米松小说网 > 问鼎十国 > 第六十一章 看谁都是内奸

第六十一章 看谁都是内奸


  罗幼度的信并没有特别的东西,就是简单地唠家常,打感情牌。

  罗幼度没有学朱允炆,要求曹彬对柴克宏手下留情。

  他可不想成为千古笑柄。

  毕竟手拿王炸,四个二加四个尖,都能输的人,真找不出几個。

  他只是写了一封信,让曹彬在柴克宏山穷水尽的时候,以作劝降之用。

  毕竟是原主为数不多的长辈,当年在庐州城外,罗幼度也能感受到长辈的关爱,能保全他一命,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曹彬不打算让柴克宏的江南水军继续牵扯他们的水陆兵马,此番劝降即是最后通牒,也是乱敌心智。

  但在柴克宏、孙震眼中意义就完全不同。

  罗幼度以皇帝之尊,打感情牌劝降,即便他们坚持到底,手下的将官也不会同意的。

  他们本就陷入了无粮无援的死地,江南的核心地,金陵城都落陷了。

  这种情况继续对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三万江南最精锐的水军部队在江南大营缴械归顺。

  直到归降之后,柴克宏、孙震才知道金陵只是丢了外城,还有内城与宫城依旧掌控在李弘冀的手中。

  江南朝廷还是有一批忠贞之士据城坚守的。

  可到了这个地步,柴克宏、孙震也没有任何办法挽回局面了。

  曹彬已经完成了对江南水军的收编,打散了他们编制,提拔低级将领,将柴克宏、孙震明升暗降,调给他们中原步卒,让他们攻城略地。

  柴克宏是江南大都督,军方第一人。昔年在江南屡屡败给大周,士气最低下的时候。是柴克宏以酣畅淋漓的大胜,挽回了江南的颜面。

  在江南柴克宏就是一面旗子,是江南上下的信仰。

  便如历史上的林仁肇一样。

  赵匡胤忌惮林仁肇真是因为北宋打不过南唐?

  当然不是。

  国力的差距,仅凭一人是难以改变的。

  但是南唐有林仁肇这面旗帜,江南上下军民都会觉得有胜利的希望。

  有希望就有对抗的动力,江南上下会聚在林仁肇的旌旗下,带着信仰给予北宋凶狠的回击。

  北宋或许能赢,但付出的代价将会是惨重的。

  现在柴克宏这个大都督就是江南信仰,他的归降直接让江南上下信仰崩塌,对于江南那是致命的。

  润州、常州、江阴三地直接归降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应曹彬的邀约,吴越钱弘俶响应中原号召,率兵攻打常州,以牵制江南东部兵力。

  吴越国的战斗力在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几乎处于垫底的存在。

  一开始钱镠立国的时候,吴越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手中有八都兵、武勇卒。

  其中武勇卒是以唐末军阀孙儒的降卒组建的,武勇卒以蔡州兵为核心,士卒勇悍,久战之兵,战斗力极其可怕,但军纪败坏,掠夺成性是最大问题。

  钱镠本人也险些受到武勇卒的反噬,险些丧命。

  于是乎,钱镠发现兵越强越不好控制的道理,开始休兵治民,避免征伐。终其数朝,吴越皆未有大规模的征伐之举,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属于一个奇葩。但吴越百姓,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幸福的。

  苏轼贬罚杭州的时候,便感慨:“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这可是在最动乱的五代,不可不说是个奇迹。

  但是吴越兵也因此是真的弱……

  润州刺史李彦蛇、常州兵马使沙万金、江阴军节度使刘存忠,三人负责抵御吴越兵马的入侵。

  常州位于第一战线,润州处于第二战线,江阴军位于大后方。

  吴越兵并没有突破第一战线,双方好似菜鸡互啄一般,打得有来有回。

  得知柴克宏、孙震归顺中原,金陵陷落……

  三人失去了斗志,便想着干脆降了吧。

  三人一合计,觉得投降吴越实在太掉价了,鼓起勇气,将兵马聚在一处,一阵突突,将吴越兵吊着锤了十五里,然后投降了中原。

  吴越反应过来,看着已经是友军的润州、常州、江阴,有些懵圈。

  这都决定降了,还锤我一顿干什么?

  委屈!!!

  随着润州、常州、江阴的归降,江左的核心地域尽数为中原掌控。

  面对这种局面,曹彬并没有继续在金陵耗着,让舒元、赵匡赞自信发挥,同时调命韩重赟去取宣州。

  拿下了宣州,等于将整个金陵全方位包围了。

  金陵将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孤城。

  这一切变故,曹彬并没有瞒着李弘冀,主动派出使者将这一切详细告之。

  “一派胡言!”

  李弘冀怒发如狂,原本局面就够恶劣了。

  现在整个江左沦陷,江南只剩江右还在江南的掌控之中。

  但是自李景让李弘冀监国以后,江南政权隐隐有一分为二的架势。

  江左归于李弘冀,而江右则在李景的亲自掌控下。

  现在江左沦陷,意味着他这些年的努力,烟消云散了。

  李弘冀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咆哮道:“来人,将这个散布谣言的混账东西,给孤砍了,砍了,砍了……”

  他一连喊出了三个砍了。

  “不可……”

  他这砍了的尾音还没有消散,

  立刻有人跪伏于地,高呼道:“殿下不可!”

  礼部侍郎张洎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不可因私怒而杀他国使者。”

  徐铉也道:“殿下,张侍郎说得有理。即便到了生死存亡之境,也不该将气出在使者身上。”

  徐铉就是那个宁愿断腿,也要向巴蜀求援的忠贞之士。

  他并非怀有二心,只是书读得多了,对于礼节上有着自己的坚持。

  在两人之后,韩熙载、徐锴、龚隶、张密、汤静、朱铙等庙堂大臣,也纷纷出来为使者求情,让李弘冀冷静,收回命令。

  一瞬间,李弘冀发现自己真成孤家寡人了。

  其实劝说的众人中还是有一部分有心与金陵江南共存亡的忠贞义士的。

  如徐铉、徐锴兄弟,又如韩熙载……

  但是他们身上有着文人的固执。

  礼法大于一切,不该杀就是不该杀。

  可这些固执在现在李弘冀的眼中却成为不忠的佐证,觉得一个个都是想给自己留有后路,这才会为使者说话。

  面对一连串的“背叛”噩耗,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候,李弘冀并没抵住压力,现在的他,看谁都是内奸。


  (https://www.misongxs.com/xs/9034/722209331.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