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 第177章 荀氏两头下注

第177章 荀氏两头下注


  和曹操谈完之后,萧寻就决定不再管曹操和颍川士族之间那点破事了。

                  他在外征战这么长时间,立下了这么多功劳,难道就不能趁着冬天的时候好好休息一下吗?

                  有些事情,就算他知道该怎么做,但事情却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也不是他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

                  与其给自己找不自在,还不如多多享受生活。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想要逆转历史的惯性,真的是太难了,要是不拿出来点跨时代的东西,以他的能力,还真不好说能做到。

                  尤其是萧寻在政治方面的嗅觉,简直可怜,要是按照他之前的想法,贸然参与到政治斗争之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他还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好了。

                  其他的事情,就不要管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萧寻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庄园里烤肉、喝酒、钓鱼,生活不要太滋润。

                  不过在萧寻生活滋润的时候,整个许都却暗流涌动。

                  正如曹操所言,从他和荀彧决裂的那一刻起,就代表了曹操和颍川士族的决裂,双方不敢说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但也必须要以一方认错服软才能结束。

                  荀彧身份和地位都很高,不是轻易就能动的,但是颍川士族派系还有不少人在朝中任职,而这些人,就成为了曹操重点打击的对象。

                  颍川士族听起来挺威风,但实际上他们手里没有兵权,也没想到曹操突然之间就想要称公,根本就没来及做出应对,面对曹操的重点打击,他们根本就没什么还手的余地。

                  他们以为依靠颍川士族的影响力,依靠他们在朝堂中安插的各种人物,就能给曹操施加压力,最终让曹操妥协;

                  但实际上,曹操根本就没打算按照规矩出牌,也不关心颍川士族的人是否真的犯了错,有什么把柄,只要有人检举揭发,曹操就顺势将人拿下,一点都不带含糊的。

                  至于检举揭发的人是谁安排的,大家心里都明白。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颍川士族在朝堂内的势力就被拔掉了大半,引得朝堂震动,但是却没有人敢于发声。

                  曹操手中的屠刀已经落到了颍川士族身上,其他人又怎么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

                  好在曹操并没有赶尽杀绝,主要是荀彧和荀攸的身份地位在这里,多少还要留点情面。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颍川士族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他们根本不是曹操起家的股东,充其量就是一个下属而已。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董昭在朝堂上提议,希望曹操称公,曹操当然是拒绝,并且表示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匡扶汉室,没有私心,称公之事,休要再提。

                  曹操已经如此表态了,董昭自然不会继续坚持。

                  朝会之后,曹操单独召见荀彧,再次询问了荀彧对他称公有什么看法。

                  这已经是曹操给荀彧最后的机会了,只要荀彧在这个时候服软,带着颍川士族忠心辅佐于他,曹操已然会给颍川士族一口饭吃,不会将他们彻底打压下去。

                  但是,荀彧依旧没有改口,认为曹操此时称公不合适,理由和上次的一样,甚至连改动一下的意思都没有。

                  荀彧这个举动就很有意思了,他甚至连装都不愿意装一下,就是反对曹操称公。

                  所以这一次曹操和荀彧不欢而散,而曹操也加大了对颍川士族的打压力度。

                  萧寻也听说了曹操和荀彧的第二次谈话,对荀彧的选择很是不解。

                  如果第一次谈话的时候,荀彧还没有意识到颍川士族根本就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做了错误的决定,还能说得过去;

                  那如今颍川士族已经被曹操打压下去了,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荀彧为什么还要坚持之前的意见?

                  难道他就看不清楚形势吗?

                  虽然萧寻和荀彧的接触不多,但也知道荀彧是一个聪明人,能够看清楚形势和大局,为什么这一次却如此固执?

                  这个问题困扰了萧寻很久,直到荀攸突然过来拜访,萧寻才明白过来。

                  荀攸来拜访萧寻的时候,姿态极低,而且明确在萧寻这里表示了他支持曹操称公,希望萧寻能帮他转达一下他的意见。

                  荀彧和荀攸是叔侄关系,荀彧又是荀氏的推举出来的代表,所以当荀彧公开表达意见之后,荀攸就不能再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了。

                  尤其是政治方面。

                  也就是说,荀攸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和荀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再进一步来说,就是荀彧公开表达的意见,就是荀氏的态度,所以荀攸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发表反对意见。

                  就算他觉得荀彧做得不对也不行。

                  哪有跟着荀氏得了好处,等到荀氏落难的时候,就突然反叛的道理?

                  可荀攸偏偏就主动过来找萧寻了,还表达了愿意支持曹操称公,这个举动就很有意思了。

                  这应该不是荀攸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了荀氏。

                  那么再仔细分析一下荀氏的心理,或者颍川士族的心理,他们应该是在意识到曹操的强大之后,做了两头下注的打算。

                  荀彧名声在外,出尔反尔,主动妥协,有损名声,所以就让荀彧坚持他原本的意见,反对曹操称公,还能落一个大汉忠臣的名声;

                  但是荀彧反对曹操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会让荀氏、颍川士族承受巨大的打击,所以他们还要分出来一部分,支持曹操称公。

                  虽然名声不太好,但至少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两头下注,不管最后是哪一方胜利,荀氏和颍川士族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荀攸,就是他们刚刚推选出来的代言人,支持曹操称公。

                  而荀彧,目前来看,已经被抛弃了。

                  听起来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

                  士族能够绵延数百年不灭绝,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审时度势,懂得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比如诸葛氏公开在曹操、刘备、孙权三方下注,再比如周瑜所在的周氏,虽然大部分族人已经投靠了曹操,但周瑜却在江东为孙氏效力。

                  为了保全家族,将族内有本事的年轻人送到不同阵营效力,而且还不能生出异心,必须要全心全意辅佐,不能因为同族人在敌对阵营就生出别的心思,要不然他们家族的名声就烂了。

                  所以荀攸拜访萧寻,主动表示愿意支持曹操称公,就意味着颍川士族已经开始妥协了,更意味着荀彧很快就会被排挤出权力核心,一生都难以得到重用。

                  想到荀彧在历史上的下场,萧寻也不由得生出了几分唏嘘。

                  明明是很有本事的一个人,却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https://www.misongxs.com/xs/57472/48886365.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