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 第 52 章 何以灭楚

第 52 章 何以灭楚


咸阳宫中的小小风[bo]并没有影响到宫外,随着魏国的覆灭,朝中的局势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秦国企图吞并六国的心思,或许瞒得过外人,却不可能瞒得过内部重臣。

  之前还有人自欺欺人,认为秦国可能吞并三晋之后就会收手。但魏国国灭后,大秦这辆战车明显没有停下的意思,又开始马不停蹄地为下一个目标做起了准备。

  最明显的一个迹象,就是楚魏边境那一块由贵族充公的田地一丝一毫也没有分给任何庶民。

  昌平君作为大秦现今的相邦,有些机密的消息他是可以接触到的。

  本来他也没太在意分田这点小事,但他身边门客众多。作为唯一一个在大秦大肆招揽门客的封君,昌平君门下还真有不少嗅觉敏锐的人才。

  一位门客便提醒昌平君:

  “王上特意扣下楚魏边境的田地不分发下去,相邦以为如何?”

  昌平君随[kou]答道:

  “边境战事频发,庶民在此地本就难以安心耕种。左右魏国境内良田无数,想来庶民也更愿意迁徙到安全的地方去。”

  说到这里,昌平君自己先反应过来了。

  对啊,边境战事频发!

  但问题在于,那里是原来的魏国和楚国的边境,现在成了秦国和楚国的边境。

  秦楚已经和平了许久,因为庄襄王和秦王政接连两代秦王都向楚国释放结盟信号的缘故,国力衰退的楚国自然乐得不打仗。

  可现在,秦国开始防备楚国了。否则以两国[jiao]好的情形,秦国何必扣留边境土地不发呢?

  门客见状摇了摇头:

  “相邦明知道秦王胃[kou]极大,不会满足于只灭二晋,何苦自欺欺人呢?”

  昌平君从很久之前就在担心秦国发动灭楚之战了,但他不愿意去想这个可能[xing]。所以他选择了逃避,而不是积极面对,他也不敢阻挠秦国的出征。

  如今门客将事情挑破,昌平君再也没办法粉饰太平了。他眉头紧锁,长长叹息。

  门客便问他:

  “相邦可有思量了?”

  是放任秦国出兵,以后安安分分当个大秦国相,还是试图阻挠,维持住楚国的存在,给个准话。

  昌平君想也没想:

  “楚国不能灭!”

  他能当上大秦相国,一方面是他当初协助秦王政剿灭嫪毐有功在身,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楚国公子的身份。

  当时的秦王政还要给楚系一点面子,顺便利用昌平君安抚楚国。

  楚国至今为止都没主动出手袭击秦国,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秦国丞相是他们楚国的公子。楚人想着秦国都让楚国公子当相国了,显然没有攻楚的心思,否则肯定不会放任昌平君继续如此重要的位置。

  要知道昌平君这个楚国公子,也是有继承权的。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随时能成为下一任楚王。

  昌平君自己有几l斤几l两他自己门清,

  没了楚国,他是比不过对大秦功勋卓著的其他臣子的。

  王绾、李斯、冯去疾等等,每一个拎出来都能威胁他的相位。所以第一个选择根本就是笑话,楚国一灭,他绝无可能继续担任丞相。

  看似有的选,实则没得选。

  昌平君捂着额头:

  “先生,此事难办矣!()”

  秦国的铁骑是那么好阻挡的吗?楚国是否可以抵挡住大秦的征伐,他心里真的没有把握。

  门客便道:

  不管如何,您现在还是秦国的相邦。若您利用职权之便,想来也能为故国做点什么。()”

  昌平君眸光一闪,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他听出来了,这个门客约莫是楚王或者楚国贵族派来的。具体来自哪方还要调查,在确定身份前,自己不能露出把柄。

  万一这人是秦王派来钓鱼的呢?所以还是得稳妥起见。

  “你先下去吧,我再想一想。”

  昌平君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想法,只是不能和这人聊。屏退这人之后,他去找了自己的弟弟昌文君。

  兄弟两人都是当初跟随吕不韦一起斩杀嫪毐的功臣,昌平君得了相国之位,昌文君也因此封爵。

  不过比起兄长,昌文君在朝中没太多的存在感。

  同为楚国公子,有大事昌平君自然要和弟弟说。事关楚国存亡和他们兄弟二人的前途,只有他们自己商量才最稳妥。

  昌平君道:

  “秦国即将发兵攻楚,此乃天赐良机。”

  弟弟昌文君不解兄长这是何意。

  昌平君眸光闪烁:

  “你可记得代地的赵国?”

  赵国被灭之后,有个宗室公子逃出去重新复立了赵国。虽然他们在秦国朝中的不少人都知道,那只是秦王放出去的幌子,不是真的让赵国复国的。

  可,赵国可以是假复国,楚国却能真复国。

  弟弟大吃一惊:

  “兄长是打算……”

  昌平君点头,不甘地说道:

  “熊悍都能当楚王,我为何不可?”

  如今已经不能指望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国继位了,那不如自己凭本事去抢个王位回来。趁着秦国灭楚,他召集人马复国。

  只要那个没用的楚王负刍被抓了,或者是死了,剩下那个最名正言顺的楚国公子就是他。

  弟弟眉头紧皱:

  “可是兄长,若你在那时复国,只怕楚国已经虚弱到无法抵抗秦国,你也要被秦国剿灭的。”

  昌平君不这么想:

  “二晋被灭之后,多的是人想复国。若我自立为王,只要承诺后续帮助他们,就能得到二晋助力。”

  除此之外,昌平君还有别的底气。

  楚国和中原五国可不一样,它还保留了一部分的部落制结构。

  楚国的贵族自由度极高,如今的楚国内部简直就是一个翻版的西周。楚王虽然能号令各地的贵族

  ()  ,但贵族的自主权堪比诸侯国了,也不是次次都听话的。

  如果没有秦国横[cha]一脚提前灭楚,时间长了,楚国大概会成为下一个[chun]秋战国。如今的楚王还有一定的威慑力,以后就不好说了。

  倘若用一个例子来展现楚国的权利结构,就得提一提吴起变法。

  吴起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

  在鲁国时带领鲁军击败齐国,在魏国时带领魏军屡次大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还给魏国弄出了名震千古的古代特种兵“魏武卒”。

  后来被魏武侯猜忌又去了楚国,得到楚悼王的赏识,开始大搞变法。在他的变法影响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二晋、西伐秦”,势不可挡。

  然而很不幸的是,后来楚悼王死了。

  支持改革的君主一死,受到打压的贵族肯定要出手报复的,这都是变法的保留节目了。

  楚国贵族也不例外。

  但是楚国贵族比秦国的可要嚣张太多了,他们直接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发难了。趁着吴起回来奔丧,直接动手[she]杀吴起。

  吴起也不肯坐以待毙,就往楚王尸体旁边躲。结果就是贵族齐[she]的箭矢[she]死了吴起的同时,也把楚王的尸体[she]成了筛子。

  这种[cao]作放到其余无论哪个国家都是炸裂的,哪有贵族敢动王上的尸身啊?要不然吴起也不会在[xing]命攸关的情况下往楚王尸体边上跑,就是想让贵族忌惮,不敢随意出手。

  奈何楚国路子野,“我蛮夷也”。楚王尸体也照[she]不误,先报仇再说。

  报仇是爽了,事后谁也跑不掉。楚悼王的儿子根据楚国律法,把这群胆敢侮辱他爹尸身的贵族全部夷二族,顺手收回了他们的封地。

  楚国贵族是不知道这条律法吗?

  不,他们只是不在乎。

  楚国的国情决定了贵族权利极大,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个小诸侯王。他们自负楚王不能因为侮辱尸体的事情拿自己怎么样,却忘了楚国还没进入“[chun]秋战国”时期呢。

  但是看目前楚国的样子,距离[chun]秋战国也不远了。楚王一代不如一代,国力也在缓慢衰落,贵族已经开始不把楚王放在眼里了。

  昌平君想利用秦国这件事,解决楚国的这一顽疾。就算不行,自己能当上楚王也赚了。

  他可不信秦楚[jiao]战的时候,这些贵族会倾尽全力去救楚。所以到时候只要他得到了剩余贵族们的拥戴,依然可以凑出兵力和秦国抗衡。

  这就像是当初西周被灭,倒霉的只有西周天子。诸侯还好端端的,手里依旧掌握钱财兵力,能辅佐东周重建。

  弟弟昌文君仔细思量了许久,不得不承认兄长的谋算还是有一定可行[xing]的。

  现在不是楚国贵族自立的好时机,所以他们当然会更倾向于维持住以楚王为核心的楚国体系。

  大不了就是提前从“西楚”变“东楚”,那也比楚国彻底被灭要强。而且昌平君也不一定就会步上东周天子的后尘,说不准他能继续

  维持住“西楚”的政治格局呢。

  “此事还需提前和楚国贵族商量。”

  弟弟提醒道。

  等到情况紧急再谈(),先不说消息传达缓慢⑵()_[((),那边也不一定愿意配合。

  早些谈妥了,贵族也能早做准备。

  这样等秦国灭楚时,没准贵族考虑到还有昌平君这个备胎,干脆不积极抵抗了。自己保存实力等待簇拥新王上位,任由楚王负刍被秦国抓走。

  昌平君也道:

  “这么做虽然对不起楚王,但我们也是为了楚国的存续。”

  反正贵族本来就不会倾尽全力护住楚国,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利益。负刍又没什么本事,贵族留着本钱支持别人也无可厚非。

  至于楚国贵族会不会因为二晋贵族的悲惨下场而为了楚国拼死抵抗,可能[xing]还真不大。

  两边国情差得太多了,楚国的地形和气候决定了他们那边和中原地区是两种画风。

  中原没什么险可守,贵族才会任人鱼[rou]。他们楚地可不同,贵族完全可以借助地利当土霸王。

  一个两个的,秦国能剿灭过去。可楚国境内到处都是这样占山为王的贵族部落,他灭得过来吗?

  打一个,其他的能群起而攻之。

  虽然楚王死了、楚国灭了不能叫贵族们感到唇亡齿寒,但秦国攻打其他贵族领地,还是可以让他们生出警惕、同仇敌忾的。

  ——这就是“犬戎灭周无人在意,匈奴打燕赵国反击”的道理。

  咸阳宫中。

  扶苏恰好也和父亲谈及楚国那群打不死的蟑螂一般的贵族们。

  他的评价是:

  “一群野蛮的土匪,却比土匪更加难缠。”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楚国那群半部落制的贵族不仅有文化,还有兵有粮有钱有地利,属于各项优势点满的土匪。

  偏偏楚国各地遍布着大大小小数不尽的土匪窝点,秦军人数再多进去也是水入大海,毫不起眼。

  幸好这些贵族不是彻彻底底的一条心,只要秦国把他们打疼了,他们就会选择[gui]缩起来,不轻易支援别人。

  立刻就被秦国一起打死,和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先被打死、自己拖延一下。选择后者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当年秦国灭楚费劲,秦国灭楚国贵族更费劲。

  不少贵族后来见势不妙,干脆也不正面抵抗了。带着人和钱财悄悄溜走,换个其他地方继续当大本营积蓄势力。

  但这一世,会这么选的人恐怕不多。

  因为秦国搞搜刮这一套,想躲去外地不容易。尤其是往别国跑的路上会有军队拦截搜身,断了贵族们的后路。

  所以贵族恐怕会选择拼死抵抗,而非转移阵地。

  巴清商队打探来的消息,比扶苏预计的还要糟糕一些——不少贵族已经开始提前转移财产了。

  和楚国共存亡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们都把自家的兵粮贡献大半出去。

  ()  但楚王不配,贡献那么多的话,贵族自己不要过[ri]子的吗?

  既然救不了楚国,那不如给自己预留一条后路。

  自己家族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是不够稳妥,好在封地里总能找到更安全的地点,实在不行就往封地外找。

  于是楚国境内出现了许许多多悄悄转移资产,并且在易守难攻之地建立新据点的情况。

  这是做好准备和入境的秦军打守卫战的架势啊。

  不知道楚王是否了解这件事?

  秦王政皱眉:

  “国还未亡,他们倒是先准备起来了。”

  身为王族,秦王政自然非常不喜这种行为。

  哪个君王乐意看到贵族为了自保出卖国君呢?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秦国,秦王政能让转移资产的贵族再也没有资产可以转移。

  扶苏也很烦楚国这群人,但他不得不提醒父亲,这种情况并不止发生在贵族身上。

  很现实的就是,所有能成为大家族的存在,大约都更在意自己的家族,而非君国。

  如今还不显,但大秦的李氏、王氏、蒙氏等,已经是世家雏形了。等以后出现越来越多的优秀子弟,这些家族迟早会生出和如今楚国贵族差不多的心思来。

  秦王政点头:

  “这几l家的当家人虽然暂且忠心大秦,可时移世易,再过几l代,也不好说。”

  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指望那些人的后世子孙都肯为了大秦赴汤蹈火,还不如指望王室后代自己支棱起来。

  但秦王政绝不可能开分封的[kou]子,在不分封的前提下,要怎么保证宗室有足够的能力力挽狂澜呢?

  扶苏微笑着提议:

  “让宗室走普通臣子的路线就好了。”

  世家是家族,宗室不也是家族?老老实实凭本事做官,倘若拦不住世家的形成,那就让宗室也成为世家之一。

  别的世家不肯为了大秦续命,宗室绝对肯。

  退一万步讲,即便最后宗室篡权夺位当了君王,那也是大秦王族的自家后代。又不会改国号,而且依旧是他和父亲的后人。

  这个曾孙当皇帝,和那个曾孙当皇帝,不都是他的曾孙当皇帝?只能对不起被抢皇位的曾孙了。

  扶苏对于能不能阻碍世家的成型持悲观态度,他上辈子尝试过打压,但是后来发现作用不大。

  哪怕有面向庶民的官吏考核制度,要靠它瓦解世家也是千难万难。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许需要千百年的斗争才能逐渐取胜。

  世家发展的速度远比庶民更快,而且考上来的庶民看到了成为世家的好处,也会倾向于走上这条路子。

  更何况,一件事有利就有弊。

  如果要摒弃世家,那就要一同摒弃世家带来的好处——即大量更优质的人才。因为家族会倾尽全部培养族里所有子弟,不惜成本。

  纯靠庶民支撑朝堂的话,就要做好人才水平锐降、或是人才大器晚成的准备。

  庶民资源不够,无法给儿孙提供更好的教育。除非对方自己天赋异禀,不然只能慢慢成长。

  倘若大秦能强盛到给所有庶民都提供极佳的免费教育,那自然不用惋惜世家的那点优势。可惜大秦做不到,即便是盛世也没那个可能。

  现阶段对大秦最好的选择,似乎就是和世家达成和解,互相钳制。然后熬,等着大秦成长到不需要依靠世家的地步,等着庶民阶层有能力彻底取缔世家。

  秦王政经历过之前医疗体系的建立,已经接受了有些事情就是只能慢慢来。他心态平和了许多,点点头采纳了儿子的建议。

  那就让宗室去和世家打擂台。

  不过这件事不着急,世家还在萌芽,他和扶苏的儿女还没长成。这是后头几l十年的安排了,如今还是灭楚为主。

  扶苏已然策反了一部分楚系势力,都是楚国安[cha]在秦国的小人物。他们不太起眼,所以反水之后也很难被发现。

  昌平君府中便有一些仆役是扶苏的人,兄弟俩的[jiao]谈经由奴隶之[kou]传递出去。

  高高在上的楚国公子哪里能想到奴隶会背叛自己?

  可他们却忘了,奴隶们听说二晋贵族手下的奴隶都恢复了庶民身份之后,很难不心动。

  他们也是楚国贵族的奴隶啊,虽然现在是在秦国做事,可楚国若是被灭了,他们是否有机会脱离奴隶之身呢?

  太子殿下许诺了这件事,于是有人选择铤而走险,为太子传递消息。

  扶苏将奏报递给父亲:

  “昌平君开始私下联络楚国贵族了,这大约也是贵族选择转移资产的原因之一。”

  贵族们给自己留了二条路。

  第一条是楚国能挡住秦军,那么他们转移资产也顶多是白忙活,一切还照旧。

  第二条是拥立昌平君,到时候昌平君在外头当靶子吸引秦国火力,他们躲在封地过自己的[ri]子。

  第二条是转移资产,在更安全的地方建造壁垒,保证自家的延续。

  [ji]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贵族们对这一准则倒是奉行得很彻底。但有的时候,给自己留的退路太多,反而不妙。

  这二条里,贵族只要随便任选一个坚持下去,别做个二处留手的八爪鱼,或许都能迎来好的结果。

  偏偏他们贪心,每条都想试试。

  不全力支持楚国,楚国必灭,投入给楚国帮忙抵御秦军的兵粮自然就打了水漂。

  不全力支持昌平君,昌平君也撑不了多久,支援昌平君的兵粮同样要打水漂。

  最后自己留下那点资本,关门自保时就会陷入之前空耗了许多资源的尴尬境地,缩短能够抵抗秦军的时长。

  秦王政挑眉:

  “如此更好,贵族出力不多,灭楚将十分轻松。”

  与其对付一个团结一心的楚国,他更爱逐个击破。

  楚国散落的贵族部落再多,也是散在庞大的楚国土地上。离得远的没办法迅速跑来支援,他们可以

  从边边角角的偏远地区一点点清理过去,最大限度地克制贵族们的互相配合。

  到时候就让秦军大兵集结攻打部落,不管什么杀[ji]用牛刀,绝不分兵。只要他们不分兵,一股股跑来支援的贵族小部队就是来送菜的。

  楚人想赌秦人急于立功且粮[cao]不够,为了效益最大化会选择分兵,同时攻打多个部落。

  但大秦偏不这样,有二晋贵族和齐国送来的粮[cao],[lang]费一点就[lang]费一点,总比士兵大量战死要强。

  扶苏也笑道:

  “昌平君误以为我们留下边境土地,是担忧庶民在此耕种没什么收成还要白送[xing]命。却不知那是为屯田准备的,大军就近种田,也省了运粮的损耗。”

  如今道路难行,全国驰道还未铺设开来,士兵运粮比较费劲。

  负责运送粮食的人自己要吃饭,赶路速度又快不起来。于是造成了十份粮食运到目的地,可能被运粮兵吃得就剩一份的困境。

  墨家在努力改进运粮车,目前成果还没出来,他们已经忙到开始要求秦王去把公输氏的子弟一起抓来帮忙的地步了。

  但公输氏最出名的鲁班虽然很懂机关术,他的后人却没多少水花,请来之后也不知道能帮上多少忙。

  无所谓,先让齐国把人送来再说。

  粮车改进遥遥无期,驰道修建也不能一蹴而就,他们总不能提前去楚国修路。所以只能选择不是办法的办法,在楚魏边境就近种田。

  庶民种田的收成要留一部分自己吃,士兵屯田就不一样了,能够集中分配。

  只是到底派谁去屯田,这件事朝中还有争论。

  秦王政倒是并不怀疑将军们的忠心,只不过他身为君王必须考虑朝堂平衡的问题。如今二晋中两家都为王氏所灭,无论是秦王政还是王翦自己,都有让王氏暂且退避的意思。

  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事,会造成朝政失衡。

  这不是君主忌不忌惮的问题,秦王政不至于怕王氏功高震主,但王氏一定会因此成为全朝野的靶子。

  人[xing]如此,你家太风光了,别人家就要嫉妒。毕竟不把你压下去,他们哪有出头之[ri]?

  倘若楚国太难灭,王翦自然不能为了王氏的安危就敝帚自珍。他会以大局为重,冒着风险领大军灭楚。

  可如今由于太子扶苏和昌平君的一系列[cao]作,灭楚难度大大降低,王氏倒是没必要硬着头皮上了。

  在战术讨论的会议上,王翦主动提出可以配合诸位将领。他擅长稳扎稳打,不如坐镇后方负责屯田和把控大局,在前面出风头攻城的事情,[jiao]给其他功勋家族即可。

  这是王老将军在许诺给大家兜底,如果哪一方战事不利溃败了,他可以及时支援稳住局面。

  但是如果大家的攻城十分顺利,王翦自然不需要出来刷存在感。王氏可以借此得个屯田调度的功劳,却不至于扎眼。

  像这样有收获、收获却没多到让人眼红的程度,正是如今的王氏最想达成的结果。

  不过这个安排需要考虑一件事——

  王翦笑问秦王:

  “不知王上可愿派臣在要地屯田?”

  若是让他去屯田,就得给他足够的士兵。毕竟种田要人手,运粮要人手,出现兵败前往支援更要人手。

  让他一个军功卓著的老将带着那么多人在边境种地,有兵有田还有粮。只要他想就此自立为王,秦王是很难阻拦住的。

  更危险的是,那个时候秦国在和楚国打仗。

  别的将军带兵深入楚地,他王翦可是占领着将军们回国的要地。一旦他翻脸,切断秦军的回国路线又不给粮[cao]支援,那些秦军就彻底成为孤军了。

  秦王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寡人自然信任将军。”

  其余将军却脸[se]微变。

  王上信任老将军,他们也信任。但把自己的[xing]命[jiao]到对方手上,任谁也要心里打鼓的。

  扶苏适时开[kou]缓和气氛:

  “秦军入楚倒也不是只有这一条路,既然要屯田,不妨多屯两处,也让王老将军减轻一些压力。”

  父子俩早就打好了商量,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秦王负责表达对将军们的信任,免得老将寒心;扶苏负责提出退一步的解决方案,达成皆大欢喜的结果。

  这个方案不能由秦王政说出来,否则会有不信王翦的嫌疑。可为了武将之间的和谐,国君又不能完全不顾其他将军的忧虑。

  秦王政发现,此时能有儿子和自己打配合,确实轻松不少。

  最终,众人商议以二处作为屯田之所,分别是从魏地、秦地和齐地百越[jiao]界处入楚的位置。

  二地分别[jiao]由王翦、蒙恬和赵佗负责屯田。

  他们后续清理楚国贵族本来也要从各个角落入楚,防止楚人互相支援。而且这二处也是贵族逃亡别国的要道,可以顺便设置路障阻拦出逃者。

  二处屯田之所,相当于将士们有二处兵力和粮[cao]的支援点。哪怕两处都出了问题,还能有个退路。

  将军们十分意外百越边境可以借道出兵,可见秦国和百越的商路确实经营得十分不错。

  百越这边的屯田负责人是赵佗,他上辈子是进攻百越的秦将之一,和任嚣配合彻底打下了百越。

  几l年前扶苏建立商路时,百越之地也需要一些驻兵维持商道的安定。他便想到了赵佗此人,提前将人派了过去。

  这两年赵佗在百越经营得倒是不错,竟然和百越部落首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百越屯兵[jiao]给他是不用担心的,而且有商队的牵制这人也不敢搞小动作。

  不过百越其实是最后的选择了,正常情况下秦军不会从那边走。有蒙恬坐镇秦楚[jiao]界,根本不会用到百越。

  蒙恬绝无可能背叛大秦。

  在场众人都懂这个道理,对这一安排毫无异议。

  他们怀疑所谓的在百越屯田作为第二个支援处,其实是为了后续灭齐做准备。

  毕竟那里也是齐地的边境,之前预备灭楚的队伍,从那边走就可以直接攻齐了,非常方便。即便军队不过去,屯田百越的军队也能自己调头去打齐国。

  大家挤眉弄眼一番,都觉得王上和太子肯定是这个想法。

  总不能是为了打百越吧?百越现在看着挺乐意主动融入大秦的。

  会议结束之后,众人散去。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空出秦楚边境的大量田地,然后开始往二处派遣士兵。

  没有了上辈子李信战败损失二十万大军的事情发生,如今大秦能出动的军队数量相当多。即便去掉攻楚的部队,再分出二处屯田也绰绰有余。

  尤其是还有二晋之地的庶民尝到分田的甜头之后,主动参军。

  就是士兵太多,耗粮也会极多。众人商议着先缓一缓,攒几l季的粮食,再发动总攻。

  有贵族们的“支援”,其实也不需要缓太久。短则一年,多则两年,肯定是够的。

  如果齐国那边能多出点粮食的话,一年足矣。

  所以齐王不该多支援一点吗?

  扶苏当即给郦食其写信,提醒他该问齐王要粮食了。齐国如此富庶,粮食留着不吃放久了也会腐坏,着实是[lang]费。

  郦食其收到信后当即表示了解,扭头就进宫求见齐王去了。!


  (https://www.misongxs.com/xs/7296/21161.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