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342章 ,经济军事结合与重建长安城

第342章 ,经济军事结合与重建长安城


大汉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漠南。

    漠南都护府副将樊哙领着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前进。

    樊哙笑道:“你们这些小子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我们漠南都督府建立两年,新的军营建设不过一年多时间,你们一进去就可以住新房。而且福利待遇也得到了提升,朝廷找到了香料岛知道吗?”

    士兵们点点头,这是今年大汉最大的热点,在整个大汉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要发财的人都赶向南方的会稽郡,想要去香料岛发财。

    樊哙道:“这些香料卖了十五万金,除了税金,余下的十几万钱全部都补贴到我大汉军中的,今年士兵的福利待遇全面提升了,以前你们只有七八套军服,现在每个士兵军服翻一番,春秋常服各两套,冬夏训练服各三套,冬季的皮裘一套,内甲两套。

    而且在我们漠南都督府最大的好处,就是各种牛羊肉随便吃,等你们到了军营乃公亲自给你们宰杀一牛来犒劳你们。”

    “将军,我们漠南都督府居然会如此富裕?”士兵不敢想象道。

    以前都听说了汉军的常备军待遇极其高,却没想到会高成这样,地主老财家也不可能随便杀一头牛来吃啊,今年他们算是见识了。

    樊哙自豪道:“我大汉福利待遇一向最高,更不要说现在还得了一座金山了。”

    樊哙带领的士兵是大汉的第一批义务兵,也算是开创了大汉新的时代了。

    他们分别来自广阳郡,巨鹿郡,邯郸郡,恒山郡,雁门郡等河北之地的新兵。

    虽然他们都只是新兵,但他们选拔的过程却异常严苛,每个人都是打败了几十名乃至上百名的竞争者,才获得现在的位置。

    大汉还处于社会阶层激烈变革的时代,机会虽然多,但对庞大人口的普通百姓而言,却也算不上太多,普通人想要实现阶级跃升,聪明人靠读书考科举,而自耕农只能靠参军。

    所以对于参军,普通的大汉的百姓,还是极其渴望,因为这是他们改变命运最大的一条阳关道。

    今年大汉的新兵名额只有不到三万的,这三万人平均分到北方十个郡,每个郡只有不到三千的名额,再分到郡下的县,每个县只有几十上百名额。

    这其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了,年纪太大的淘汰,身高不足七尺的淘汰,有游侠经历的淘汰,经过亭长,县尉,郡尉的层层筛选,才选出这些身体素质高,人又踏实,身家清白的良家子。

    这些选出来的良家子身强体壮,本身底子就好,又在本郡已经训练了半年有余,有郡都尉训练他们队列,各种武器操练,基础军事阵型,除了没有实战经验,他们已经可以算是一批合格的士兵。

    只要再经过战火的历练,他们的战斗素质会快速超过大汉原本的常备军。

    樊哙带着这些新兵队伍前进,一路上除了草原就是草原,只能偶尔看到几个羊群和牧民。

    樊哙热情的和那些牧民招手,而后说道:“你们想吃肉,就靠这些牧民了,以后可要和他们打好关系。”

    “将军这一路上连一座城池都没有看到是不是太荒凉?”士兵们有点担忧了。

    樊哙道:“边疆就是这样,但到来军营就好多了,本将敢保证,军中绝对比你们老家的情况要好。”

    没多久樊哙激动道:“我们漠南军营到了。”

    所有的士兵激动的从马车上站起来,就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城池,但他们走进城池才发现这就是一座军城,面都是军事设施。

    但唯一让新兵们放心的是,樊哙没有欺骗他们,这里的房屋都是砖石结构的两层楼房,修的比地主老财家的庄园还要好看。

    “本将没有欺骗伱们吧,这么好的军营,是不是比你们老家的条件要好的多了?”樊哙自豪道。

    这个军营可是他们一手一脚建设出来的,花大价钱把砖石水泥运到草原上,才建造了这座堡垒,在樊哙看来皇宫也不过如此。

    樊哙找来都尉监军李玉道“都督在什么地方?”

    李玉道:“议事厅。”

    樊哙道:“安置好这些士兵,某去找都督。”

    樊哙来到漠南都督府议事厅。

    发现韩信正眉头紧皱的书写名单。

    “都督还在想名额的事情?”樊哙道。

    韩信叹口气道:“这些士兵跟着本将在漠南吃了两年的风沙,和匈奴人在漠南打了两年,也是历经血战,本将自然要为他们寻找一个好的前程。”

    漠南都督府吸纳了三千多的新兵,自然也有退役三千多的老兵。

    当然这些老兵不是马上退役,而是要去长安城戍守都城。但实际上却也和退役差不多,在长安城不会再进行军事训练,而是会进行各种技能训练,教他们如何科学种田,科学养家禽,养家畜,木匠技能,铁匠技能等等技能的培训。

    在大汉这个手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有这些技能也可以成为中产,算是对得起他们为大汉驻守边疆的辛劳了。

    不过这这些退役士兵当中,还有100老兵当中的佼佼者,他们会成为大汉的郎官,他们才是这批士兵当中最大的幸运儿,他们将会接受朝廷的培训,或是成为汉吏,或是成为军官,成为大汉的统治阶级。

    韩信则是想,尽量让自己的士兵进入这个名单当中。

    但灭齐之战已经是大汉的最大一次扩张了,齐国接近70座城市,需要安排几千汉吏才能站掌管这些城池。

    大汉为了治理齐国从各地抽调了几千名汉吏,第2年又用科举的方式补全了这些汉吏的缺口。

    但去年今年,大汉没有扩张,御史大夫和廷尉也只打掉上千汉吏,大汉连科举考试都要减少录取的人手了。大汉军方占据的名额本就多,现在还想增加是很难的。

    随着天下太平,大汉步入正轨,后面的人再想和他们前辈那样轻松跃迁,已经变得非常难了。

    樊哙只能安慰道:“朝廷已经有妥善的安置了,他们在自己的老家也能过上好日子。”

    韩信丢下毛笔问道“这批新兵的素质如何?”

    樊哙竖起大拇指道:“从上百万青壮当中选出来的3000人,当然一等一的强,只要打两仗,积累战斗经验,我漠南郡的战斗力会更加强大。”

    “朝廷用这样的方式,轮换将士,虽然战斗力会有所下降,但兵员的素质极其高,可以很快补全回来,末将以为这种方式更适合军队的长期稳定。”

    韩信点头道:“这就好,本将要带着这批老兵去长安城,漠南就交给你了,不要让匈奴人打了埋伏。”

    樊哙笑道:“末将还巴不得匈奴人过来,给我等送人头。”

    大汉和匈奴人这两年总体上和平,但小规模的战斗却一直没有停止。

    从韩信建立漠南都督府开始,漠南军就一直在漠南肥沃的草场修建军事堡垒,招募草原上的胡人为民,定居,青储饲料,无限量的收购牧民手中的牛,羊,羊毛,皮革等草原特产。

    让这些汉人牧民快速发家致富,他们的财富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大汉自耕农,毕竟他们手中不管是耕牛,羊,羊毛在大汉都是值钱货物。

    以前他们要被奸商盘剥一道,但现在他们成为了汉人了,那些奸商反而不敢这样做,只要能正常获取利益,养殖业还是很赚钱的。

    更不要说他们还撞上了大汉的时代红利,想要富裕起来自然容易。

    嫌贫爱富是人的本性之一,这一点在漠南这片土地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做穷的吃不饱饭,每天担惊受怕的胡人,还是做一个生活富裕汉人,这根本是不用做选择的事情。漠南的小部落牧民纷纷赶着自己家的羊群投靠大汉。

    大量的匈奴人投靠大汉,成为了高贵的汉人,靠着牲口贸易,羊毛贸易,他们穿上大汉的丝绸衣服,用上了大汉的煤球炉,喝上了大汉的青茶,过上富裕生活。

    他们自认为自己的高等大汉人,极其鄙视他们散发的腥臭味的同胞,斥责为野蛮人。这些人成为了大汉最好的屏障和开路先锋。

    漠南都督府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一个强大盟友,那就是汉商。

    不管是修堡垒建据点,甚至安抚匈奴人都要花钱,而且是花很多很多的钱。

    大汉朝廷的钱财是有数的,主要投入的方向还是中原郡县,在大漠还是以防御为主。

    所以一般情况下韩信是弄不到这笔钱财做这么多的事情,直到汉商找上门,军事和经济联合才出现了现在这种强大的威力。

    随着大汉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水力纺纱车,新式纺织机的出现,大汉纺织业的产能成倍的提升,但原材料的增长却没有跟上这一个产能。

    以至于大汉,很多商家都心疼自己的纺织厂,只能运转半年时间。

    羊毛布的出现,对大汉的作坊主来说可谓是救世主。

    他们只要改造一下机械,空闲的纺织机就能纺织出精美保暖的羊毛布。这种布料也更适合北方的气候,现在河北之地的百姓普遍都有一套羊毛布制的衣服。

    羊毛这种原材料在北方太常见,数量也大,随便给两钱胡人就会一袋一袋的把羊毛卖给他们。

    羊毛布不到两年时间,横扫了整个大汉市场,成为了大汉第二大的布料来源(第一是麻布)。

    大汉的纺织业本就发达,徐凡开水利外挂之后,纺织效率已经到达手工业的最巅峰。

    北方的羊毛很快就不够用,羊毛的价格更是在持续上涨,以前随便两钱能购买一袋的羊毛,现在价格翻了一番。

    于是养羊就成为了很多作坊主的执念了,北方养的羊太少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纺织机的需求。

    那些商家看麦苗都像看草场一般,如此清脆的草料养上一群羊该多好。

    但这些商家要是敢在大汉内地做这样的事情,汉吏的铁拳会直接教育这些人,让他们明白谁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主人。

    于是他们就把目光盯上大漠了,这不就是无穷无尽的草场。

    这些商贾联络上漠南都督府,他们出钱出粮出物资,只求都督府,多占点草场,让他们多养几只羊。

    韩信把这事情上报给朝廷之后,朝廷同意了这种联合的方式。

    在北方的商家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漠北商社。漠北商社出钱帮韩信修堡垒,出钱帮忙安置那些匈奴,他们只要求匈奴人把养的羊毛交给他们。

    韩信得到了充足的物资,自然不可能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水草丰茂之地建立坞堡直接占领,大漠深处则派遣骑兵,横扫四周的部落,连人带羊抓的一个不剩。

    其实草原帝国这种经济体制,是很难维持长期对峙的,因为你要放牧,部落就要散得很开,部落散的开,实力在下降。这时候只要一只千人的骑兵杀进草原,方圆几百里都很难抵挡得住这种骑兵。

    中原王朝不这样做,主要就是不划算,哪怕是千人的骑兵到草原上,消耗也是巨大,却没有多少战利品。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匈奴人可以成为牧民,牛可以卖到中原耕田,羊可以作为原材料。韩信的每次出征战利品都能卖给这些商家。

    匈奴人被韩信这套战法打的狼狈不堪,打草谷的战术反用在匈奴人身上,他们自己也抵挡不住。

    匈奴人也不是没有反击。他们集结上万的大军,围剿汉军的坞堡,但因为缺乏攻城器械,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勇士疲惫,而后被韩信的铁甲骑兵杀的落荒而逃。

    以至于现在匈奴人的部落根本不敢靠近大汉领地上百里的范围。

    而韩信也用这样的方法,一点点吞噬匈奴人在漠南的领地,建立了14个据点保护这些大汉新领地,占据了几个郡大小的地盘。

    而漠北商社则得到了这片土地上的草场使用权,得到了上万牧民,多养了上百万只牛羊。

    而这次韩信带领这些老兵去长安城,不单单是去述职,还是想说动天子发动对匈奴人的大战,彻底解决大汉北方这个敌人。

    这几年匈奴人被大汉教训的非常惨,漠南的领地已经丢了一半,更有好几万的部众逃到了大汉,成为了汉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匈奴人在大漠的势力减小了。

    冒顿在发现汉人不可力敌之后,转变了自己的战略方向,他用从大汉弄到的武器装备,武装自己的军队,学习大汉的战术战法,匈奴骑兵的战斗力大增。

    而后冒顿在北方不断出击,先后击败了丁零人,夫余人,牢牢占据整个漠北,吸纳漠北的部众以补充匈奴人的实力,现在大漠以北的地区全部成为了匈奴人的领地。

    现在冒顿以漠北为根据恢复实力,韩信担心再不解决匈奴人,以后匈奴人就更难打。

    韩信安排好漠南都督府事务,带着3000汉军老兵,先入九原郡,而后经过秦直道,一路南下前往长安城。

    大汉六年,十月一十五日。

    漠南军来到长安城,被安置在长安城外的军营当中。

    而韩信则被一名叫唐诚的参军带领进入长安城。

    只是这一进长安城韩信就发现,此时的长安城烟尘缭绕,被挖的坑坑洼洼,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工地一般。

    “陛下,这是想重修长安城吗?”韩信问道。

    唐诚点头道:“这两年长安城的人口越来越多,管理起来也越来越难,垃圾越来越多。

    不久前还发生了一场痢疾疫,即便天子已经派遣大夫控制,但还是死了好几百了。”

    “天子认为这是长安城基建设施落后才导致这些疾病的。

    大汉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以前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汉的需求。”

    “所以天子打算以长安城为标杆,打造适合百姓居住的城市。”

    为此天子筹集10万金,打算在长安城修建三大工程,分别是下水道工程,引水工程,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而现在这个工程,就是下水道工程的一部分,天子以水泥竹筋做管道,把这些管道埋在长安城之下,污水和粪水分离,这其中污水流入渭水当中,粪水则用来做肥料。”

    “下水道工程完成,可以减少长安城9成的疾病。”

    “而引水工程则是在长安城上游外建设水塔,在由陶瓷管,竹管引导到长安城的水渠当中,建立露天的水池喷泉。”

    “天子说病从口入,能保证水源的健康清洁,就能减少大部分的疾病。”

    “最后则是水泥路面硬化,天子为了解决长安城道路,春天泥泞不堪,夏天尘土飞扬的局面,打算在长安城全面铺设水泥道路。”

    “这三大改造工程完成之后,长安城就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城市。”

    韩信乍舌道:“不愧是天子,手笔就是大,但光改造长安城就花了10万金,我大汉有几千座城池,这要花多少钱?”

    还有一点韩信没有说,长安城如此庞大,居住的人口接近百万,10万金只怕完成不了对长安城的改造。

    (本章完)


  (https://www.misongxs.com/xs/43856/20867.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