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王彪之借犬避祸
推荐阅读:狂虐渣渣白莲花,历少点名要娶她 斗佛斗圣又斗天,大圣洪福齐天 乖乖的,不许逃 归元神墟 末世了,等到娃都生了你还不来? 守护夏目的星星 民间传说故事会 校花觉醒返现系统,疯狂为我花钱 复苏之寒武纪再现 末日求生,开局烧了庇护所
自从白犬变成人们的一种忌讳之后,在古人的记述里,就有了许多与白犬有关的奇闻轶事。
比方说前面提到的主簿王仲文,因为白犬变成方相而活生生的吓死。与王仲文同时代,还有一位名人,也曾说过白犬的事。
这人姓王,叫王彪之。记录这件事情的人说,某次,王彪之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聊到了“白犬”的话题。
听了大家的闲聊之后,王彪之就说,“白犬”这个东西真不好说。往年间自己夜读的时候,曾见到故去的母亲,母亲告诉他,要是他看见白犬之后,立马就得东遁千里避祸三年,不然就在劫难逃。
幸好自己听了母亲的话,按照母亲说的话去做了,所以才有幸到现在都平安无事。说起这事的时候,王彪之是一脸的庆幸。
这事是王彪之在什么时候说的,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为啥会有人专门将这件事记录下来,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王彪之出身“琅琊王氏”,是丞相王导的侄儿,父亲王彬是右仆射,光这一项,就让常人难以企及。
更重要的是,王彪之本人也是那个时代声名显赫的人物。出仕之后也是官运亨通,历任要职,任过尚书令、护军将军、散骑常侍,去世后,朝廷还追赠其光禄大夫,谥号“简”。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王彪之少年时便风采出众,外貌长得很有特色,二十岁的时候,头发胡子就全白了。大伙儿都送了他一个尊号叫“王白须”。
而且,史书上对王彪之评价很高:“立朝正色,辅政治国。”
《晋史》也说,(王彪之)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
要是从记录这件事的人角度去看的话,这事或许是发生在王彪之出仕之前,或者是他出仕之后曾经沉寂的某段时间里。
据王彪之自己所言,那是某个晚上,他独自在老宅的书斋里读书。读得正入迷的时候,油灯里的光却渐渐暗淡了下来——油灯里的油快燃尽了。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书卷,准备起身给油灯添油。就在这时,从外面传来了一阵若有若无的的叹息声。这声音很轻,但也因为是晚上,反倒显得格外清晰响亮。
当时,王彪之一下子就愣住了。这声音,咋那么像自己已经过世了的母亲的声音呢。
向来对母亲尽孝有加的王彪之,动作立马就听了下来。他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呢?想来是自己的幻觉吧。
可过了一会儿之后,那叹息声又从外面传过来了。这次,王彪之听得真真切切,和母亲的声音一模一样。
顿时,王彪之就有些好奇了。于是,连油灯里的油也没顾得上添了。径直就出了书斋,走到外面,急切地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他走到屋檐下四下打量,明亮而皎洁的月光如轻纱般洒落在院子里,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照的清清楚楚,但一个人影也没有。
正当他有些纳闷的时候,那个神秘的叹息声再次响起——是从院墙旁边的那片茂密竹林中传来的。
于是,王彪之便顺着声音的方向缓缓走向竹林边缘。待靠近之后,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惊愕得无法动弹。
竹林之中,一个极其熟悉的身影,正满脸慈爱地凝视着逐渐走来的王彪之——正是他早已逝去的母亲!
王彪之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他恭恭敬敬地朝着母亲行了一礼,“娘亲,孩儿……””话语未落,已是哽咽难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母亲接受了他这一礼后,却并未如往昔那般耐心地等待他将话说完,反倒是突然插话道:“叔虎啊,你的命里有着一场劫难,现在,它马上就要开始了。”
“若是你听从为娘的话,那一定要牢记。如果日后你遇上了一条白狗,你一定要记得马上往东边走,起码要走上千里远,等看不见白狗之后,再在那边躲上三年。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开这场劫数!”
听到母亲这番莫名其妙的的话,王彪之挠了挠头,心中满是疑惑与迷茫。但见母亲神情严肃,语气坚定,尽管满心狐疑,他也不敢怠慢,赶忙应声道:“娘,您放心吧,我一定牢记在心。”
眼见王彪之顺从地应承下来,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又叮嘱王彪之一遍之后,她的身影在王彪之眼前缓缓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望着眼前母亲消逝的身影以及那片寂静而空旷的竹林。过了许久,王彪之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拖着沉重的脚步,转身缓缓地朝着书斋走去。
回到书斋以后,王彪之机械性地将油灯中的油加满,小心翼翼地挑起灯芯,让灯光变得更明亮一些。然后,坐在桌前,伸手拿起桌上的书卷。
可等他试图着继续读书的时候,王彪之却发现自己一颗字也看不进去——耳边,一直回响着母亲刚刚说过的那些话语:
“如果你后面遇上了一条白狗,你一定要记得马上往东边走,起码要走上千里远,等看不见白狗之后,再在那边躲上三年。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开这场劫数!”
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王彪之紧锁眉头,努力思索着母亲这番话背后的深意。
在书斋里,王彪之越想越是想不明白。等他去了卧房躺在床上,依旧是辗转反侧毫无睡意——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母亲是想告诉我一件什么事呢?
第二天,一众同伴过来邀约王彪之一同出门,看着王白须顶着一对黑眼圈犹如食铁兽一般,都纷纷打趣。
但王彪之却不做声。自己见到故去的母亲这事,说出去估计也没人相信,何况母亲叮嘱自己的那些话语。
等大伙儿办完事往回走,没走多远。王彪之便远远地看见一只白狗从岔路而来,停在那个自己回家必经的岔路口一动也不动。
等王彪之走到那个岔路口时,那只白狗就缀在了王彪之的后面。王彪之往前走,那狗也跟着走,王彪之停下来,那狗也停下来。
要是王彪之掉头往回走,那狗也一样跟着他。哪怕是王彪之蹲下来,假装捡起地上的石头朝狗扔去撵狗,那狗也依旧跟在王彪之的身后。
看着王彪之这些奇奇怪怪的举动,同伴们是百思不得其解。一起出门的时候,白须都好好的,怎么这会儿变得神神怪怪的?莫不是撞了邪?
过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有人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疑问,开口询问道:"白须,你究竟在搞什么名堂啊?"声音中透露出浓浓的不解和困惑。
听到同伴们的问话,王彪之却连眼皮都没有抬动分毫,用手往身后指了指:“我们走到那个岔路口的时候,这只白狗就一直跟着我,怎么撵也撵不走?”“
然而,他这番话语刚一出口,周围的同伴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有的拍着大腿笑道:“哎呀呀,我说白须啊,你莫不是大白天里讲起鬼故事来了吧?哪有啥子狗子嘛,还是白色的嘞!”
另一个则摇着头调侃道:“哈哈,白须兄啊,你平素可是个顶顶正直之人呐,如今拿这种事情来吓唬咱哥几个,未免有些不太厚道啦!
还有人,模仿着王彪之先前的动作,好像是跳大神一般,更是惹得大伙儿笑声一片。
……
看到同伴们一个个对自己所说的话表示怀疑,甚至觉得自己是在故意吓唬人,王彪之也是有点郁闷了。
这么大的一条白狗跟着我,你们都没看见,还说我是故意吓唬你们,这怎么可能呢?
莫非真的是因为自己没有休息好,看花了眼?可走了这么久,它一直跟着我啊?还是你们看不见这条狗?真是有些怪了。
王彪之闭上眼睛,停了一会儿,等他睁开眼以后,那条白色的狗不见了。王彪之暗自思忖:或许真的只是自己一时眼花而已。于是,就和同伴们一起继续往回走。
可是,没等他走上几步。王彪之忽然心有所动地往身后一看,那只白狗又出现在了自己身后。
王彪之使劲摇了摇头,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同时狠狠地咬住嘴唇,没错,依旧是之前见到过的那只白狗。
顿时,王彪之不由地心里一咯噔,突地就想起了母亲昨晚和自己说过的话——“如果你后面遇上了一条白狗,你一定要记得马上往东边走,起码要走上千里远,等看不见白狗之后,再在那边躲上三年。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开这场劫数!”
难怪自己先前和同伴们说的时候,他们都说没有看见,莫非这白狗就是我自己一个人看得见?想来母亲说的话定然也是真的。
想到此处,王彪之便匆忙向同伴道别,快速回到了家里。进门的时候,王彪之还特意地看了看身后,那只白狗一直跟在自己的身后。
到家之后,王彪之简略地同家人交代一句,言明自己欲前往会稽郡游历求学,今日即刻启程。然后不待家里人有什么反应,就迅速收拾好了行李,带着一个老仆就离开了家。
从家里一直往东走,那只白狗也一直跟在王彪之的身后。哪怕是王彪之让老仆寻上牛车扬鞭而走,那狗也不紧不慢的吊在后面,不会超过三尺的距离。
甚至是途中打尖住宿,那狗都像算定了王彪之的踪迹一般,每每在王彪之自以为成功摆脱它时,又会突兀地现身于其视野之中。
想着以往自己听闻的那些有关白狗的故事,再回想着母亲说自己命里有一劫难的事。越往东走,王彪之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越来越通透。
连续往东边走上十多天以后,差不多快走到会稽郡了。王彪之发现,那只白狗消失不见了。又等上了两三天,那狗依然没有出现。
这时,王彪之心里的那块石头,也才落下地来,再没有像前几天那样急着赶路了。
看着王彪之急匆匆赶路到慢悠悠地停下来,老仆也觉得有些奇怪,这一路急行千里,把自己和王彪之都折腾的够呛。
不过,对老仆的疑问,王彪之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过老仆的话。反而岔开了话题,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进了会稽郡郡城以后,王彪之回想着母亲说过的要在外面躲避三年才能消弭劫难的话,就让老仆在会稽郡里寻了一处院子住了下来,安安心心的游学。
本身就出身名门望族,虽说在会稽郡不似自己在老家那般,但对王彪之这样的世家子弟来说,游学和交朋结友自然也是信手拈来的事。何况,在少年的时候,门阀子弟们便听闻过王白须的风采。
君子六艺,在会稽郡住下了这段时间里,王彪之更是将一众和自己差不多年岁的士子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直到老家让人送过信来,王彪之才发现,自己带着老仆不知不觉的在会稽郡就整整呆上了三年。
回想起母亲说过的,藏匿三年之后就能消弭灾祸的话。王彪之迫不及待的带上老仆离开会稽郡往老家赶。
到家里的当天,稍微梳理了一下之后,还不等天色黑下来,王彪之便早早的来到的书斋,期盼着能再次见到母亲。
到了和当初离家的头天晚上差不多的时候,独自坐在书斋里的王彪之,又听见院子里竹林边传来母亲的声音。
等王彪之走到竹林边,见到母亲之后,母亲笑呵呵地看着他,“叔虎,娘很高兴你能听娘的话。今天,我特地来祝贺你。以后,我的儿会平平安安的活到八十岁,做到三公九卿的大官。”
和三年前见到母亲时一样,在和王彪之说完这番话之后,母亲的身影又缓缓消失了。不过,在这之后,母亲再也没有出现在王彪之的生活里。
但是,也在这之后,王彪之身上发生的事情,除了王彪之只活到七十三岁就离世了之外,三公九卿的的职位,和母亲说的一模一样。
因为自己故去的母亲说看到白犬以后得马上东遁千里藏匿三年方能避祸,用后世的眼光去看的话,也是一个相当奇葩的事情,很让人怀疑这事的想象力。但是呢,这事儿又偏偏是赫赫有名的的大臣说的。
不过,话说回来,掉头再去看那段时间发生的事,王彪之的经历可是十分的丰富。而且,那个时候,皇室、门阀、新旧权贵的斗争是相当的多彩,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王彪之和朋友们聊天时说的母亲告诉自己要东遁千里避祸三年,或许应该是皇室和门阀之间的权力博弈,避祸的托词罢了。也不一定。
(https://www.misongxs.com/xs/52400/21069.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