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樊不多奇闻怪谈 > 第27章 吕翁

第27章 吕翁




  话说在唐朝贞元年间,有个叫阳城的哥儿们带着他的三个兄弟隐居在陕州夏阳山中,四个人立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誓言——不娶妻生子,过起了粗茶淡饭、简朴至极的日子,哥几个挤在同一间破屋里,倒也过得和和美美、自得其乐。每当遇到灾荒年景,他们索性躲进深山老林,断绝了与乡亲们的来往,自力更生。有时候,他们会采摘桑叶,连叶子带皮捣碎熬粥充饥;整日埋头研读诗书,片刻不停歇。家里有个忠心耿耿的老仆名叫都儿,那默契程度堪比三国时期那个爱清净的管宁。

  周围的乡亲们对他们既敬仰又心疼,送来些好饭菜,他们却把门关得严严实实,转头就把食物分给了那些饥饿的鸟儿们。有一次,乡亲们偷偷在他们家门口放了几碗杂粮,他们这才肯在地上吃掉。渐渐地,他们的高尚德行传到了山东诸侯那里,人家特意派人送来了五百匹细绢以表敬意。阳城坚决不肯接受,使者接到命令必须完成任务,不能空手回去。阳城无奈之下只好把这些细绢挂在家里的墙角,连包裹都没打开过。

  不久后,有个叫郑俶的正直青年,因为生活所迫报名参军却屡屡碰壁,路过阳城家门时决定上门拜访。只见郑俶面色憔悴,愁容满面。

  阳城热情招待了郑俶十来天,了解到他的困境和困苦经历后,便慷慨地说:“我真心佩服你的操守,我这里正好有些诸侯赠送的东西,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处,不如赠给你作为你成家立业的本钱吧。”

  郑俶连连推辞,阳城却说:“既然你并非贪图便宜,又为何拒绝这份心意呢?”

  郑俶诚恳回应:“先生若是真要施以大恩,我愿意在完成心愿之后,回来做您的奴仆以偿还此恩。”

  说完这话,郑俶踏上了东去洛阳的路。办完事情后,郑俶拄着拐杖回到了阳城家,准备兑现先前的承诺。阳城见状,一脸惊讶地说:“兄弟,你怎么还这样啊!如果你没别的牵挂,咱们可以一起专心学习,何必要把自己束缚在我身边当仆人呢?”

  郑俶闻言,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这样的话,我真是太幸运了!”

  话说郑俶这小子,读书记性实在一般般,跟着阳城混了一个多月,阳城让他钻研《毛诗》,虽然他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地读,但每次跟阳城讨论起来,就像把水泼到石头上一样,完全不起作用。郑俶羞愧得脸红脖子粗。阳城看他这样,笑着说:“看来你跟我弟弟一样,是个离不开书的痴汉,才会如此拼命。我告诉你,咱家附近北边有个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的茅草屋,你可以搬过去独自修炼学问。”

  郑俶一听,欣喜若狂,二话不说就搬了过去。又过了一个多月,阳城去看望郑俶,俩人打算聊聊《国风》。郑俶确实加倍努力了,可是一旦展开讨论,还是接不上阳城一句话。阳城刚出门走了没几步,回头一看,郑俶竟然已经在房梁下自缢身亡了。一个小厮发现了这一惨剧,吓得赶紧跑去告诉阳城。阳城痛哭流涕,简直像是自己身体被撕裂了一般。他立刻让老仆都儿带上酒去祭奠郑俶,并亲自撰写祭文,深深自责:“虽然我没亲手害郑俶,但他确实是因我而死!”

  阳城难过到极致,甚至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他脱下自己的衣服,让仆人背着他,然后让都儿执行了十五鞭笞,以此表达他对郑俶之死的痛苦悔过。他还按照亲属关系,穿上缌麻孝服,郑重地安葬了郑俶。从此以后,阳城因其深情厚谊和担当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后来,阳城官至谏议大夫,他曾极力劝谏朝廷不要任命裴延龄为宰相,那份诚意满满的谏言,被记载在《唐史》之中。当他外放到江华都任职时,每天都会煮上十斗米的大锅饭,炖上满满一锅鱼汤,无论是朝廷使者还是草根百姓,都可以在他那儿敞开肚子吃喝。他还特别设置了大碗木勺,就像是街头巷尾的大酒缸,谁都可以随意取用。

  二

  会昌年间,有个叫颜浚的进士,考试落榜后,便去广陵游玩,之后又一路走到了建业。他租了条小船,打算前往白沙。同船还有个青衣少女,大概二十岁的样子,穿着打扮古朴典雅,说话也特别动听。颜浚好奇地问她姓啥名啥,少女回答说:“我叫赵幼芳。”

  颜浚又问她要去哪儿,赵幼芳说:“我也要去建业。”

  颜浚一听,高兴坏了,每次停船靠岸,他就去买酒买水果,和赵幼芳一起喝酒聊天。赵幼芳特别喜欢讲陈朝、隋朝时候的事,颜浚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姑娘真是与众不同。有时候颜浚想开个玩笑,赵幼芳就一本正经地不理他。

  到了白沙,两人各自换乘了船只。赵幼芳感激地对颜浚说:“这几天承蒙你照顾,我虽然笨拙,没能让你开心,但也有件事可以报答你。中元节那天,你一定要去瓦官阁游玩,到时候我会给你介绍一位神仙般的美人。你的风度才情,和她正好相配。希望你别忘了这个约定,到时候,我在那儿等你。”

  说完,两人就各自登船离开了。颜浚记住了赵幼芳的话,中元节那天,他真的去了瓦官阁。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美女如云。他一登上阁楼,果然看到一个美人,带着两个女仆,都是双鬟发型,长得特别妩媚。那美人靠在栏杆上自言自语,一副悲伤的样子。颜浚看得目不转睛,那两个双鬟女仆笑着对他说:“呆子,看够了没?”

  美人也注意到了颜浚,惊讶地说:“赵幼芳的话果然没错。”

  她让双鬟女仆传话说:“西廊有个惠鉴阇黎院,是我以前的师父住的地方。你可以去那儿找我,赵幼芳也在那儿。”

  颜浚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跟着踪迹找去,果然看到赵幼芳微笑着走出来。颜浚便和美人聊起了天,两人一直聊到天黑。这时,一个和尚送来茶果。

  到了晚上,美人对颜浚说:“今天偶然来这里游玩,看到这高阁如此美丽,真是让人舍不得。但可惜它快要被毁掉了,所以我来和你告别。今天能和你聊天,我很开心。我家住在青溪,那儿有很多松树和月亮,家里也没其他人。你今晚一定要来找我,我先回去,你和赵幼芳随后过来。”

  颜浚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连忙坐着马车去了。

  夜幕降临,小芳像引路的精灵,引领着浚深入探索,短短几里路后,他们抵达了一处神秘之地。数位青衫人士手持蜡烛恭候他们的到来,热情洋溢地邀请二人进入内室,与小芳围坐一堂。其中一人笑盈盈地道:“咱们的邻居孔家娘子也在此,她特意请您们来参加今晚的小聚会,共同举杯畅饮,排解生活的苦闷烦恼。”

  话音刚落,孔家娘子翩然而至,众人将其引入,席间多了不少关于陈朝旧事的谈资。浚突然起身,略带好奇地问道:“恕在下冒昧,不知这位夫人您究竟是哪位显赫人物,实在是让人满腹疑惑。”

  那位夫人含笑回应:“鄙人便是陈朝的张贵妃,那位则是孔贵嫔。我们曾在世间受到陈后主的宠爱眷顾,恩遇远超其他嫔妃。遗憾的是,国破家亡之际,我们惨遭杨广毒手。哎,这个家伙真是残忍至极!想当年,刘禅的后妃并未被魏国追究,孙皓的嫔御也没遭到晋帝杀害,唯独我们遭遇如此冤屈暴行!再说,比起杨广劳民伤财修筑长城、征讨辽海,使得天下哀鸿遍野,我们的后主不过沉迷于诗酒琴瑟,追求欢乐,最终在广陵走投无路,死于凡人之手,也算是苍天有眼,替我们报了仇啊!”

  孔贵嫔打断道:“别再提这些往事了,座中有人不太乐意听呢。”

  一位美人掩口轻笑道:“哎呀,我都差点忘了这茬。”

  浚追问:“敢问是哪位不愿听到这些言论呢?”

  小芳娓娓道来:“我原本是江令公府上的宠妾,后来成了贵妃的贴身侍女。国家覆灭后,又成为隋宫的御女,陪侍炀帝游历江都,负责料理膳食。直至化及叛军攻入,我挺身护驾,不幸遇害。萧皇后感念我对主尽忠,便让我陪葬于吴公台下,后又改葬至雷塘边,未能随同迁墓。如今我前来,只是想拜见一下贵妃。”

  孔贵嫔摆摆手,笑着说:“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还是让我们开怀畅饮,延续今日的欢聚时光吧。”

  于是,她下令让丫鬟们准备乐器和美酒,大家尽情畅饮。酒过三巡,贵妃挥毫写下一首诗:“秋草荒台夜鸣蛩,白杨声息悲风淡;曾记江总笔墨狂,绮阁尘静《玉树》凉。”

  孔贵嫔笑眯眯地打着趣:“要说那凌云宝阁望仙台,五彩祥云映朝霞,青溪边上月亮还挂着呢,估摸着也在瞧着咱这琼花开满绮丽盛宴。”

  幼芳则低眉浅笑,接上了话茬:“皎洁明月刚圆满,嫦娥姐姐怕是嫉妒人间这般热闹,任凭繁华如梦又怎样?只有那长江水,不论陈隋两朝,依旧送走一波又一波行人。”

  浚也不甘示弱,附和着吟咏:“箫声悠扬叹丽华,秋夜江边月影斜倚绮窗边,虽不是后主身边的文人墨客,却也有幸见识到临春阁上的繁花。”

  忽听得门外一阵敲门声,传来娇滴滴的声音:“江修容、何婕妤、袁昭仪前来拜访贵妃娘娘。”

  三位佳人边说边推门而入,个个裙角飞扬,珠光宝气,落座其间。她们瞧见桌上的四首诗,捧读起来,不禁泪光闪闪:“没想到今夜能在这重现当年三阁雅集的盛况,还有机会与新朋友一起赋诗填词。”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了鸡鸣声,孔贵嫔等人纷纷起身,各自告别离去。浚与贵妃共度良宵,拂晓方起。贵妃赠予浚一支辟尘犀簪,含泪叮嘱:“日后看见此物,便想起今宵。昨晚客人众多,未能尽兴,改日定要再次私会,但那时需得去阴间相约。”

  两人依依惜别,贵妃哽咽不已。次日清晨,浚醒来后恍惚若有所失,两天后他重寻旧地,却发现那片地方已变成青溪边的松桧废墟。询问当地百姓,才知那是陈朝宫人的墓地。浚心中凄楚,无奈返回。几个月后,那曾经的阁楼随着寺庙一同废弃倒塌。后来他来到广陵,果然找到了吴公台下的隋炀帝旧陵,旁边真的有一座宫人赵幼芳之墓,浚便在墓前洒酒祭奠。

  这一段离奇的经历,犹如一场跨越生死的诗酒盛会,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浚始终难以忘怀那段与古魂共舞的奇妙夜晚。

  三

  在长安城的一个旮旯角落,住着一位名为杨娼的女子,她是坊间公认的绝代佳人,不仅容貌出众,更是善于打扮,对自己的美貌颇为得意。每当权贵豪门宴请宾客,必定会请她到场助兴。哪怕是对酒不感兴趣的客人,也会因为她而干杯畅饮,直至尽兴。长安城里的大小伙子们,只要进了她的闺房,即便败尽家产、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就这样,杨娼的名字在各种名录中脱颖而出,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这时,岭南地区的一位富二代统帅甲登场了。他出身显贵,可妻子是个凶悍的豪门千金,对他管束极其严格,甚至还立下誓言:“若有拈花惹草之事,必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统帅甲从小就养尊处优,喜欢猎艳,可面对家中的母老虎,他只能暗自苦恼,无法施展拳脚。于是,他偷偷塞出大把银子,帮杨娼摆脱了娼籍,然后把她带到南疆的南海,安置在另外一处宅子里。白天公务繁忙,晚上他就偷溜出来与杨娼私会。杨娼聪明伶俐,对待统帅甲尤其周到体贴。平时恪守妇道,做事很有分寸,从不胡搅蛮缠。同时,她对统帅甲身边的人都很友好,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这让统帅甲对她更加宠爱。

  不幸的是,统帅甲突然染病在床,而且病情严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尽管他心里思念杨娼,但却畏惧悍妻。恰好他与监军使交情深厚,于是密谋让监军帮忙想办法。监军找了个借口,骗统帅甲的妻子说:“将军病情加重,需要找个细心照顾的人,才能康复得快。我这边有个贴心婢女,长期服务贵族家庭,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夫人能否让她来照顾将军一段时间呢?”

  悍妻听后表示:“监军大人可是值得信赖的人,如果是真的,对我并无妨碍。那就快点把婢女带来吧。”

  监军趁机安排杨娼假扮婢女前往探望统帅甲。然而,计划尚未实施就被悍妻识破。得知真相后,悍妻立即纠集一群壮硕婢女,手持白梃棍棒,还在庭院架起了烧沸的大锅,等着杨娼自投罗网。

  统帅甲得到消息,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阻止杨娼前来,并懊悔地说:“此事出于我的意愿,差点害了她。现在幸好我还活着,一定要设法救她脱离险境,否则一切都来不及了。”

  于是,统帅甲拿出大量珍宝,命令家丁备好快艇,派专人保护杨娼北归。自此,统帅甲对悍妻的愤怒更深,不到十天就因病去世。而杨娼在半路上才得知统帅甲的死讯,她立刻退还所有财物,设立灵位痛哭道:“将军因我而死,将军已逝,我又何颜独活?我怎能让将军孤独赴黄泉?”

  哭罢,她撤去灵位,随之自杀殉情。要知道,杨娼是以美色取悦他人的妓女,按理来说只看重利益。然而杨娼却能以死回报统帅甲的情意,堪称忠义;退回财物,可见其廉洁。虽然身为娼妓,但她这份情义和品行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四

  话说在乾元初年,会稽郡有个杨老头,家里财富丰厚,名声在外。一天,这老头病得只剩一口气,躺在床上呻吟不止,已经拖了几个月。老头的儿子杨宗素,在乡里以孝顺闻名,为了救治老父亲,他几乎耗尽家产寻求名医。后来,遇到了个号称陈生的医生,摸了摸脉搏,摇头晃脑地说:“老爷子的病根在于心呐,只因钱财太多,心思全被利益牵着走,以至于心神早离了身,除非吃了活人的心脏,否则无法治愈。可这天底下哪儿去找活人的心脏呢?所以嘛,这事儿我可搞不定。”

  宗素听了,觉得找颗活人的心脏是不可能的事儿,只好转向佛教寻求帮助,开始修习佛法,希望能缓解父亲的病情。他请来僧侣诵经做法,还命人铸造佛像。接着,他自己揣着食物,跑到郡里的佛寺去布施僧人。

  有一天,他带着食物外出,不小心闯进一条山间小径,发现山脚下有个石窟,窟中坐着个胡僧,满脸皱纹,骨瘦如柴,穿着一件用动物毛编织成的袈裟,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宗素心想,这肯定是位世外高人,于是恭敬地上前行礼,问道:“大师您是谁呀?怎么独自一人住在这么偏僻的山谷里,没有侍者,不怕山里的猛兽吗?或者,您是不是掌握了什么高深的佛门秘术啊?”

  老僧回答:“我是袁氏后裔,祖先世代居住在巴山,后代子孙有的在弋阳一带流浪,他们都继承了祖上的事业,过着山林隐逸的生活,吟诗作赋,享受自由自在的乐趣。我们家族中有擅长吟诗的,因此在江湖上小有名气。还有一位同族的孙氏,经常出入豪门贵族,因为他擅长插科打诨,所以在市井之间也非常吃得开,每表演一次,就能让人赚个盆满钵满。唯独我钟情于佛教,跳出世俗纷扰,潜心修行于山水之间,已在山中度过多年。我常常钦佩育利王那种割肉喂鹰、投身悬崖喂饿虎的精神,所以我以橡栗为食,饮山泉为饮,遗憾的是至今还没碰到想要吃我的虎狼,要是真有,我也愿意欣然接受。”

  宗素借此机会坦诚相告:“大师真是个超凡脱俗的高人,能够舍身饲虎,表现出了极大的仁慈与勇敢。但是,我家老父患病数月,至今未能痊愈,我日夜忧虑,束手无策。之前有位医生说,这是心病,非得吃活人的心脏才可能治好。现在您都能舍身喂虎,那么,您是否也能牺牲自己,救人一命呢?希望大师能慎重考虑一下。”

  僧人听罢,微微一笑,一副侠肝义胆的模样:“你说得没错,我这颗心正是为这样的善举而跳动。你为了父亲来找我求助,我又怎能拒绝呢?与其让我在这里等待野兽,不如直接救人一命更有意义。不过,我今天还未进食,容我先填饱肚子再赴死吧。”

  宗素又是惊喜又是感激,赶忙把自己带来的食物呈上,僧人风卷残云般吃完。随后,僧人整理了一下衣袍,走出石龛,对着四方虔诚礼拜。当他刚刚向东面行完礼,忽然纵身一跃,跳上了一棵大树。宗素看着这番神奇的变化,不禁啧啧称奇,心想这僧人简直是深藏不露的高人。

  不一会儿,僧人召唤宗素过来,严肃地问他:“施主刚才请求我做什么来着?”

  宗素紧张地回答:“我希望得到一颗活人的心,用来治疗父亲的病。”

  僧人沉吟片刻,悠悠地说:“施主的愿望,我已经答应了。但在交付之前,我想先为你解读一下《金刚经》的奥秘,你想听听吗?”

  宗素连忙点头:“我本来就崇尚佛教,今天有幸遇见大师,自然不敢错过任何教诲。”

  僧人朗声道:“《金刚经》有云:过去的心不可得,现在的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不可得。施主若要取得我的心,也是不可得的啊!”

  话音刚落,僧人忽然凌空跃起,大声呼叫,瞬间化身为一只猿猴消失在丛林深处。宗素惊愕万分,带着满心困惑和惊奇,匆匆回到了家中。

  五

  话说杨贵妃,原名杨玉环,老家在弘农华阴,后来搬迁到了蒲州永乐县的独头村。往上追溯,她爷爷杨令本曾任金州刺史,爸爸杨玄琰做过蜀州司户。杨贵妃就是在蜀地出生的,据说小时候还曾不慎跌入池塘,所以当地人就称那个池塘为“落妃池”,就跟王昭君出生地的昭君村、绿珠姑娘的故乡绿珠江一样流传着一段传奇。

  贵妃自幼失去父母,便由叔叔河南府士曹玄抚养长大。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她嫁入了寿王府。到了二十八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去了温泉宫度假(也就是后来改名为华清宫的地方),派遣高力士从寿王府接来了杨氏女,让她成为女道士,赐号“太真”,居住在内太真宫。

  一晃到了天宝四年七月,玄宗册封了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与此同时,在凤凰园册封太真宫的女道士杨氏为贵妃,待遇堪比皇后。贵妃正式觐见那天,宫廷上演了一曲千古流传的《霓裳羽衣曲》。(这曲子背后的故事相当神奇:据说当年玄宗在三乡驿眺望女儿山时灵感乍现创作出来的。诗人刘禹锡也曾为此留下诗句:“开元天子万事足,可惜时光太匆匆,三乡驿站遥望仙山,归来谱写出《霓裳羽衣曲》。天子仙心自此飞向瑶池仙境,伴着三清八景悠然飘荡。忽一日乘白云升天而去,世间只留下那一首《秋风词》婉转回响。”

  此外,《逸史》还记载了另一个版本:罗公远在天宝初年陪伴玄宗,某个中秋之夜,他们在宫中赏月时,罗公远问玄宗:“陛下想不想随我一起去月亮上旅行?”说着,他拿起一枝桂花抛向空中,瞬间化作一座银桥,两人踏上桥去,行走几十里,来到了宏伟壮观的宫殿前。罗公远说这里是月宫,只见几百位仙女身穿素色长裙,在广大的庭院中翩翩起舞。玄宗上前询问:“你们跳的是什么曲子?”仙女们答道:“这是《霓裳羽衣曲》。”玄宗用心记住了这首曲子的旋律,回到人间后,便让乐官参照记忆中的曲调编创出了《霓裳羽衣曲》。

  由于这两个传说版本有所不同,此处都做了详细记录。就在贵妃册封的当晚,玄宗亲手赠予她珍贵的金钗钿合,还亲自拿着丽水镇库紫磨金精心打造的步摇,走进她的妆阁,为其插在发鬓上。玄宗兴奋不已,对后宫嫔妃们炫耀道:“朕得了杨贵妃,就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宝一般!”

  话说在大唐盛世,玄宗皇帝时期,一首叫做《得宝子》(又名《得子》)的曲子横空出世。原来,在开元初年,玄宗皇帝身边有两位重要嫔妃——武惠妃和王皇后。不幸的是,王皇后膝下无子,而武惠妃诞下的皇子不仅英俊非凡,还深受皇上宠爱,甚至一度压倒了皇后。直到开元十三年,皇后被废黜,此后宫中无人能与武惠妃争宠。而在二十一年十一月,武惠妃逝世后,后宫美女如云,却没有一个能打动玄宗的心弦,让皇上倍感寂寞。

  此时,杨贵妃华丽登场,她不仅魅力胜过武惠妃,还有三位同样丰满秀丽、诙谐有趣的姐姐,她们每次入宫,都能逗留许久,让整个皇宫都充满了欢笑。宫中上下尊称贵妃为“娘子”,其地位与皇后相差无几。册封贵妃当日,其父杨玄琰被封为济阴太守,母亲李氏封为陇西郡夫人,甚至连祖父也被追赠为兵部尚书,祖母封为凉国夫人。贵妃的叔父杨玄被提拔为光禄卿银青光禄大夫,远房堂兄杨钊连任数职,贵妃的亲哥哥杨忄舀也在朝廷任职。她的堂弟还娶了武惠妃所生的太华公主,因这层关系,备受皇室宠爱,赐予豪宅紧邻皇宫。由此,杨家势力如日中天,无论有什么要求,各级政府官员都如同接到皇上的圣旨般遵从。各地奇珍异宝、仆从、骆驼骏马,每日络绎不绝地涌向杨家。

  彼时,北方重镇范阳的节度使安禄山深受玄宗恩宠,甚至被唤作“儿”。一次,他在便殿与众同乐,每次都只向贵妃行跪拜礼,而不拜玄宗。玄宗不解,询问缘由,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胡人只知道妈妈,不知道爸爸。”玄宗听后哈哈大笑,对此不予计较。不仅如此,玄宗还让杨家人与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每次彼此往来都要举办盛大的宴席庆祝。起初两家交情深厚,但随着时间推移,双方权势逐渐抗衡,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天宝五年七月,贵妃因醋劲大发、举止跋扈触怒了皇上,被贬乘单车送回杨家。玄宗皇帝在中午时刻因思念贵妃而茶饭不思,对周围事物勃然大怒。高力士看穿皇上心思,上奏请求将贵妃召回。当天夜里,高力士打开安兴坊,从太华宅悄悄接回了贵妃。次日清晨,玄宗见到贵妃后大悦,贵妃也含泪道歉认错。皇上随即下令召集两市杂技艺人前来表演,只为博贵妃一笑。贵妃的姐姐们和杨忄舀等人刚开始还担心惹祸上身,抱着哭泣,但随着皇上的恩赐越来越多,连御厨做的美味佳肴也一道送到,他们的心情才逐渐放松下来。贵妃被送出宫时,皇上烦躁不安,有时还会拿宦官出气,甚至有宦官因恐惧过度而去世。这次事件过后,贵妃的地位愈发稳固,后宫其他嫔妃再也无缘得宠,玄宗的眼中只剩下杨贵妃一人。

  七年的时光流转,加钊御史大夫的职位上,权倾朝野的京兆尹诞生,他荣耀地被赐予“国忠”之名。他的大姨、三姨、八姨,纷纷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一时间,这三位夫人同日受封,风光无限,每月都能领到十万的零花钱,专供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可奇怪的是,这虢国夫人偏偏不施粉黛,她自信地素面朝天,仿佛天生丽质,无需任何修饰。杜甫当时还特地为她赋诗一首,赞美她: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皇上更是偏爱有加,赐给虢国夫人照夜玑这样的稀世珍宝,秦国夫人得到了七叶冠,国忠则是锁子帐,无一不是珍贵至极的宝贝。这恩宠可谓是一时无两。国忠还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鸿肿卿的高位,门前列戟,特授上柱国,一天之内竟接到了三道诏书。他和国忠的家族在宣阳里建造了五座豪宅,大门敞开,豪华程度竟可与皇宫相媲美。车马仆从,在京城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家族之间互相攀比,每建一座新堂,花费都超过千万。一旦发现别人的宅子比自己更豪华,就会立刻毁掉重建,土木之工,日夜不息。皇上赏赐的御食,以及各方进献的珍品,都会分发给这五家。自从开元以来,这样的豪贵荣盛,前所未有。

  皇上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与贵妃同行。每当要骑马时,力士就会为他牵马递鞭。宫中负责贵妃刺绣织锦的工匠有近百人,雕楼器物的工匠又有数百人,专供贵妃生日和节庆之用。甚至派人前往岭南长吏那里,日日寻求新奇之物进奉给贵妃。岭南的节度张九章和广陵的刺史王翼,因为端午进贡给贵妃的珍玩衣物比其他郡都要出色,九章因此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而王翼更是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然而,九载二月的某一天,贵妃因为偷拿了宁王的紫玉笛吹奏,触怒了皇上,被逐出宫。这时,吉温因与宫中的贵人关系密切,国忠心生恐惧,便向他请教对策。吉温入宫奏报说:“贵妃只是妇人,没有智慧。她触怒了圣上,罪该万死。但她既然曾经受过恩宠,就应该在宫中赐死。陛下怎么忍心让她在外面受辱呢?”

  皇上回答说:“我用你,并不是因为贵妃。”

  当初,皇上派中使张韬光送贵妃回宅,贵妃哭着对他说:“请奏报皇上,臣妾罪该万死。除了衣物之外,一切都是皇上的恩赐。只有这头发和皮肤是父母所给。如今即将赴死,无以谢恩。”

  于是,她拿起刀剪下一缕头发,交给韬光献给皇上。贵妃被逐出后,皇上心情沉重。这时,韬光将那缕头发搭在肩上奏报皇上。皇上大为震惊和惋惜,立刻派力士召贵妃回宫,从此对她更加宠爱。同时,还加封国忠为遥领剑南节度使。

  这皇宫之中,真是处处充满了悬疑和变数,一不留神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然而,在这风云变幻之中,贵妃和国忠的命运又将如何发展呢?让人不禁拭目以待。

  十载前的上元节,杨家的五座豪宅里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当晚,杨家一行浩浩荡荡地夜游西市,却不料与广宁公主的骑从在西市门口发生了争执。杨家的一名奴仆一时失手,挥鞭误及公主的衣裙,公主一个踉跄,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驸马郑昌裔急忙上前扶起公主,却因为气愤,给了杨家奴仆几记耳光。公主委屈得泪眼婆娑,立刻向皇上告状。皇上听闻后,下令处死杨家的一名奴仆,并将郑昌裔停职,不许他再朝见。

  这件事让杨家更加嚣张跋扈,出入皇宫禁地如入无人之境,连京城的长官们都对他们侧目而视。于是,当时民间流传起这样的歌谣:“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还有人说:“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可见天下人心对杨家的羡慕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有一天,皇上驾临勤政楼,大张旗鼓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当时教坊里有个王大娘,擅长表演戴百尺竿的绝技。她站在高高的竿子上,上面还放着一座木山,形状像瀛州、方丈这样的仙岛。她让一个小男孩手持红色的节杖,在木山之间穿梭,而她则不停地舞动,技艺高超得令人叹为观止。

  这时,年仅十岁的神童刘晏也在场。他聪明过人,被皇上召到楼上,坐在贵妃的膝盖上,贵妃还亲自为他化妆打扮。贵妃让刘晏以王大娘戴竿为题材赋诗,刘晏不假思索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皇上和贵妃以及众嫔妃听了都欢笑不已,声音传到了外面。皇上高兴之下,赐给刘晏牙笏和锦纹袍。

  又有一天,皇上在木兰殿宴请诸王。当时木兰花盛开,但皇上的心情却并不愉悦。这时,贵妃醉酒中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舞姿曼妙,令皇上的心情大好。皇上这才知道,原来贵妃的舞姿可以回天转地,让人陶醉其中。

  据说,皇上曾经梦见过十位仙子,于是创作了《紫云回》这首曲子。又有一次,皇上梦见龙女,又创作了《凌波曲》。这两首曲子完成后,皇上便赐给了宜春院和梨园的弟子们,以及诸王们。每当这些曲子奏响时,都仿佛能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到那神秘而美妙的世界。

  话说新丰城里新来了一位名叫谢阿蛮的女伶,跳舞跳得那叫一个绝啊!皇上和妃子们看了都喜欢得不得了,就把她留在了宫里。有一天,皇上决定在清元小殿里搞个小聚会,把大家都叫来一起玩。宁王吹起了玉笛,皇上打起了羯鼓,妃子弹起了琵琶,还有马仙期敲方响,李龟年吹篥,张野狐弹箜篌,贺怀智拍节奏。从早上一直玩到中午,大家都玩得超级开心。秦国夫人,也就是妃子的妹妹,就坐在一边安安静静地看着。

  曲子弹完,皇上开玩笑说:“阿瞒我今天有幸能在这里给夫人表演,能不能赏个缠头啊?”(缠头就是古代给艺人的赏钱)

  秦国夫人笑着说:“哪有大唐天子的阿姨会没钱用的?”说着就拿出了三百万作为赏钱。

  这些乐器都不是凡品,一奏起来,清风徐来,声音美妙得简直不像人间能有的。妃子的琵琶更是不得了,那木头温润如玉,光泽可以照人,上面还有金线织成的红纹,看起来就像两只凤凰。琴弦是从未呵弥罗国永泰元年进贡的渌水蚕丝做的,光滑得像一串串珍珠。还有那紫玉笛,据说是桓娥留下来的宝贝。禄山还进贡了三百支用媚玉做的管色乐器。诸王、郡主、妃子的姐妹们都想学妃子弹琵琶,都成了她的弟子。每次弹完一曲,都有很多人送礼物给妃子。

  那天,妃子问阿蛮:“你家里穷,没什么东西送给老师,我来帮你吧。”说着就叫侍儿红桃娘取来一支红粟玉臂支赐给阿蛮。

  妃子不仅跳舞跳得好,打磬也打得特别棒,那声音清脆悦耳,连太常梨园里的艺人都比不上她。皇上特地命人用蓝田绿玉琢成一个磐,上面还镶了金钿珠翠,铸了两个金狮子当底座,再用彩色的绸子铺上,真是美得没话说。

  以前开元年间,宫里特别看重木芍药,也就是现在的牡丹。皇上找了几棵红的、紫的、浅红的、通白的牡丹,种在兴庆池东沉香亭前。花开得正好,皇上骑着照夜白马,妃子坐着步辇跟在后头。皇上还挑了梨园里最好的乐师,一共十六个人。李龟年以唱歌出名,他手捧檀板,站在最前面准备唱歌。皇上说:“咱们赏名花,对妃子,怎么能用旧词呢?”

  皇宫中突然传出了一道旨意,皇帝紧急召唤翰林学士李白前来,命令他立刻创作出三篇《清平乐词》。李白接到旨意时,还宿醉未醒,但皇帝的命令不敢不从,于是他提起笔来,借着酒意,一挥而就。

  第一首词写道:

  云儿也想拥有那美丽的衣裳,花儿也想拥有那娇艳的容颜。春风轻轻拂过栏杆,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美丽得让人窒息。若不是在那神秘的群玉山头相遇,又怎能在瑶台的月光下重逢。

  第二首词继续:

  一朵红艳的花上露珠晶莹剔透,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即便是巫山的云雨也枉自断肠,哪里比得上眼前的美景。试问汉宫中谁能与之媲美?恐怕只有那新妆的赵飞燕能与之相提并论。

  第三首词收尾:

  名花与美人相互辉映,君王看着她们,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春风似乎也在为她们解释着无尽的怨恨,沉香亭北,她们倚着栏杆,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李白将词呈上,皇帝命梨园弟子按照词的曲调演奏丝竹,催促李白唱歌。妃子手持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的葡萄酒,笑着欣赏李白的歌声,态度十分亲切。皇帝也拿起玉笛,为李白伴奏。每当一曲即将结束,皇帝就会故意放慢声音,以增加气氛的媚态。妃子喝完酒后,收起绣巾,再次向皇帝行礼。从此,皇帝对李翰林的态度格外不同,比其他学士更加优待。

  然而,力士却对脱靴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有一天,妃子再次吟诵起李白的词,力士开玩笑地说:“我以为妃子对李白的怨恨已经深入骨髓,没想到现在又如此推崇他。”妃子惊讶地问:“怎么学士能这样侮辱人?”力士回答:“他用赵飞燕来指称妃子,实在是太过分了。”妃子深以为然。皇帝曾经三次想任命李白为官,但都被宫中的人阻止了。

  有一天,皇帝在百花院的便殿里翻阅《汉成帝内传》。妃子后来赶到,用手整理了一下上衣领口,问皇帝在看什么书。皇帝笑着说:“别问,知道了又要生气。”妃子好奇地凑过去看,原来是关于汉成帝得到赵飞燕的故事。赵飞燕身体轻盈得仿佛要被风吹走,汉成帝特地为她制造了水晶盘,让宫人托着她歌舞。又建造了七宝避风台,中间放置各种香料,让她站在上面,生怕她的四肢支撑不住。皇帝开玩笑地对妃子说:“那你能吹多少风呢?”原来妃子身材稍微有些丰满,所以皇帝用这话来戏弄她。妃子不甘示弱,回答说:“我的《霓裳羽衣》舞,可以超越前人。”皇帝笑道:“我才刚刚开个玩笑,你就生气了?我记得有一扇屏风很适合你,等我找到,就送给你。”两人之间的互动,既充满了趣味,又体现了皇帝与妃子之间的亲密与默契。

  在古老的皇宫深处,有一扇屏风,名为虹霓屏。这屏风非同小可,上面雕刻着前代美人的形象,虽然只有三寸大小,但上面的细节却精致得让人咋舌。屏风上的服装和饰品,都是由各种宝石镶嵌而成,看起来光彩夺目。屏风的基底是用水晶做的,外框则是用玳瑁和水犀精心制作而成,还镶嵌着珍珠和瑟瑟。这些精致的细节,简直就像是神来之笔,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人力所能制作出来的。

  这扇屏风其实是隋文帝时期的宝贝,后来赐给了文成公主,跟着她一起去了北胡。到了贞观初年,北胡被灭,这扇屏风便和萧后一起回到了中原,最终赐给了妃子。妃子对这屏风爱不释手,把它安放在高楼上。

  有一天,国忠午后在楼上休息,一躺下就看到那扇屏风。他刚闭上眼睛,就惊奇地发现屏风上的美女们竟然都下了屏风,站在他的床前,各自通报着名号,还叫他“裂缯人”。国忠虽然吓得眼睛瞪得大大的,但身体却动弹不得,连话都说不出来。那些美女们就在床边坐下,开始表演各种技艺。一会儿是跳舞,一会儿是唱歌,还有美女自称是楚宫弓腰,还引用了《楚辞别序》里的诗句来赞美自己的身姿。表演结束后,她们又一一回到了屏风上。

  国忠惊醒后,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跑下楼去,让人把屏风封锁起来。贵妃知道这件事后,也再也不想看到那扇屏风了。禄山之乱后,这扇屏风虽然还在,但已经流转到了宰相元载家,后来就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

  在开元末年,江陵进贡了一种乳柑橘,皇帝非常喜欢,就在蓬莱宫种下了十棵。到了天宝十年九月,这些柑橘树竟然结出了果实。皇帝非常高兴,把柑橘赐给了大臣们,还得意地说:“我在宫里种的柑橘,今年秋天结了一百五十多个果子,跟江南和蜀道进贡的柑橘一样好吃,这可真是件奇妙的事情啊。”大臣们纷纷上表祝贺,赞美皇帝的英明神武。

  还有一件趣事,皇帝和妃子曾经得到一颗合欢果,两人拿着果子互相欣赏。皇帝说:“这果子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意,我们本来就是一体的,所以这果子才叫合欢。”于是两人坐下来,一起品尝这珍贵的果实。皇帝还让人画下了这一幕,留传后世。

  妃子出生于蜀地,天生对荔枝情有独钟。南海的荔枝比蜀地的更胜一筹,因此每年都有专人骑马飞速运送到宫里来。但这荔枝娇气得很,必须趁暑热天还没过去就熟透吃掉,不然隔上一夜就味同嚼蜡了。这其中的奥妙,后来的人可就不一定知道了。

  有一天,皇上和妃子玩起了采戏,妃子眼看要输,却突然来了个神来之笔,重四转败为胜。皇上连声赞叹,骰子似乎也听懂了人话,一个翻转就变成了重四。皇上高兴坏了,当即命高力士赏给妃子一袭绯色的衣裳,从此宫里就传开了这个风俗。

  广南那边进贡了一只白鹦鹉,这鹦鹉聪明得很,能听懂人话,宫里的人都叫它“雪衣女”。有一天,这雪衣女突然飞到了妃子的镜台上,自言自语道:“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被一只凶猛的乌鸦给捉住了。”

  皇上听了觉得有趣,就让妃子教它念《多心经》。这鹦鹉记性真好,没多久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后来皇上和妃子去别的宫殿游玩,还特意把雪衣女放在步辇的竿子上一起带去。谁料想,半路上突然有只老鹰冲下来,把雪衣女给捉走了。皇上和妃子看着这一幕,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最后只好把雪衣女葬在了御苑里,还给它立了块碑,叫“鹦鹉冢”。

  交趾那边又进贡了五十枚龙脑香,形状像蝉和蚕一样。波斯那边的人说,这种龙脑香只有老龙脑树的树节上才有。宫里的人都觉得这是件祥瑞之物,就给它取名叫“瑞龙脑”。皇上大方地赏了妃子十枚。妃子也不小气,悄悄派了个明驼使,带着三枚龙脑香去给禄山送去。妃子还经常给禄山送些好东西,比如金平脱装具、玉盒、金平脱铁面碗之类的。

  李林甫死后,国忠又当上了宰相,手握四十多个使节的重任。过了不久,皇上又加封国忠为司空。国忠的大儿子暄,先前娶了延和郡主,后来又当上了银青光禄大夫、太常卿,还兼任了户部侍郎。小儿子也娶了万春公主。妃子的堂弟秘书少监鉴,娶了承荣郡主。这一家子可真是风光,一个贵妃,两个公主,三个郡主,三个夫人,都是皇亲国戚。又过了几年,皇上还特地追赠妃子的父亲玄琰为太尉,封齐国公。妃子的母亲也被封为梁国夫人,皇上还亲自下诏造庙,亲自题碑,甚至亲自书写碑文。妃子的叔叔玄也当上了工部尚书。这一大家子跟皇家结亲的还真不少,韩国公的女婿秘书少监崔的女儿后来嫁给了代宗,虢国公的儿子裴徽娶了代宗的女儿延光公主,他的女儿又嫁给了让帝的儿子;秦国公的女婿柳澄的儿子柳钧娶了长清县主,柳澄的弟弟柳潭则娶了肃宗的女儿和政公主。这一家子的亲戚关系可真是错综复杂,说起来都得费好一番口舌呢。

  每年冬十月,皇上都会去华清宫享受一番,而每次出行,贵妃总是陪伴在侧,同乘一辆华贵的马车。华清宫里有座端正楼,那便是贵妃梳洗打扮的地方;还有个莲花汤,贵妃常在那里沐浴。国忠的府邸就在宫门的南边,与虢国的府邸遥遥相对,韩国和秦国的府邸也是紧密相连。每当皇上驾临这些府邸,总要经过五家,赏赐的珍宝和宴饮的欢乐总是不断。跟随皇上的队伍中,每家都有一支队伍,每支队伍都穿着同色的衣裳,五家队伍合在一起,就像百花齐放,绚烂夺目。

  那些遗落的发簪、掉落的鞋子,还有闪闪发光的珠翠,在路边随处可见,让人忍不住想去捡拾。曾有人好奇地俯身窥视贵妃的马车,结果那香气竟然在路上残留了好几天,令人惊叹不已。而护送的车马多达千余头匹,前面还有剑南的旌节仪仗队开路。出行时有盛大的饯别宴饮,归来时还有轻松的欢聚。沿途的人们纷纷献上珍玩狗马、歌儿舞女,道路上热闹非凡。后来秦国夫人先去世,虢国、韩国和国忠的地位却更加显赫。虢国夫人甚至与国忠有了私情,两人毫不顾忌礼仪,每次入朝拜见,国忠与韩、虢两人并肩骑马,挥鞭疾驰,以此为乐。跟随的官员和侍女多达百余骑,手持烛台如同白昼,穿着华丽的衣裳,毫无遮掩,路上的观众如潮水般涌动,无不惊叹不已。

  十宅中的诸王男女婚嫁,都要靠韩国和虢国夫人来介绍,每人都要交纳一千贯的礼金,皇上才会答应。十四载的六月一日,皇上再次驾临华清宫,那天正好是贵妃的生日。皇上特意命令小部音声在长生殿演奏新曲,这首曲子还没有名字。恰好南海进贡了荔枝,于是皇上就以《荔枝香》作为曲名。左右的人欢呼声震天动地,回响在山谷之间。

  那一年的十一月,禄山在幽陵反叛,他以诛杀国忠为名,发动了一场叛乱。人们都说国忠、虢国夫人和贵妃是三大罪人,但没人敢上报给皇上。皇上曾打算让皇太子监国,自己亲自出征,但和国忠商量后,国忠大为恐惧,回去后告诉他的姐妹:“我们死到临头了。现在东宫监国,我们这些人恐怕都要没命了。”

  姐妹们哭着向贵妃诉苦,贵妃含泪向皇上求情,事情才暂时平息。然而,一场大风波已经悄悄席卷而来,谁也无法预料它的结局。

  十五载的六月,潼关防线崩溃,皇帝仓皇逃往巴蜀之地,贵妃也随行在侧。一行人马来到马嵬坡,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担心兵士叛乱,于是对将士们说:“如今国家四分五裂,皇帝也颠沛流离,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杨国忠那厮贪婪剥削,才导致的吗?如果不杀了他,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将士们纷纷附和:“我们早就想这么做了!”

  恰巧这时,吐蕃的和好使者正在驿门前找杨国忠办事。军士们趁机大喊:“杨国忠和番人密谋叛乱!”

  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军队将驿馆围得水泄不通,杀了杨国忠和他的儿子杨暄。(说起来,杨国忠本名杨钊,原本是张易之的儿子。张易之在天授年间得宠无比,每次回家,皇帝都命令他住在楼上,撤去梯子,用荆棘围起来,不准有女奴侍立。张母担心张家绝后,于是偷偷在楼壁里藏了个女奴,后来生下了杨国忠。杨国忠长大后,被杨家收养。)

  皇帝见势不妙,只得走出驿门安抚军队。但军队依旧不散,皇帝左右为难,问其原因。高力士回答说:“杨国忠有罪,将士们才讨伐他。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如今还在陛下身边,群臣怎能不感到担忧害怕?请陛下三思。”

  皇帝无奈,只得重回驿馆。驿门内有个小巷,皇帝不忍回行宫,就在巷子里倚着拐杖,低头不语。他的心情沉重,久久无法平静。这时,京兆司录韦锷(韦见素的儿子)进言:“请陛下忍痛割爱,以安国家。”

  皇帝犹豫片刻,最终进入行宫。他拉着贵妃的手走出厅门,来到马道北墙口,与她诀别。他命令高力士赐贵妃自尽。贵妃痛哭流涕,泣不成声:“愿大家好自为之,我辜负了国家的恩情,死而无憾。只求能让我礼佛。”

  皇帝说:“愿你在来世生于善地。”

  于是,高力士在佛堂前的梨树下缢死了贵妃。就在此时,南方进贡的荔枝送到了。皇帝看到荔枝,痛哭失声,对高力士说:“给我用这些荔枝祭奠她。”

  祭奠后,军队仍未解围。皇帝命人用绣被盖住贵妃的遗体,放在驿庭中,让陈玄礼等人入驿查看。陈玄礼抬起贵妃的头,确认她已经死去,说:“这就可以了。”

  军队这才解散。贵妃的遗体被葬在西城外一里多地的道北坎下。她死时年仅三十八岁。皇帝拿着荔枝在马背上对张野狐说:“此去剑门,鸟啼花落,水绿山青,无一不是让我思念贵妃的景致啊。”

  当初,皇上在华清宫的日子里,有一天他骑着马准备出宫门,打算去虢国夫人的宅子里串串门。可是,玄礼这个家伙却拦住了他,说:“皇上啊,您没提前打招呼,这天子可不能这么随便来去自如啊。”

  皇上被他这么一说,也就只好掉转马头回去了。又过了一年,皇上在华清宫,眼看着上元节快到了,就想晚上出去逛逛。玄礼这家伙又跑出来奏报:“皇上,宫外面就是旷野,得有个防备啊。您要是想夜游,最好还是回城里去吧。”

  皇上又被他这么一说,只好作罢。等到后来马嵬坡那事儿,玄礼的直言不讳还真是应验了。

  在这之前呢,有个术士叫李遐周,他写过一首诗,说的是:

  燕市人都走了,函关的马儿也没回来。

  要是碰到山下的鬼,环上就系上罗衣。

  这诗里说的“燕市人皆去”,指的是禄山这个蓟门来的家伙。“函关马不归”,说的是哥舒翰在潼关战败的事儿。“若逢山下鬼”,马嵬驿就有个嵬字。“环上系罗衣”,贵妃的小名儿就叫玉环,她死的时候,高力士就是用罗巾给她缢死的。还有啊,贵妃常常戴个假髻当首饰,又喜欢穿黄裙子。天宝末年,京城里有个童谣唱道:“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

  这童谣,后来还真就应验了。

  一开始,禄山在皇上跟前应对的时候,总是带点儿玩笑。贵妃常常在座,禄山这心里可就动了歪念。等到听说贵妃在马嵬坡死了,禄山好几天都叹气惋惜。虽然林甫养着他,国忠激怒他,但他心里还是有自己的打算。

  那时候,虢国夫人先到了陈仓的官店。国忠被杀的消息传来,县令薛景仙就带着官吏去追她。她跑进了竹林,以为是贼军来了,就先杀了自己的儿子徽,再杀了女儿。国忠的妻子裴柔说:“娘子,你怎么不考虑一下我呢?”

  于是,她也被一并刺杀。之后,裴柔自己试着自杀,但没死成。被押到监狱里,她还在问人:“是国家的人吗?还是贼军?”

  狱吏说:“都有。”

  最后,她血凝在喉头,就这么死了。她和虢国夫人一起,被埋在了城东十多步远的道北杨树下。

  自马嵬坡事发后,皇上策马疾行,一路奔至扶风道。路旁野花争艳,寺庙旁的石楠树长得团团圆圆,皇上看得入了迷,便戏称它为“端正树”,心里却是另有所想。再行至斜谷口,恰逢连绵的阴雨持续了十余天。皇上在栈道上冒雨前行,忽闻铃声隔山回荡,心中不由得想起贵妃,于是采其声,创作了《雨霖铃》曲,以寄托那无尽的思念。

  到了至德二年,西京终于收复。十一月,皇上从成都返回,特地派人去祭拜贵妃。后来皇上想要改葬贵妃,可李辅国等人坚决反对。当时礼部侍郎李揆上奏说:“龙武将士因为杨国忠谋反,所以才杀了他。现在改葬贵妃,恐怕会引起将士们的疑虑和恐惧。”

  肃宗听了,便决定不再改葬。但皇上私下命令宦官秘密地将贵妃移到别处安葬。贵妃初次下葬时,是用紫色的褥子包裹着的。等到移葬时,她的肌肤已经消失不见了,但胸前还挂着那个锦香囊。宦官安葬完毕后,将香囊献给皇上,皇上便将它珍藏在怀中或袖子里。又命令画工在别殿绘制贵妃的画像,皇上朝夕相对,每每泪流满面。

  皇上居住在南内后,有一天夜里登上勤政楼,凭栏南望,只见烟月朦胧,满目凄凉。皇上不禁自歌道:“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歌声停止后,皇上隐约听到远处传来歌声,便对力士说:“莫非是梨园的旧人?明天一早,你替我去找找。”

  第二天,力士在附近悄悄寻找,果然找到了那位梨园弟子。后来,皇上又与贵妃的侍女红桃相遇,一起唱起了《凉州》曲,那是贵妃亲自创作的。皇上亲自吹奏玉笛伴奏,曲终之时,两人相视,无不掩面而泣。皇上于是将这首曲子加以扩展,如今流传的《凉州》曲,就是经过皇上改编的版本。

  至德年间,皇上再次巡幸华清宫。随行的官员和嫔妃,大多已不是旧人。皇上在望京楼下命令张野狐演奏《雨霖铃》曲。曲子演奏到一半,皇上四顾凄凉,不禁泪流满面。周围的人也为之感伤。新丰有个名叫谢阿蛮的女伶,擅长跳《凌波曲》,她以前常出入宫廷,贵妃对她颇为优待。这天,皇上召她前来跳舞。舞罢,阿蛮呈上一个金粟装臂环,说:“这是贵妃娘娘赐给我的。”

  皇上拿着臂环,凄然落泪道:“这是我祖父大帝攻破高丽时获得的两件宝物之一:一个紫金带,一个红玉支。我曾以岐王所进的《龙池篇》赐给贵妃金带,红玉支则赐给了贵妃。后来高丽得知这两件宝物归我所有,便上奏说:‘本国因失去此宝,风雨失调,民生凋敝。’我寻思得此宝物并不足为贵,便命人将紫金带归还给他们。唯独这红玉支没有归还。你既从贵妃那里得到它,我如今再次见到它,只觉心中涌起无尽的悲伤。”

  言罢,皇上又泪流满面。

  乾元元年,那贺怀智又跑来找皇上,一脸神秘地说:“陛下,还记得那年夏天您和亲王下棋,我独奏琵琶的场景吗?那把琵琶啊,石槽鸡筋弦,铁拨一弹,那音儿就飘出去了。当时贵妃娘娘就站在棋盘前看,眼看您要输了,贵妃娘娘一急,就把康国棋子往棋盘上一扔,嘿,给搅和了,您还乐了。那时候风一吹,贵妃娘娘的领巾还飘我头巾上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落下来。我回家一摸,哎哟,满身都是香气。我赶紧把头巾摘下来,放进锦囊里,今儿特地拿来给您瞧瞧。”

  皇上打开锦囊,闻了闻,说:“这香味儿,是瑞龙脑香没错。我以前还撒在暖池里的玉莲上呢,后来再去,那香味儿还在。你说这丝缕润腻的东西,真是神奇。”

  说着,皇上就有些伤感了,开始吟诗:

  “刻木牵丝作者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舞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就在这时,有个叫杨通幽的道士从蜀地赶来,听说皇上思念杨贵妃,自称有李少君那样的仙术。皇上一听,高兴坏了,赶紧让他施展法术找贵妃。那道士啊,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上天入地地找,可就是没找着。他又四处搜寻,东到大海尽头,西跨蓬莱仙岛。突然,他看见一座高山,上面楼阁林立。他飞过去一看,西厢下有个洞门,门上写着“玉妃太真院”。道士赶紧敲门,出来个双鬟童女。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呢,童女又进去了。过了一会儿,来了个穿碧衣的侍女,问他从哪儿来。道士就说自己是皇上派来的使者。碧衣侍女说:“玉妃正在休息,请稍等。”

  过了一会儿,碧衣侍女带他进去,说:“玉妃出来了。”

  贵妃娘娘戴着金莲冠,披着紫绡衣,挂着红玉佩,穿着凤舄鞋,身边还有七八个侍女。她向道士行了礼,问了问皇上的近况,又问了问天宝十四年以后的事。说完后,她有些伤感,让碧衣侍女拿来金钗钿合,折成两半,交给道士说:“请你替我谢谢太上皇,这是我的心意,希望我们还能像以前那样好。”

  就在那道士准备离开之际,他的脸色显得有些凝重。贵妃娘娘察觉到了,便轻声询问:“道长,您是否有什么心事?能否告知一二?我想求您验证一件事,这事除了太上皇,再无他人知晓。否则,我怕那金钗钿合,就要成为新垣平式的骗局了。”

  贵妃娘娘说完,退到一旁,似乎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她缓缓开口:“记得天宝十年,我陪皇上到骊山宫避暑。那年秋天七月,正好是牵牛织女相会的夜晚。皇上靠在我肩上,望着天空,被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他低声对我说:‘愿我们世世为夫妇。’说完,我们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泪水涌出了眼眶。这件事,只有皇上知道。”

  她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就因为那个誓言,我无法继续留在天上,只能堕入凡间,等待与皇上的再次相遇。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我们一定会再见的,就像从前那样。”

  她又对道士说:“太上皇在人间的日子也不多了,希望他能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自苦。”

  道士回到宫中,将贵妃娘娘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上皇。太上皇听后,心中震惊而悲痛。

  后来,太上皇移居大内甘露殿,每日都在思念贵妃娘娘。他开始辟谷服气,不吃不喝。张皇后送来樱桃蔗浆,他也一口不吃。有一天,他拿起一支紫玉笛,吹了几声,竟然有两只仙鹤飞到庭院里,盘旋了一会儿才飞走。太上皇对侍儿宫爱说:“我奉上帝之命,成为元始孔升真人。这次,我一定能再见到贵妃了。这支笛子你留着没用,送给大收吧。”说完,他吩咐宫爱准备沐浴。“我若躺下休息,你千万不要打扰我。”

  宫爱听到太上皇睡梦中的声音,好奇地看了看,却发现他已经去世了。而贵妃娘娘去世的那天,马嵬坡的一个老妇捡到了一只锦缎做的袜子,据说每个过路的客人只要花一百钱,就能观赏一下。老妇因此赚了不少钱。唉,想想玄宗在位那么多年,后来对朝政也厌倦了,常常觉得和大臣们打交道太拘束,难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自从有了李林甫,他就把朝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这样一来,他就听不到逆耳忠言了,整天玩乐,荒淫无度,也不觉得羞耻。这都是李林甫纵容的结果啊。后来国家动荡,朝廷沦陷,百官被杀,王妃遭戮,兵祸四起,毒流四海,这一切都是杨国忠招来的祸患啊。

  话说那天,杨妃梦到自己和明皇一同游玩骊山,两人来到兴元驿,正打算大快朵颐,突然间后宫传来火警,吓得两人急忙逃出驿站。回头一看,整个驿站都被熊熊烈火包围,木头都烧得噼里啪啦响。

  就在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两条巨龙凭空出现,明皇跨上白龙,瞬间飞得无影无踪;而杨妃跨上黑龙,却走得慢吞吞的。四周空无一人,只有一个蓬头垢面、长得不像人的家伙站在旁边,看着明皇远去的背影,然后一头撞向一座险峻的山峰,消失在浓烟之中。

  杨妃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独自待在一间屋子里。那个蓬头垢面的家伙说:“我就是这座山峰的神仙。”话音刚落,外面跑来一个骑士,交给杨妃一封信,说是益州牧蚕元后寄来的。杨妃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第二天就收到了渔阳叛乱的消息。

  明皇赶到马嵬坡,无奈下令缢死了杨妃。他悲痛地说:“这个梦现在成真了。我们游玩的骊山,‘骊’和‘离’是同音字;正在吃饭时发生火灾,是失去食物的预兆;火代表兵器;驿站被烧,‘驿’和‘易’是同音字,加上旁边的‘木’字就成了‘杨’字。我跨上白龙,是西游的象征;她跨上黑龙,则是阴暗的预兆。她独自前行没有左右助手,就像一匹马。那个峰神,其实就是山鬼,她果然死在了马嵬坡。那封信上写着‘益州牧蚕元后’,‘牧’是养育的意思,养蚕是为了得到丝,‘益’字旁边加上‘丝’字就成了‘缢’字。”

  后来,明皇和杨妃又在梦中相见,来到一个叫做东虚府的地方。接着他们又来到一个院子,门上写着“太一玉真元上妃院”。杨妃隔着云母屏风坐着,明皇看不见她的身影。明皇问:“你想我吗?”杨妃回答:“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总有一天,我们会一起骑着晴空中的光辉,在落日余晖中,游走在玉虚仙境。”明皇感慨地说:“碧海茫茫,仙人之路断绝,我们如何互通消息?”杨妃说:“如果遇到雁府上人,可以托他带信。”

  果然,后来明皇在海上仙峰遇到了鸿都道士,得到了杨妃的钗合私言,带着无尽的思念和回忆回到了现实世界。

  六

  话说唐朝那会儿,有个郎中叫张又新,他和虔州的杨虞卿是铁哥们,两人齐名友善,经常一起喝酒吹牛。杨虞卿的老婆李氏,那可是鄜相的女儿,品德高尚,但长相嘛,嘿嘿,就差点意思了。可杨虞卿这人,心眼儿大,从不介意这些,对老婆敬爱有加。

  有一天,张又新跟杨虞卿吹牛说:“哥们我年纪轻轻就美名远扬,仕途一片光明,啥都不愁。就缺一个美娇妻,那我这辈子就圆满了。”

  杨虞卿一听,拍着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咱俩这关系,我还能坑你?肯定给你找个满意的。”

  张又新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对杨虞卿深信不疑。可结婚后才发现,这老婆长得,哎,真是一言难尽啊。杨虞卿看着他那苦瓜脸,拿着笏板敲了敲他,笑着说:“兄弟,你咋这么天真呢?”

  张又新被他这么一说,火冒三丈,回怼道:“咱俩啥关系啊?我诚心诚意地跟你商量这事,你倒好,给我整个这样的,到底是谁天真啊?”

  杨虞卿一听,也不生气,反而开始给张又新讲道理,历数求名从宦的不易,说:“咱俩不都是一样吗?你想想看,我娶了这么个老婆,你不也一样吗?咱们这是有难同当啊。”

  张又新一听,脸色稍微缓和了些,好奇地问:“那你老婆跟我这位比起来,咋样啊?”

  杨虞卿嘿嘿一笑,说:“那还用说吗?我那位,比你这位,嘿嘿,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张又新一听,顿时大笑起来,心里的郁闷也一扫而空。他拍了拍杨虞卿的肩膀,说:“好兄弟,还是你懂我。咱们还是好兄弟,啥事儿都别往心里去。”

  于是两人又和好如初,一起喝酒吹牛,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张又新回家后,还特意写了首诗来纪念这次经历:

  “壮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这首诗传开后,人们都说张又新真是个豁达的人,能把这么尴尬的事情写成诗,还写得这么风趣幽默。从此,张又新的名声更响了,人们都说他不仅医术高明,还是个会生活、懂幽默的人。

  七

  话说大唐中时期,有这么一位不求功名利禄的处士,名叫姚坤。他啊,就喜欢钓钓鱼,自得其乐。住在东洛万安山的南边,没事儿就弹弹琴、喝喝酒,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这姚坤的邻居是个猎人,天天就靠捕狐狸和兔子为生。但姚坤这人啊,心地善良,每次看到猎人抓到这些小动物,他就出钱给赎回来,然后给放了。就这样,他救下的狐狸兔子得有上百只了。

  有一天,姚坤想去赎回自己以前的一个庄园,这个庄园呢,他抵押给了嵩岭菩提寺。谁知道,这寺庙里的一个和尚惠沼,可不是个善茬儿。他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挖了个深井,往里投了几百斤的黄精,想找个人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有什么神奇的变化。于是呢,他就把姚坤灌了个大醉,然后扔进了井里,还用大石头把井口给堵上了。

  姚坤这一醒啊,发现自己被关在井里,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只能吃点井里的黄精充饥。就这样过了几天几夜,突然有一天,井口传来一个声音,叫他的名字:“姚坤啊,我是狐狸,感谢你救了我的子孙们,现在我来救你。我可是个通天彻地的狐狸,当初我在家里挖了个洞,一不小心就通到了天上,看到了满天的星星。那时候我就特别想飞上去,结果我凝神聚力,真的就飞上去了!我还登上了天河,见到了仙官呢。你只要能像我一样凝神聚力,不出一个月,你就能从这儿飞出去,哪怕这洞口再小,也拦不住你。”

  姚坤一听,就问:“你这话有什么依据吗?”

  狐狸说:“你没听说过《西升经》里说的吗?‘神能飞形,亦能移山。’只要你努力,肯定行!”说完,狐狸就走了。

  姚坤听了狐狸的话,觉得挺有道理,就开始照着做。大约过了一个月,他真的能从那个小小的井口跳出来了!他一出来,就看到了那个和尚惠沼,吓得惠沼脸都白了。姚坤一看那井,还是老样子,就告诉惠沼:“我就是在井里吃了一个月的黄精,然后就身轻如燕,飞出来了。这洞口啊,其实一点都不碍事。”

  这事儿传出去后,大家都说姚坤真是福大命大,不仅能从井里飞出来,还遇到了这么一只神通广大的狐狸。从此以后,姚坤的名声就更响了,大家都说他是个人物,不仅心地善良,还有奇遇。而那些被他救过的狐狸兔子们,也都在暗地里保佑着他,让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说有这么个和尚,他还真信了姚坤的话,就派了个弟子下去瞅瞅。他告诉弟子,一个月后再来瞧瞧他。那弟子呢,就按照和尚的吩咐,过了一个月再去看,结果发现和尚已经死在井里了。

  姚坤呢,他回家待了十天,突然有一天,有个自称夭桃的女子找上门来。她说自己是富家女,被个年轻人给骗了出来,现在回不去了,愿意给姚坤当个小丫鬟。姚坤一看这女子,长得那叫一个妖艳动人,而且还会写诗写信,样样精通。姚坤心里就琢磨着,这女子挺不错啊。

  后来姚坤要进京赶考,就带着夭桃一起。走到盘豆馆的时候,夭桃突然不开心了,拿起笔就在竹简上写了首诗:“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纵有青丘今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姚坤看了半天,也没明白她这是啥意思。

  就在这时,突然有个叫曹牧的人,派人送来了一只良犬,说是要献给裴度。这犬一进馆子,看到夭桃就怒了,扑上去就要咬。夭桃也不示弱,变身成狐狸,跳到犬背上,给犬的眼睛来了一记狠的。那犬疼得嗷嗷直叫,冲出馆子就往荆山方向逃。姚坤一看这阵势,吓得赶紧追上去,追了好几里地,那犬终于倒地不起,而夭桃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姚坤心里那个郁闷啊,整天都提不起精神来。到了晚上,突然有个老人带着好酒来找他,说他们是老朋友了。姚坤喝了几口酒,就是想不起这老人到底是谁。老人喝完酒,拱了拱手就走了,说:“我已经报答过你了,我孙子也没事。”说完就不见了。姚坤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夭桃就是那只狐狸啊。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听说过夭桃的消息了。

  八

  话说大唐时期,有个御史叫姚生,因官场失意,便辞官回到了蒲州的左邑老家。他膝下有个儿子,还有两个外甥,三人都已成年,但个个顽劣不堪,尤其是姚生的儿子,比那两个外甥还要不争气些。姚生看这儿子成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气得直跺脚,天天训他,可那小子就是不听。姚生一咬牙,决定把他送到条山深处的一间茅屋里,让他远离尘嚣,专心学业。

  那地方林深树密,清净得连个人影都见不着。临行前,姚生郑重地告诫儿子:“每季度我都会来考你功课,要是学业没进步,看我怎么收拾你!你给我好好努力!”

  儿子被送到了山里,可那俩外甥也跟着去了,三人整天除了砍柴就是抹墙,连书本都不摸一下。过了几个月,姚生的儿子看着快到季度考核的日子了,心里开始发慌:“哎呀,这可咋整啊,书都没看过,怎么应付老爹的考试啊?”可那俩外甥却像没事人一样,照旧玩乐。

  这天夜里,姚生的儿子正坐在桌前看书,突然感觉后衣襟被什么东西拽住了,一扯一扯的。他也没多想,就顺手去拉,可那东西好像跟他较劲似的,一拉又一松,反复了好几次。他回头一看,哎呀妈呀,原来是只小白猪,浑身雪白,光滑得像玉一样。他气得拿起桌上的镇纸就朝小猪砸去,小猪一声惨叫,跑了。

  姚生的儿子赶紧叫上两个外甥,点上蜡烛到处找,可门窗都关得好好的,屋里也没别的出口,那小猪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第二天一早,门口来了个骑马的仆人,手里还拿着个笏板,一进门就对他们说:“夫人让我来传话,昨晚小儿不懂事,误闯了您的屋子,还惹您生气了,真是抱歉。您打他也打得太狠了,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您就别担心了。”

  三人一听这话,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那仆人又来了,还抱着昨晚那只小猪,旁边还有几个奶妈子,穿着华丽的衣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仆人又传话说:“夫人说小少爷已经没事了,特地抱来让您们看看。”

  三人凑近一看,那小猪从眉毛到鼻子,有一道红红的印子,正是昨晚被镇纸砸出来的。三人越看越害怕,心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那仆人和奶妈子都安慰他们说没事,还说夫人一会儿就亲自来。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一只小猪怎么会跑到这深山老林里来,还惹出了这么多事端?姚生的儿子和两个外甥面面相觑,心里都犯起了嘀咕。难道这山里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决定一定要查清楚这件事的真相。

  说完这些话,那狐狸精就消失了。姚生的儿子和两个外甥吓得魂飞魄散,心想还是赶紧溜之大吉吧,可又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往哪儿跑。就在这时,一群仆人和穿着紫色官服的官员急匆匆地赶来了,他们忙前忙后地布置场地,搭起了漂亮的帐篷,铺上了华丽的垫子,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香气。

  紧接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飞驰而来,拉车的青牛和红色的车轮都显得非常拉风。后面还跟着几百匹宝马,场面十分壮观。马车停稳后,从车里下来一位夫人,姚生的儿子和两个外甥赶紧跑出去拜见。夫人微笑着说:“没想到我家小调皮跑到你们这儿来了,昨天你们打他的伤也不重,我就是怕你们担心,所以特地来安慰你们的。”

  这夫人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风姿绰约,举止优雅,简直就像个神仙一样。她问姚生的儿子和两个外甥:“你们都成家了吗?”三人都说没有。夫人说:“我有三个女儿,长得漂亮又贤惠,可以嫁给你们。”三人一听这话,赶紧拜谢。

  夫人决定留下来不走了,还给三人各自建了一座院子。转眼间,画堂楼阁就建好了,一切都准备得妥妥帖帖。第二天,又有几辆装满嫁妆的马车到了,随从们穿着华丽,比皇亲国戚还气派。马车上的服饰闪闪发光,照得地上一片光亮,香气弥漫在整个山谷里。

  三个新娘从车里下来,都是十六七岁的样子。夫人带着她们上了大堂,又请三个新郎入座。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和各种各样的水果,好多都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三人心里暗自惊喜,没想到能娶到这么漂亮的媳妇,还有这么多好东西吃。

  夫人指着三个新娘说:“她们就分别嫁给你们了。”三人赶紧站起来拜谢。这时,又有几十个送亲的姑娘进来了,她们也都像仙女一样美丽。当晚就举行了婚礼。

  夫人对三个新郎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最想要的就是富贵。只要你们百日之内不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就能长生不老,位极人臣。”三人听了又惊又喜,赶紧拜谢。但他们也担心自己太笨学不会这些本事。夫人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担心,这很简单的。”

  于是她命令地府的主宰去请孔子来。不一会儿,孔子就戴着帽子、佩着剑来了。夫人走下台阶迎接他,孔子非常恭敬地拜见了她。夫人站在那里,简单地问了问孔子的近况,然后对他说:“我的三个女婿想学点本事,你就教教他们吧。”

  孔子老爷子给这三个小子下了任务,指着六部经典着作让他们好好学习。嘿,你猜怎么着?这三个小子一看就会,一学就通,好像以前学过似的。学完之后,孔子老爷子就告辞走了。

  那夫人又请来了周尚父,给他展示了一些神秘的秘籍,比如《玄女符》、《玉璜秘诀》之类的。这三个小子也是一看就会,一学就通,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

  他们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那谈吐、那气质,简直就是文武双全,学贯中西。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自己突然间变得高大上了,好像马上就要当大官了一样。

  后来有一天,姚家的仆人给山里送粮食,结果一去就被吓跑了。姚生问他怎么回事,那仆人就把山里那豪华的房子、漂亮的帷帐、还有那些美丽的人物都描述了一遍。姚生一听,心里就犯嘀咕了:“这该不会是山鬼在搞鬼吧?”

  于是他赶紧把三个小子叫回来。三个小子要走的时候,夫人特地叮嘱他们:“千万别泄露这里的秘密,就算被打得皮开肉绽,也不能说出去。”

  三个小子回到姚生那里,姚生一看他们那神采飞扬的样子,就觉得不对劲。他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却不肯说。姚生一气之下,就狠狠地打了他们一顿。三个小子疼得受不了,只好把事情的经过都说了出来。姚生一听,吓得赶紧把他们关到别的地方去了。

  姚生家里本来请了一位大学问家,他就把这事告诉了那位大学问家。那位大学问家一听,惊讶地说:“哎呀,这太奇怪了!你怎么能责怪这三个小子呢?要是他们没泄露秘密的话,将来肯定能当大官,贵不可言。现在泄密了,也算是逃过一劫吧。”

  姚生问他怎么回事,大学问家说:“我看见天上的织女、婺女、须女三颗星星都没有光,这说明是三位仙女下凡来造福这三个小子。现在泄密了,也算是他们逃过一劫吧。”

  那天晚上,大学问家带着姚生去看那三颗星星,果然没有光。于是姚生就放了三个小子,让他们回山里去了。可是等他们回到山里,那三个仙女就像不认识他们一样。夫人责怪他们说:“你们不听我的话,泄露了天机,现在我们就此诀别吧。”

  说完,她就给三个小子喝了一碗汤。那汤一喝下去,他们就变得像以前一样愚钝无知了。大学问家对姚生说:“那三位仙女还在人间,离这里也不远。”

  他还悄悄地告诉姚生那些仙女可能在哪里,有人说她们可能在河东张嘉贞家里。后来听说张嘉贞家里三代都是当大官的,看来那三位仙女真的给他们家带来了好运啊。

  九

  唐汝阳王啊,那可是个有名的酒仙,整天泡在酒坛子里,跟个活神仙似的。只要有客人上门,他非得拉着人家喝到天荒地老不可。有一天,一个名叫叶静能的术士上门拜访,王爷想请他喝两杯,可这术士摆摆手说:“哎,我可不行,不过我有个徒弟,那酒量可真不是盖的,他身子虽然小,但本事可不小。明天我就让他来拜见您,您跟他聊聊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府门口就来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道士常持满”。王爷一听,赶紧让人把他请进来。这位常持满道长啊,个子也就两尺高,但一坐下来,那谈吐可了不得,从天地万物聊到三皇五帝,再到历代兴亡、天时人事,经传子史,简直就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王爷听得目瞪口呆,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王爷心想,这道士谈经论道还挺有一套,但不知道会不会喝酒。于是试探着问:“看道长这风度,平时应该也常喝酒吧?”常持满微微一笑,说:“喝酒嘛,当然奉陪到底。”

  王爷一听,立马让手下人上酒。几轮下来,常持满还是面不改色,心不跳。他说:“这样喝太没意思了,不如换个大杯子,咱俩自己倒自己喝,喝到尽兴为止,岂不美哉?”王爷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让人搬来几大坛好酒,放在一个巨大的酒器里,两人就开始畅饮起来。

  几杯下肚,王爷已经有点晕乎乎的了,可常持满还是跟个没事人一样,风度不减反增。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对王爷说:“我这杯酒就喝到这里了,有点醉了。”王爷一听,觉得这道士的酒量也不过如此嘛,于是说:“看你这样子,好像还没喝够呢,再来几杯如何?”常持满摇摇头说:“王爷您有所不知,人的酒量是有限的,何必强求呢?”说完,又干了一杯,然后突然倒在地上。王爷一看,惊呆了——原来这常持满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大酒榼!这酒榼能装五斗酒呢!

  王爷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常持满是个酒妖啊!他之前跟王爷聊的那些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是他用酒换来的知识。这下王爷可算是开了眼了,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神奇的酒妖啊!

  十

  南边的山村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吴洞主的故事。这吴洞主啊,在秦汉之前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娶了两个老婆,可惜一个先走了,留下个女儿叫叶限。这叶限小姑娘从小就聪明伶俐,特别擅长炼金术,老爸疼得不得了。可惜啊,好景不长,老爸也去世了,后妈就开始虐待她,天天让她去砍柴挑水,干些苦活累活。

  有一天,叶限在山里捡到一条小鳞鱼,也就两寸多长,红色的鳍,金色的眼睛,漂亮极了。她就把这小鱼养在盆里,天天换水喂食。这小鱼长得飞快,换了好几个盆子都装不下,最后只好把它放到后院的池子里。每次叶限去池子边,那鱼就会露出头来,跟她亲热。可要是换了别人,那鱼就躲得远远的,不出来见人。

  后妈发现了这个秘密,就想着法子想看那鱼,可每次去都扑了个空。于是她就想了个诡计,骗叶限说:“你辛苦了,我给你换件新衣服吧。”说着就把叶限的旧衣服拿走了。然后她让叶限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挑水,自己则穿上叶限的衣服,拿着刀,走到池子边,叫了几声,那鱼果然露出了头。后妈一刀下去,就把鱼给杀了。这鱼已经长得有一丈多长,肉味鲜美无比。后妈把鱼肉吃了,鱼骨头则藏在了粪堆下面。

  过了几天,叶限去池子边,发现鱼不见了,就伤心地哭了起来。突然,一个头发乱糟糟、穿着粗布衣服的人从天而降,安慰她说:“别哭了,你后妈把你的鱼杀了。鱼骨头在粪堆下,你回去找出来,藏在屋里。以后想要什么,就向它祈祷,它会满足你的。”叶限照他说的做了,果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应有尽有。

  到了洞里的节日,后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参加,却让叶限留在家里看守庭院里的果树。叶限等她们走远了,也偷偷跑去参加。她穿着翠绿的绸缎上衣,金色的鞋子,漂亮极了。后妈的女儿看见了,就对妈妈说:“这个人好像姐姐啊。”后妈也觉得奇怪,但叶限已经察觉到了,赶紧跑回家。慌乱中,她丢了一只金鞋,被洞里的人捡到了。

  后妈回来,只见叶限抱着庭院里的树睡着了,也没多想。可那只金鞋却成了叶限身份的秘密,让她的生活从此变得扑朔迷离。

  在南边的大海上,有个神秘的海岛,岛上有个超级强大的国家叫陀汗国。这陀汗国可不简单,周边有三十多个小岛都归它管,水域横跨好几千里呢。

  有一天,洞里的居民把一只鞋子卖到了陀汗国。这鞋子一到手,国主就迫不及待地让身边的人试穿。结果一试,嘿,脚小的得减一寸才能穿进去。于是国主下令,让全国的妇女都来试穿,结果没有一个人能穿得合适。这鞋子轻得跟羽毛似的,走在石头上都没声音。

  陀汗王心想,这鞋子肯定不是正常途径得来的,于是就把卖鞋的洞人抓起来拷问。可是问了个遍,还是不知道这鞋子到底是从哪来的。最后陀汗王只好把这鞋子扔在了路边。

  陀汗王不甘心啊,他下令挨家挨户搜查,只要发现哪家有女儿能穿这鞋子的,就立马抓来报告。最后,他们找到了叶限,一试,果然合适。叶限穿着翠绿的绸缎衣服,踩着那双神奇的鞋子,简直就像天上的仙女一样。

  叶限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陀汗王,还拿出了鱼骨头作证。陀汗王就带着鱼骨头和叶限一起回了国。那狠心的后妈和她女儿,被飞石击中,一命呜呼。洞里的居民都很伤心,把她们埋在了一个石坑里,还起了个名字,叫“懊女冢”。从那以后,洞里的人就把这里当成了祈求姻缘的神圣之地,每次求女儿,都很灵验。

  陀汗王把叶限娶做了王后,两人过得挺幸福。有一年,陀汗王贪心不足,想从鱼骨头那里得到更多的宝玉。刚开始还挺灵的,可是过了一年,鱼骨头就不灵了。陀汗王一气之下,就把鱼骨头埋在了海岸边,还用了百斛的珍珠来陪葬,外面还用金子做了装饰。后来战乱时期,有人想把鱼骨头挖出来卖钱,结果一夜之间,就被海潮给冲走了。

  这故事啊,是我家老仆人李士元告诉我的。李士元原本是邕州洞里的人,南边的那些怪事,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哎,看来这世界上的神奇事儿,还真是不少呢!

  十一

  话说,京城里有个做官的,姓张,人称张大人。他负责抓贼,人称贼曹。有一天,牢里关了个犯人,案子还没审完呢,那张大人就一个人坐在厅上。突然,那犯人走了过来,说:“大人,我可不是一般的贼,我是有背景的。您要是放了我,日后必有重谢。”张大人一看这犯人,长得就不像坏人,说话也文绉绉的,心里就琢磨着放了他。但他表面上还是装作不同意。

  到了晚上,张大人偷偷叫狱吏把犯人放了,还叫狱吏快跑。第二天,牢里犯人不见了,狱吏也跑了,张大人被上司骂了一顿。后来,张大人任期满了,就到处游历,过得挺潇洒的。

  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县城,听说县令的名字跟那个犯人一模一样。他就去拜访,通报姓名后,那县令吓得脸都白了,赶紧出来迎接,原来就是那犯人。县令把他留在厅里,两人就睡在一张榻上,聊得特别开心。就这样过了十几天,县令都没回家。

  有一天,县令终于回家了,张大人就去上厕所。厕所和县令家就隔了一堵墙。他在厕所里,听到县令老婆问:“老公,你家里来了什么客人啊,怎么十多天都不回家?”县令说:“老婆啊,这人对我有大恩啊,以前我的命都在他手上,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县令老婆说:“老公,你没听说过吗?大恩不报非君子,你得找个机会啊!”县令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你说得对。”

  张大人一听,吓得赶紧跑回来,告诉仆人收拾东西,骑上马就跑,连衣服都扔在厅里了。他一口气跑了五六十里,出了县城,找了个村子住下来。仆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他跑得太急了。张大人休息了一会儿,才告诉他们那县令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话还没说完,大家都哭了。

  就在这时,床下突然跳出一个人,拿着匕首,张大人吓得脸都白了。那人说:“我是义士,县令派我来杀你。但刚才听了你的话,我才知道县令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我不能杀你,你等着,我这就去取那县令的头,给你报仇!”张大人吓得连连道谢。

  那人拿着剑就出去了,没过多久,就回来说:“贼首已到!”张大人点上灯一看,果然是县令的头。那义士告别后就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十二

  在贞元年间,有个小伙子叫张生,长得那叫一个玉树临风,风度翩翩。他性格内向,坚守原则,不是那种随便的人。每次跟朋友们出去吃喝玩乐,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唯独他像个乖乖仔,从不乱来。因此,到了二十三岁,他居然还是个单身汉,连女人的手都没拉过。有人好奇地问他,他笑着说:“登徒子那种人,才是真的好色之徒,而我,只是没遇到对的人罢了。其实,我心里对那些美好的事物,总是念念不忘,所以,你们别看我这样,其实我可不是个无情的人。”

  没过多久,张生去蒲州游玩。在离蒲州城十几里的地方,有个寺庙叫普救寺,张生就住在那里。恰好,有个姓崔的寡妇,要回长安去,路过蒲州,也住在这个寺庙里。

  这崔寡妇,原本是郑家的女儿。张生跟郑家有点亲戚关系,虽然不是直系,但也算是远房亲戚。那年,浑瑊在蒲州去世,有个叫丁文雅的宦官,不擅长军事,结果军队大乱,把蒲州抢了个底朝天。崔家是大户人家,家财万贯,仆从众多,一下子吓得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之前,张生跟蒲州的将领们关系不错,就请了个军官来保护崔家,这才躲过了一劫。

  过了十几天,廉使杜确奉天子之命,来整顿军纪,军队这才安定下来。郑家对张生感激不尽,就设宴款待他。席间,郑家对张生说:“我妹妹是个寡妇,带着几个孩子,很不幸遇到了这次大难。如果不是你,她们恐怕已经遭殃了。你对她们的恩情,可不是一般的恩情啊!今天,我以兄长的身份,代表她们来感谢你。”

  说着,郑家叫来了崔寡妇的儿子欢郎,是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长得挺俊的。然后又叫来了崔寡妇的女儿,说:“快出来拜见你的兄长,是他救了你的命。”

  那姑娘一开始不肯出来,郑家生气了,说:“张兄是你的救命恩人,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呢?”

  过了一会儿,姑娘才姗姗来迟。她穿着家常衣服,没有刻意打扮,但天生丽质,眉清目秀,双颊微红,美得让人心动。张生一看,惊为天人,赶紧站起来行礼。姑娘坐在郑家旁边,因为是被逼出来的,所以脸上带着一丝幽怨,仿佛承受不起这样的场合。张生问她多大年纪,郑家说:“她是贞元庚辰年生的,今年十七岁了。”

  张生试着用些甜言蜜语去撩拨那姑娘,可人家根本不搭理他。一餐饭下来,张生心里跟猫抓似的,难受得要命。他从此对那姑娘念念不忘,可苦于找不到机会接近她。崔家有个丫鬟叫红娘,张生私下里给她送了好几次礼,找机会跟她说了自己的心思。红娘一听,吓得脸都白了,慌慌张张地跑了。张生后悔不已,觉得自己太心急了。

  第二天,红娘又来了。张生觉得挺尴尬的,就向她道歉,不再提自己的请求了。红娘看着张生,说:“你的话,我不敢乱说,也不敢乱传。不过崔家的亲戚,你应该都清楚吧?你何不找个合适的机会,托人向崔家提亲呢?”

  张生叹了口气,说:“我从小就不是那种随便的人。以前跟那些富家子弟混在一起,我也从没正眼看过他们。可昨天那一顿饭,我简直要控制不住自己了。这几天,我走路都忘了停,吃饭也忘了饱,恐怕熬不过几天就要死了。如果通过媒人去提亲,那还得等好几个月呢,我恐怕早就变成一条干鱼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红娘想了想,说:“崔家小姐是个守规矩的人,就算是她长辈,也不能用不恰当的话去冒犯她。我们这种下人出的主意,她肯定听不进去。不过,她很喜欢写诗,经常在那里琢磨诗句,看起来挺伤感的。你不如写几首情诗给她,看看能不能打动她的心。不然的话,就真的没办法了。”

  张生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写了两首《春词》给红娘。当天晚上,红娘又来了,拿着一张彩笺给张生,说:“这是崔小姐给你的。”彩笺上写着《明月三五夜》,内容是:“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一看,心里就明白了。

  那天晚上,正好是二月十四日。崔家东边有一棵杏花树,可以爬上去。到了十五日晚上,张生就顺着树爬到了西厢房那边。他一看,门果然半开着。红娘在床上睡觉,张生把她吓了一跳。红娘问:“你怎么来了?”张生就撒谎说:“是崔小姐让我来的,你快去告诉她。”不一会儿,红娘又来了,连声说:“来了!来了!”

  张生心里既高兴又害怕,心想这下子终于有戏了。可等崔小姐一来,她却是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劈头盖脸就把张生给训了一顿:“张兄,你救了我全家,这份恩情,我铭记在心。因此,我母亲才放心地把我和弟弟妹妹托付给你。可你怎么能因为那个不守规矩的丫鬟,就写出那么轻浮的诗词来呢?你一开始是出于正义保护我们家,可最后却想用这种手段来占我便宜。你这是以乱治乱,能好到哪儿去?我本来想装作没看见,可那样就是包庇你的不义之举;可要是跟我母亲说,又显得我忘恩负义,不吉利。要是告诉丫鬟仆人,又怕他们说不清楚。所以我只好写封信给你,亲自跟你说明白。我还怕你觉得难看,就用了些不文雅的词,希望你能理解。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我心里真的很过意不去。我只希望你能自重,别再做出这种乱七八糟的事了!”

  说完,崔小姐转身就走了。张生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他又等了一会儿,见崔小姐没回来,心里就彻底凉了。

  过了几天,张生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突然感觉有人来了。他吓得一激灵,坐起来一看,原来是红娘。红娘抱着被子枕头,笑眯眯地对张生说:“来啦来啦!你怎么还睡着呢?”说着,就跟张生一起躺下,两人挤在一张床上。张生揉了揉眼睛,坐了好一会儿,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呢。不过他还是老实地等着,没过多久,红娘就扶着崔小姐进来了。崔小姐这时候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娇羞得像个小媳妇,走路都迈不开腿。

  那天晚上,正好是十八号。月亮斜斜地挂在天上,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张生觉得自己像是飘在云端,简直不敢相信这么美的女子竟然是从人间来的。过了一会儿,寺里的钟声响了,天快亮了。红娘催着崔小姐走,崔小姐娇滴滴地哭着,红娘又扶着她走了。一晚上,崔小姐都没说一句话。张生天亮了才起来,心里还嘀咕着:“这到底是梦还是真的啊?”

  第二天早上,张生发现自己胳膊上还有崔小姐留下的妆痕,衣服上还残留着她的香气,枕头上还闪着泪光。可是,从那以后,又过了十几天,张生再也没见过崔小姐。他写了一首《会真诗》,还没写完,红娘就来了,他把诗交给红娘,让红娘带给崔小姐。从那以后,崔小姐对张生的态度又好了起来。他们每天早晚偷偷见面,就在以前说的那个西厢房里,差不多过了一个月。张生经常问郑家的情况,崔小姐总是说:“我也没办法。”

  后来,张生要去长安了,他先跟崔小姐说了自己的心意。崔小姐并没有反对,只是脸上露出了忧愁的神色。张生要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再也没见到崔小姐,于是他就独自西行了。

  数月之后,张生再次游历蒲州,与崔小姐相伴的时光又过了几个月。崔小姐是个写字高手,文章也写得相当好。张生多次请求欣赏她的作品,但她总是婉拒,不肯轻易展示。有时候张生试图用文章挑逗她,她也不太感兴趣。总的来说,崔小姐的才华出众,但外表看起来并不张扬;她说话敏捷,却很少回应别人的话。她对张生的态度非常友好,但从不主动表达感情。她时常流露出忧郁而深邃的神情,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偶尔露出温暖的笑容,也是难得的景象。有时候,她会独自在夜晚弹琴,琴声哀婉凄切。张生偷偷听过几次,但每次请求她再弹,她就不再弹了。这让张生更加迷惑不解。

  不久,张生因为科举考试临近,又要西行离去。在离开前的那个晚上,他没有再向崔小姐表白自己的情感,只是在她身边默默地愁叹。崔小姐已经暗中察觉到了离别的临近,她保持着恭敬和愉悦的表情,缓缓地对张生说:“你一开始接近我,现在又要抛弃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不敢怨恨你。但如果你真的愿意开始这段感情,并愿意一直维持下去,那就是你的恩惠了。那么,我愿意发誓与你共度一生。你又何必为这次的离别而深感伤怀呢?然而,既然你心情不佳,我也无法安慰你。你常说我善于弹琴,但之前我总是害羞,没有为你弹奏。现在即将离别了,我愿意为你弹奏一曲。”

  于是,她命令人把琴摆好,弹奏起了《霓裳羽衣》的序曲。琴声刚响起几声,就变得哀怨而混乱,已经听不出原本的曲调了。周围的人都被这琴声感染得唏嘘不已,崔小姐也突然停止了弹奏,扔下琴,泪流满面地匆匆回到了郑家,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天早上,张生就启程离开了。

  第二年,张生科举考试失利,留在了京城。他写了一封信给崔小姐,希望能与她继续交往。崔小姐的回信内容大致如下:“收到你的来信,我深感你的关怀与爱护。我们之间的儿女情长,让我悲喜交加。你还赠送了我一盒花胜和五寸口脂,让我能够打扮得更加美丽。虽然承蒙你的厚爱,但我现在又有谁为我梳妆打扮呢?看到这些礼物,只会让我更加怀念过去。听说你在京城找到了工作,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我只恨自己是个偏远之地的人,永远被遗弃在角落。命运如此,我还能说什么呢?自从去年秋天以来,我一直感到恍惚若失。在喧嚣的人群中,我勉强保持笑容,但每当独自面对寂静的夜晚,我总是泪流满面。甚至在梦中,我也常常感到悲痛欲绝。我们之间的爱情,虽然缠绵悱恻,但似乎只是暂时的。我们的幽会还未结束,我的心灵却已经破碎。虽然你的被褥还保留着温暖,但我感觉你离我越来越远。去年向你拜别之后,转眼又过了一年。长安是个行乐之地,但每当我触景生情,都会想起你。幸好你还没有忘记我,对我的思念也没有停止。但我的志向卑微,无法回报你的深情。至于我们之间的盟约,我永远不会忘记!”

  嗨,说起以前啊,我跟我那表哥表姐们经常一起聚会。那时候,家里的丫鬟仆人们常常私下里搞点小动作,诱惑我们年轻人。这年轻人啊,心思就是不定,容易被这些小花招给迷住。那时候,表哥弹琴挑逗我,我却没能像古代女子那样用梭子扔他来表示拒绝。就这样,我们俩越走越近,终于有了那一夜。那时候的我啊,满心以为终于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可谁知道啊,见了面之后,他却没能给我一个明确的承诺。害得我羞得连头都不敢抬,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明明白白地侍候他了。这事儿啊,让我一辈子都恨得牙痒痒,却又不知道该说啥好。

  唉,要是你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能体会我这份心意,那我即便是死了,也会觉得像活着一样。可要是你是个只看重大道理,不顾小情小爱的人,觉得我跟你的关系见不得人,那我们的誓言就是个屁。那样的话,我就算死了,我的真心也不会消失。我会像风一样飘散,像露水一样蒸发,但我的灵魂还会寄托在这片清净的尘埃之中。

  我对你的心意,就说到这儿了。写到这儿,我已经是泣不成声,没法再往下写了。你千万要保重啊,保重千万!这枚玉环,是我小时候玩儿的,现在送给你佩戴。玉,代表着坚贞不渝;环,代表着始终如一。还有这团乱丝和这枚文竹茶碾子,虽然不值钱,但我的情意都在里面了。我希望你能像玉一样真挚,像环一样不解。这竹子上的泪痕,就像我愁绪纷乱的思绪。通过这些物件,我把我的情意传达给你,希望我们能永远在一起。虽然我们现在相隔千里,但我的心却离你很近。我会一直思念你,直到我们再次相见。保重啊,春风很猛,你要多吃点饭,保重身体。说话要小心,别惹麻烦。别把我忘得太深啊!

  哎哟,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啊!张生的朋友们一听说这事儿,全都瞪大了眼睛,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不过话说回来,张生这人也真是决绝,一点不留情面。

  稹跟张生关系特好,就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张生叹了口气,说:“哎,老天爷造出来的美人儿,如果不祸害自己,那就一定会祸害别人。你想啊,如果崔小姐嫁了个富贵人家,那她可就成了翻云覆雨的大人物了,说不定会变成蛟龙、螭龙之类的怪物,我可不知道她会变成啥样。你看以前殷朝的辛王、周朝的幽王,他们统治着那么大的国家,势力多强啊,可最后呢?都被一个女人给毁了,军队被打散,自己也被杀掉,成了天下的笑柄!”

  稹听了,摇摇头说:“唉,我这人德行不够,斗不过这种妖孽,所以只能忍气吞声了。”

  在座的人都深深叹了口气,觉得这事儿真是太可惜了。

  过了一年多,崔小姐已经嫁给别人了,张生也娶了老婆。有一天,张生正好经过崔小姐住的地方,就托她的丈夫传话,想见见她。可是崔小姐的丈夫跟她说了之后,她却始终不肯出来。张生一脸怨气,崔小姐也感觉到了,就偷偷写了一首诗给他:“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即。”

  可是,崔小姐还是不肯见他。过了几天,张生要走了,又写了一首诗告别:“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从那以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联系了。大家都说张生是个善于改过自新的人。我在聚会上也常常提到这事儿,意思就是让大家明白,聪明人不会做错事,做错了也不会执迷不悟。贞元年的九月,我的朋友李公垂住在我靖安里的家里,我们聊起了这事儿,他觉得特别惊奇,就写了首《莺莺歌》来传颂这事儿。崔小姐的小名叫莺莺,所以李公垂就用这个名字来给诗命名了。

  十三

  话说,唐朝的大官裴胄镇守江陵,他以前有个老熟人叫苑论,两个人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可自从苑论考中进士后,两人就断了联系,只能通过书信问候。有一天,苑论的弟弟苑抽,也是位才子,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途经江陵,按规矩得去拜访当地的大官裴胄。

  苑抽正要进府,旁边有个客人瞧见他,嘀咕道:“这小伙子,名字叫苑抽,跟苑论只差一个字,这下可好,在尚书大人面前行礼,得多尴尬啊!”苑抽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但他灵机一动,从怀里掏出哥哥苑论以前用过的名片,对客人说:“嗨,别急,我还有个别的名字。”

  眼看天色渐晚,客人匆匆忙忙拿着苑抽的名片进去通报。裴胄一听“苑大”来了,立马高兴地说:“快请进来!”

  苑抽走到中庭,裴胄一看他,觉得脸生,就客气地拱手说:“这位兄弟,你排第几啊?”苑抽恭敬地回答:“第四。”裴胄又问:“你跟苑大什么关系?”苑抽说:“他是我哥。”裴胄好奇地问:“那你本名叫什么?”苑抽答:“叫论。”裴胄一愣,笑道:“你哥改名了?”苑抽摇摇头:“没有,他也叫论。”

  这话一出,在场的官员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裴胄也乐了,招呼苑抽坐下,然后苑抽才告诉他,自己本名苑抽。这事儿在使院里传开了,没多久,江陵城里外都知道了这段趣事。

  十四

  在唐代的青州临朐县,有个叫张藏用的县丞,这哥们儿脑袋有点不灵光,反应还慢半拍。有一天,他召唤一个木匠来干活,可那木匠十次召唤十次不来。张藏用火冒三丈,下令抓人。木匠刚被抓到,恰巧邻县的县令派人送来一封信。张藏用一看信,怒火稍微平息了点,结果那木匠又趁机溜了。读完信,张藏用转头就把送信的人给揍了一顿,整整十下板子。

  送信的人疼得直叫唤,求饶道:“大人,我只是替县令送信的呀,就算信里的内容惹您生气了,跟我也没关系啊,您干嘛打我呀?”

  张藏用这才意识到自己打错了人,连忙道歉:“哎呀,真不好意思,我刚才是在气头上,没想到打错了你。”

  说完,他让里正拿杯酒来,打算给送信的人压压惊。可当他看到里正拿着酒过来时,突然问:“这杯子里装的啥玩意儿?”

  里正一头雾水,回答说:“是酒啊,大人。”

  张藏用点点头:“哦,那喝了吧。”

  里正恭敬地喝了酒,张藏用就进屋去了。结果那送信的人眼巴巴地看着,愣是一口酒都没喝到,最后只能扶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回去了。

  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笑称张藏用为“糊涂县丞”,而那个送信的人也成了“无辜受害者”。不过话说回来,这县丞虽然糊涂了点,但还挺有趣的,至少给大家添了不少笑料。

  十五

  在扬州六合县,有个叫张老头的园艺大师,他的邻居韦恕刚从扬州曹掾的岗位上退下来。韦家有个已到适婚年龄的大女儿,韦恕便请了个媒婆,让她帮忙找个好女婿。张老头一听这消息,立马乐开了花,天天在韦家门口候着媒婆。

  媒婆一出来,张老头就热情地请她进屋,好酒好菜地招待着。酒足饭饱后,张老头搓着手,笑嘻嘻地问媒婆:“听说韦家有个女儿要嫁人,媒婆你消息灵通,有合适的人选吗?”

  媒婆点点头:“嗯,是有这么回事。”

  张老头一听有戏,赶紧说:“我虽然年纪大了点,但种园子也能养家糊口。媒婆你行行好,帮我牵牵线,事成之后我一定重重酬谢。”

  媒婆一听这话,气得大骂一顿就走了。可张老头不死心,过了几天又请媒婆过来。媒婆没好气地说:“老头你怎么这么没自知之明?韦家虽然是穷了点,但怎么可能把女儿嫁给一个种园子的老头?他们家虽然穷,但想娶他们家的女儿的人可不少呢。你这种条件,我怎么可能去跟韦家提?别到时候一杯酒没喝到,还惹了一身骚。”

  张老头却固执地说:“你就去帮我问问吧,问不成就算了,这是我的命。”

  媒婆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跟韦家提这事。韦恕一听就火了:“这媒婆怎么这样?以为我们家穷就可以这么轻视我们?我们家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来?再说,那个张老头是什么人,也敢打我们家女儿的主意?老头固然不值得责备,但媒婆你也太过分了!”

  媒婆赶紧解释:“我也知道这话不该说,可张老头逼得太紧了,我只好来传个话。”

  韦恕怒气冲冲地说:“你去告诉那个张老头,今天之内能拿出五百贯钱来,我就考虑考虑。”

  媒婆出来把这话告诉张老头,张老头却爽快地答应了。没过多久,他就用车拉着五百贯钱送到了韦家。韦家的人大吃一惊,韦恕更是说:“我之前说的只是气话而已,那个张老头只是个种园子的,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我以为他拿不出来才这么说的,没想到这么快钱就送来了。这可怎么办?”

  于是韦家派人偷偷观察他们家的女儿,女儿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说:“这或许就是命中注定吧。”于是韦家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张老头娶了韦家的女儿后,也没放弃他的园艺事业,照样天天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卖菜也从不间断。他老婆也亲自下厨、洗衣,一点也不嫌弃。亲戚朋友们虽然看不惯,但也管不了他们。几年后,有见识的人都责怪韦恕说:“你家虽然穷,但乡里难道没有贫穷的子弟吗?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一个种园子的老头?既然已经嫁给他了,为什么不让他走远点呢?”

  韦恕曾经办过一场酒席,邀请了女儿和张老头。酒过三巡,韦恕开始露出一些难以捉摸的意图。张老头一看势头不对,站起身来说:“我之所以没走,是怕你们有所留恋。现在既然你们已经嫌弃我了,那我走还不容易?告诉你,我在王屋山下有个小庄园,明天一早我就走。”

  天刚蒙蒙亮,张老头就来跟韦家道别:“以后想我了,就叫你家大儿子去天坛山南找我。”说完,他就让老婆骑上驴子,戴上斗笠,自己拄着拐杖,两人就这么悠哉悠哉地走了,从此再也没消息。

  几年后,韦恕开始想念女儿,心想她现在肯定蓬头垢面,连自己都不认识了。于是他就派儿子韦义方去找。韦义方来到天坛南,正好碰上一个昆仑奴驾着黄牛在耕田。他上前问道:“这儿有没有张老头的庄园?”

  昆仑奴一听,扔下拐杖就拜:“大郎子,你怎么这么久才来啊?庄园离这儿不远,我领你去。”

  于是两人一起往东走。先是爬上一座山,山下有条河,过河后又是一连串的山头,景色越来越奇特,简直不像人间。突然,他们又下了一座山,眼前出现一片朱红色的府邸,楼阁错落有致,花木繁盛,云烟缭绕,鸾鹤孔雀在空中飞翔,歌声管乐悦耳动听。昆仑奴指着说:“这就是张家庄了。”

  韦义方看得目瞪口呆。不一会儿,他们来到庄门口,只见有穿着紫衣的官吏出来迎接,把他们领到大厅里。里面的陈设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异香扑鼻,弥漫在整个山谷。突然,听到一阵珠佩声越来越近,两个青衣侍女走出来说:“阿郎来了。”

  接着,又看到十几个青衣侍女,容貌绝美,相对而行,好像在迎接什么人。不一会儿,一个戴着远游冠,穿着朱红色绸缎衣服,拖着朱红色鞋子的人慢慢走出门来。一个青衣侍女引着韦义方上前拜见。这人仪表堂堂,容光焕发,仔细一看,竟然是张老头!他笑着说:“人世间劳苦,就像在火中煎熬。身体还没凉快下来,忧愁的火焰又烧起来了,哪里有什么片刻的安宁?你久居他乡,怎么消遣时光?你妹妹稍微梳洗一下,就来见你。”说完,就请韦义方坐下。

  没过多久,一个青衣侍女过来说:“娘子已经梳好头了。”

  韦义方被张老头领进屋里,一眼望去,这大堂可真是气派得不行!沉香木做的梁,玳瑁装饰的门,碧玉的窗户,珍珠做的帘子,连台阶都是冷冰冰的碧绿色,简直分不清是什么材料。他妹妹的眼睛上装饰得那叫一个华丽,韦义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夸张的。

  两人寒暄了几句,韦义方觉得张老头这妹妹态度有点冷淡,好像不太高兴似的。过了一会儿,仆人端上来一桌饭菜,那香味、那色泽,简直美得没法形容。吃完饭,韦义方被安排在内厅休息。

  第二天早上,张老头和韦义方坐在一块儿聊天。突然,一个青衣仆人凑到张老头耳边嘀咕了几句。张老头笑着对韦义方说:“家里来客人了,我晚点回去。”

  接着又说:“我妹妹想去蓬莱山逛逛,你也一起去吧。不过别太晚回来,你就在这儿歇着等我。”说完,张老头就跟他妹妹一起进了屋。

  不一会儿,院子里升起五色彩云,鸾凤在空中飞翔,还伴着丝竹之声。张老头和他妹妹各骑一只凤凰,后面还跟着十几个骑鹤的人,渐渐升上空中,向东飞去。韦义方望着他们消失在视野里,还能隐隐约约听到音乐声。

  韦义方留在后面,那个小青衣仆人伺候得特别周到。到了傍晚,韦义方又听到笙簧之声,转眼间,张老头他们又回到了院子里。张老头和他老婆对韦义方说:“一个人住这儿挺无聊的,但这儿是神仙住的地方,凡人进不来。你能来这儿,也是缘分,不过也不能久留。明天我们就得告别了。”

  到了告别的时候,张老头的妹妹又出来跟韦义方道别,还特地叮嘱他要好好照顾父母。张老头说:“人间太远了,来不及写信。”说着,就给了韦义方二十镒金子,还有一顶旧席帽,说:“你要是没钱花了,可以去扬州北边的药王老家取一千万,拿这顶帽子当凭证。”

  于是两人就告别了,张老头还让那个昆仑奴送韦义方出去。回到天坛,昆仑奴拜了拜就走了。韦义方揣着金子回了家,家里人一看他这身打扮和手里的金子,都惊讶得不得了,有的说他遇到了神仙,有的说他遇到了妖怪,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过了五六年,韦义方把金子都用光了,想去取药王老家的钱,但又怕那顶旧席帽不足以作为凭证。有人说:“取那么多钱,连个字据都没有,这顶帽子怎么能信得过?”

  话说韦义方那阵子穷得叮当响,家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逼着他去取钱:“你就去试试吧,反正拿不到钱也没啥损失。”

  于是,韦义方就硬着头皮去了扬州,找到了北边的那家药铺。王老头正在那儿摆弄药材呢,韦义方走上前去问:“老伯,您贵姓啊?”

  王老头头也不抬地说:“我姓王。”

  韦义方心里一喜,赶紧说:“张老让我来找您取一千万钱,还给了我这顶帽子当凭证。”

  王老头抬起头,瞅了瞅那顶帽子,疑惑地问:“钱确实有,但这帽子……”

  韦义方急忙说:“您看看这帽子,肯定能认出来。”

  王老头还没说话呢,突然有个小姑娘从青布帘子后面探出头来,说:“张老经常来这儿,有次还让我帮他缝帽顶呢。当时没有黑线,我就用红线缝了。您看看这线色和针脚,应该能认出来吧。”

  王老头拿过帽子一看,果然没错。于是,韦义方就顺顺利利地拿到钱回家了,心里暗自感叹:这神仙可真不是盖的!

  过了一段时间,韦家又想念起女儿来,于是又派韦义方去天坛南边找。结果他跑遍了千山万水,愣是没找到路。路上碰到个樵夫,也说不知道张老庄在哪儿。韦义方失望而归,全家人都觉得神仙和凡人走的不是一条路,估计这辈子都见不着面了。他们又去找王老头,结果人家也消失了。

  几年后,韦义方偶然在扬州闲逛,路过北边的药铺前。突然,张家的昆仑奴跑过来,说:“大郎君,家里都好吧?娘子虽然没能回来,但每天都像在您身边侍候一样。家里的大小事儿,她都知道。”

  说着,昆仑奴从怀里掏出十斤金子,递给韦义方:“这是娘子让我带给您的。阿郎和王老正在这家酒铺里喝酒呢。大郎君您先坐会儿,我去通报一声。”

  韦义方就在酒旗下等着,可一直等到天黑,也没见昆仑奴出来。他实在等不住了,就进去看看。结果满屋子都是喝酒的人,却根本没有张老和王老,连昆仑奴也不见了。韦义方拿起金子一看,还真是真金白银。他惊叹不已,拿着金子回家去了。这些金子又够他们吃几年的了。至于张老到底去了哪儿,那就没人知道了。

  十六

  在唐朝的时候,有个叫张利涉的家伙,他有个毛病,就是记性特别差。那时候他刚当上怀州的参军,每次有聚会邀请他,他都得在笏板上写上,生怕忘了。有一天,河内令耿仁惠请他吃饭,结果他没来,耿仁惠觉得奇怪,就亲自上门去请。

  张利涉一看笏板,愣住了:“哎哟,耿大人,您怎么来了?我这笏板上没写您的名字啊!”

  还有一次,张利涉白天在家睡觉,突然惊醒过来,慌慌张张地叫人备马,然后直奔刺史邓恽的府邸。一进门就跪下来拜谢:“邓大人,我听说您要责罚我,我知罪了!”

  邓恽一头雾水:“啥?我没说要责罚你啊!”

  张利涉说:“是司功某甲告诉我的。”

  邓恽一听就火了,立马叫来州官,要把张利涉给打一顿。司功某甲赶紧哭诉:“大人,我冤枉啊!我从来没说过这话!”

  张利涉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赶紧上前求情:“邓大人,您饶了他吧,我想起来了,我可能是做梦听说的。”

  十七

  长庆年间,有个叫张无颇的进士,住在南康。他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便一路游历乞讨,来到了番禺。正好赶上府里的头头换人,他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愁得生起病来,躺在一家客栈里,连仆人都跑光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擅长算命的袁大娘突然出现在客栈里,她瞪大眼睛看着张无颇说:“你这小伙子怎么落魄成这样?”

  袁大娘随即脱下外衣,买了酒和张无颇一起喝。她说:“看你这么惨,我给你出个主意。不出十天半个月,你不仅能变富,还能延长寿命。”

  张无颇一听,赶紧说:“我都快饿死了,当然听你的。”

  袁大娘神秘兮兮地说:“我有一盒玉龙膏,不仅能起死回生,还能让你遇到美女。你只需要在客栈门口立个牌子,写上‘专治疑难杂症’。如果有人来求医,你就说不治;但如果遇到个奇怪的人,你就把这药拿出来,保证你从此过上富贵生活。”

  张无颇拜谢后接过药,发现这药盒是用金子做的,还能保暖。他说:“以后冷了我就拿出这药盒,整个屋子都会变得暖暖的,连炉火都不用烧了。”

  于是,张无颇按照袁大娘的吩咐,立了牌子。过了几天,果然有个穿着黄衣服的宦官急匆匆地敲门,说:“广利王知道你有玉龙膏,特地派我来请你。”

  张无颇想起袁大娘的话,就跟着使者去了。他们来到江边,登上一条画舸,船轻得跟飞一样。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一座雄伟的城池前,守卫森严。宦官带着张无颇穿过十几道门,来到一座大殿前。只见殿里站着很多美女,衣着鲜艳,亭亭玉立。

  宦官快步上前说:“广利王召见张无颇。”

  很快,殿上的帘子被拉开,一个穿着王者服饰、戴着远游冠的男子出现了。他旁边还有两个紫衣侍女扶着。那男子对张无颇说:“不用客气,不用行礼。”

  广利王说:“我知道你不是南越人,我们也不归你管,所以不用客气。”张无颇还是坚持拜了拜。广利王赶紧回礼说:“我德行浅薄,却远道而来请大贤,实在是因为我的女儿生病了,我日夜牵挂。听说你有神膏,如果能治好她的病,我将万分感激。”

  说完,广利王派了两个随从跟着张无颇,带他去公主的住处。张无颇又穿过几道门,来到一座小殿前。只见廊檐上都挂着明珠和翡翠,柱子和门楣都闪闪发光,像是镶满了金子。整个庭院弥漫着浓郁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突然,有两个女子掀起帘子,召张无颇进去。

  话说张无颇站在那真珠绣帐前,只见里面躺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看年纪刚满十五岁,穿着翠绿的罗衣,上面还绣着金线。张无颇仔细给她号了号脉,说:“贵主得的病,是心病啊。”

  说完,他拿出那盒玉龙膏,让少女用酒吞服,没想到立马就见效了。少女高兴得不得了,随手从头上拔下一支翠玉双鸾篦送给张无颇,两人就这么眉目传情了好久。张无颇不敢收这礼,少女说:“这不足以报答你,只是表达我的情意而已,不过我们大王肯定会送你礼物的。”

  张无颇只好连声道谢。随后,有个宫女领着他去见大王。大王一见面,就拿出骇鸡犀、翡翠碗、丽玉明瑰这些宝贝送给他,张无颇赶紧拜谢。然后,那个宦官又把他送回画舸,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番禹。客栈老板一点都没察觉出异样。张无颇刚把骇鸡犀卖了,就赚了一大笔钱。

  不过话说回来,张无颇对那少女是念念不忘啊。过了一个多月,突然有个穿青衣的小丫鬟敲门,送来一张红笺,上面有两首诗,但没写名字。张无颇拿着诗,那小丫鬟一眨眼就不见了。

  没过多久,那个宦官又来了,说:“大王叫你回去,贵主又犯病了。”

  张无颇一听,立马就去了。他再给少女号脉的时候,旁边有人说:“王后来了。”

  张无颇赶紧下台阶迎接,只听环佩叮咚作响,一群宫女侍卫簇拥着一位三十来岁的美妇人走了进来。张无颇赶紧拜见王后。王后说:“又劳烦你了,真是不好意思。不过,我女儿这病,到底是什么苦呢?”

  张无颇说:“她前次得的病,是因为心里受到打击,现在又复发了。如果再服一次药,应该能根治。”

  王后问:“药呢?”

  张无颇拿出药盒。王后一看,脸色就变了,显得很不高兴,安慰了少女几句就走了。后来,王后跟大王说:“咱们女儿没病,她是喜欢上张无颇了。不然的话,宫里的暖金合怎么会在他那里呢?”

  大王听完,脸上露出凝重之色,沉思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难道这姑娘又是贾充的女儿?唉,看来我也得继续他父亲未完成的事业,让这孩子别再受苦了。”

  张无颇一听,心里暗喜,连忙告退。大王便安排他住进了一处豪华的别馆,好酒好菜伺候着。过了几天,大王又召见他,说:“张公子,我一直很欣赏你的人品,想把小女托付给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张无颇一听,赶紧再拜辞谢,但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于是大王命人挑选良辰吉日,准备大婚事宜。大王和王后对张无颇的敬重,甚至超过了其他女婿。就这样,张无颇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天天欢宴,好不快活。

  有一天,大王对他说:“张郎啊,你跟其他女婿不一样,你终究还是要回到人间去的。我昨晚查了查幽冥府的记录,发现这是命中注定的。既然我的女儿不用再受苦了,那就好。番禺这地方离人间太近,怕被人发现奇怪;南康又太远,而且那边是另一个地界了。我看不如就住在韶阳吧,那里挺方便的。”

  张无颇一听,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大王给他准备了一艘大船,还有一大堆衣服首饰、珍稀珠宝、金珠宝玉之类的。大王说:“侍卫之类的,你就自己想办法吧,别找那些阴间的人,那样会折寿的。”

  然后张无颇就跟大王告别了,说:“三年之后,我会再来看您的,到时候别告诉别人。”

  于是张无颇带着家人搬到了韶阳,这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底细。住了一个多月后,突然有一天,袁大娘敲门来找他,张无颇大吃一惊。袁大娘笑着说:“张郎啊,今天是你和小娘子感谢我这个媒人的时候了。”

  说完,两人都拿出珍宝来赏给她,然后她就告辞走了。张无颇问妻子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这袁大娘是袁天纲的女儿,程先生的妻子。那个暖金合,就是我宫里的宝贝。”

  后来每过三年,广利王就会在夜里来到张无颇家,他身上佩着金玉,骑着高头大马,随从众多,动静很大,惊动了街坊邻居。后来张无颇怕被人怀疑,就离开了那里,不知道去了哪里。

  十八

  在这个南曲之地,住着一个名叫张住住的女子。她的家境贫寒,住着低矮的屋子,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但她们的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所以家里总是冷冷清清的。为了维持生计,住住家开了一家小铺,卖点草药、姜果之类的。住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还特别擅长音律。

  邻家有个叫庞佛奴的小子,和住住同岁,也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两人从小就玩得很好,互相爱慕。六七岁的时候,他们一起上学,佛奴回来后还会教住住学的东西。两人私底下还有个约定,将来要结为夫妻。

  可是,随着住住渐渐长大,家里对她的管束也越来越严,佛奴很难再见到她。而且,佛奴家境贫寒,也拿不出聘礼来娶住住。

  就在这时,南曲里有个叫陈小凤的人,想先定下住住,为的是想得到住住的初夜权。他送了点薄礼,约定在三月五日那天办事。可是到了月初,陈小凤那边却没了动静,住住和佛奴都感到很奇怪。

  有一天,佛奴在寒食节争球玩,他偷偷靠近住住的窗户想看看她。突然,他听到住住说:“徐州子,看看日中也。”佛奴是庞勋的族人,曾经在徐家当过佣人,所以大家都私下叫他徐州子。日中,就是五天的意思。佛奴一听,心里高兴极了。

  于是,佛奴找到住住,告诉她:“上巳日那天,我们全家要去踏青,我会找个借口不去。到时候,你就自己想办法吧。”佛奴还求邻居宋大妈帮忙,宋大妈答应了。

  到了那天,佛奴全家都去踏青了,只有宋大妈和住住留在家里。住住锁上门,躲在东墙后面,听到佛奴的声音,就顺着梯子爬过去。佛奴准备了丰盛的酒菜,还请了宋大妈一起。两人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在一起了。

  事后,住住对佛奴说:“你现在既然拿不出聘礼,那我们的事也只能暂时放一放了。我跟你私奔,对我们两个都不好。我们之前的誓言,可以慢慢想办法实现。但是,陈小凤那边怎么办?他说五天后要办事,我们得想个办法应付。”

  佛奴说:“这个我办不到,只能以后再说了。”

  住住又说:“其实陈小凤也不是真的想娶我,他的目的很明显。我不会负你的,但你也不能辜负我家,让我家丢脸啊。你得帮我想想办法。”

  佛奴答应了。南曲里有个养斗鸡的人,佛奴跟他很熟。到了约定的那天,佛奴偷偷把他的斗鸡冠子给剪了,然后让宋大妈把斗鸡送给住住。住住收到斗鸡后,就故意装作是陈小凤送的。陈小凤以为得到了住住的初夜权,高兴得不得了,还给住住家送了三串钱。从此,陈小凤就经常来找住住,还打算正式娶她过门。当时,陈小凤是平康里的富家子弟,车马服饰都很讲究。

  而佛奴呢,只是在徐家当佣人,连饭都吃不饱。住住的母亲和哥哥都劝她放弃佛奴,邻居们也在背后议论纷纷。可是住住就是舍不得佛奴,她指着门前的台阶和井说:“如果你们再逼我,我就一头扎进去,死了算了!”

  平康里那些轻薄的小子们,一遇到事就唱起住住骗陈小凤的歌来。邻居们有的也知道了这件事,但大家都只是笑笑,没人真的去管。

  话说有一天,北曲的王团儿家的小福姑娘,她虽然是收养的,但被郑九郎看上了,两人私下里却跟曲中的盛六子关系亲密。后来小福生了个儿子,荥阳这家伙对小福母子照顾得特别周到。

  这事在曲子里都传开了,大家唱道:“张公喝酒李公醉,盛六生娃郑九疼。家里公鸡少只脚,小凤南头送千金。”过了一段时间,小凤去找住住,隐约听到这些歌,心里开始犯嘀咕,但也没太在意。

  跟住住关系好的一个朋友,第二天一大早告诉住住街上流传的歌谣:“前几天佛奴家的公鸡,为了躲避斗鸡,飞上了屋顶,结果把脚给弄伤了。那个在街头卖马的小铁炉田小福,正好碰到佛奴的父亲,佛奴他爸以为是田小福把鸡弄伤的,就把他揍了一顿。”

  住住这人嘴皮子厉害,一听就乐了,拍着手说:“哈哈,这是哪个大傻个啊,居然在卖马的街头打田小福!街头都唱开了,‘家里公鸡丢只脚,街头小福挨三拳’。再说了,公鸡丢德?这是啥意思啊?”

  小凤听得一头雾水,也没明白住住说的是啥,就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了。住住一看小凤这反应,就更来劲了,叫上家里人一起捉弄小凤,小凤被搞得狼狈不堪。

  住住又叫来宋大妈,让她把刚才的话告诉佛奴。佛奴一看自己家的公鸡脚好好的,就拿根绳子把鸡脚给缠上,放到街上,叫来一群小孩,让他们按照住住的话改唱那首歌。

  小凤被住住家的人闹得不行,就跑到街上躲清静。结果一看见那只跛脚的公鸡,又听到改编后的歌,心里就后悔当初听信了谣言。于是,他赶紧买了酒肉,去张住住家赔罪。

  有一天晚上,他们吃饭聊得特别开心,一直聊到天亮。小凤准备回家的时候,街上又传来歌声:“别把庞大叫成荍团,庞大的皮里啥也没有。不怕凤凰来敲额头,就怕鸡脚被筋缠。”

  小凤听到这首歌,就再也没去找住住了。而佛奴呢,一开始在徐家当佣人,后来徐家看他挺可怜,就给他安排了个正式的职位,最后还升官了,成了邸将。邸将最后还按照礼节把住住娶回了家,住住也过上了大户人家的生活。而小凤家呢,日子越过越紧巴,跟住住家比起来,那真是差远了。

  十九

  武则天革命后,朝廷里那些举人可真是捡了个大便宜,不考试就能当官,一路直升到御史、评事、拾遗、补阙的,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这时候,张鷟闲来无事,就编了个顺口溜来调侃这现象:“补阙的官儿多得要用连车拉,拾遗的官儿平斗量都量不完,侍御史多得要排队推搡,校书郎多得要排队等着脱衣服。”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叫沈全交的家伙,他这个人特别狂傲,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华。他整天戴着高高的头巾,穿着长长的布衫,在南院里摇头晃脑地吟咏。他还接着张鷟的话茬,续了四句:“评事们连法律都不懂,博士们连章句都不寻。那些巡抚使者们就像面糊一样,而那些眯着眼睛的圣神皇们,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话一传出去,可就把把推御史纪先知给惹毛了。他立马把沈全交给抓到了右台,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弹劾他,说他诽谤朝政,败坏国风,要求在朝堂上对他进行杖责,然后再依法处置。武则天听了这事儿,却哈哈一笑,说:“只要你们这些官员不滥用职权,何必在乎天下人怎么议论呢?不用治罪,放了他吧。”

  纪先知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就白了。再说说唐代的豫章县令贺若瑾,他这个人眼皮特别急,脖子又粗,张鷟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饱乳犊子”,意思是说他像刚吃饱奶的小牛犊一样,憨态可掬。

  二十

  在开元盛世的时候,天下太平,四海升平。玄宗皇帝在位久了,渐渐觉得处理政务累人,于是把大小事情都交给右丞相去办,自己则躲在后宫里享受声色犬马之乐。先前,元献皇后和武淑妃都很得宠,可惜都相继去世了。宫里虽然美女如云,但玄宗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每年十月,皇帝都会去华清宫游玩,那时候内外命妇都会跟着去,场面热闹得很。有一次,玄宗在泡温泉的时候,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发现旁边有个宫女特别引人注目。一问之下,才知道这宫女是弘农杨玄琰的女儿,名叫杨玉环,刚刚成年。这杨玉环长得真是没话说,皮肤细腻,身材匀称,举止间流露出一种优雅的气质,简直就像汉武帝的李夫人一样迷人。

  玄宗一看就喜欢上了,立马把她带回宫里,赐给她最好的衣服和首饰。杨玉环一出水,那身段儿,那气质,简直让人移不开眼。玄宗越看越喜欢,当晚就奏起了《霓裳羽衣曲》来助兴。两人定情之后,玄宗更是对她宠爱有加,不仅册封她为贵妃,还让她享受皇后的待遇。

  从此,杨贵妃就成了玄宗的专宠,两人同吃同住同游玩,简直就像一对神仙眷侣。后宫里的其他妃子们见了都羡慕得不得了,都说“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意思是生个女儿如果能像杨贵妃这样,那就比生儿子还强呢!

  然而好景不长,天宝末年,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盗取了丞相之位,玩弄国政。后来安禄山起兵造反,竟然以讨伐杨氏为借口。潼关失守后,玄宗皇帝仓皇南逃,走到马嵬亭的时候,六军不肯前进,要求处死杨国忠以平民愤。杨国忠被杀后,士兵们仍然不满意,最后竟然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以平息天下怨怒。玄宗虽然万般不舍,但为了大局,只好忍痛下令处死杨贵妃。可怜一代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后来玄宗逃到成都,每每想起杨贵妃,都是无尽的悔恨与哀伤。

  话说当年肃宗皇帝在灵武即位,第二年大凶之年过去,皇帝就带着大队人马回了都城。玄宗皇帝呢,就被尊为太上皇,安享晚年去了南宫。后来呢,又从南宫搬到了西内。时光荏苒,过去的欢乐都成了回忆,悲伤却时常涌上心头。每到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或者冬天寂静的夜晚,看到池塘里的莲花盛开,宫里的槐树叶子飘落,玄宗皇帝就会想起以前的日子。特别是那些梨园弟子演奏《霓裳羽衣曲》的时候,他总是一脸的不高兴,身边的人也都跟着唉声叹气。就这样过了三年,玄宗皇帝对杨贵妃的思念从未减退,甚至在梦中都希望能见到她,可惜总是遥不可及。

  有一天,一个道士从四川来了,他听说了玄宗皇帝对杨贵妃的思念,自称有李少君那样的法术。玄宗皇帝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命他施展法术。这道士也是拼了老命,用尽了浑身解数,可是杨贵妃的影子都没见到。他又试着游神驭气,上天入地去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最后,他决定去四方的虚空上下找找看,东到天涯海角,跨过蓬莱仙岛。终于,他在最高的仙山上发现了一处楼阁林立的地方,西边有个洞门,朝东开着,门上写着“玉妃太真院”。

  道士赶紧上前敲门,出来应门的是个双鬟童女。道士还没来得及说话,童女又进去了。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碧色衣服的侍女出来了,问道士从哪儿来。道士赶紧说是唐天子的使者,来传达皇帝的旨意。碧衣侍女说:“玉妃正在休息,请稍等片刻。”

  这时,周围云海沉沉,洞天渐渐明亮起来,琼楼玉宇的大门紧闭着,寂静无声。道士站在门口,屏息敛足,拱手等候。过了好一会儿,碧衣侍女才请他进去,并说:“玉妃出来了。”

  道士一看,只见一个女子头戴金莲冠,身披紫绡衣,佩戴着红玉饰物,脚穿凤舄鞋,左右侍者七八人。她向道士行了个礼,问起皇帝是否安好,又问起天宝十四年以后的事情。说完之后,她露出惋惜的神情,让碧衣侍女取来金钗钿合,各自掰成两半,交给道士说:“请为我向太上皇致谢,并献上这些物品,以寻回我们旧日的情谊。”

  道士接过信物,准备离开时,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安。杨贵妃察觉到了,追问他原因。道士又跪下说:“请告诉我一些当时的事情,这些事情别人都不知道,可以用来验证给太上皇看。不然的话,我怕这金钿合会被当成新垣平那样的欺诈之物。”

  话说那玉妃娘娘,神情有些恍惚,她往后退了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开口:“记得那年天宝十载,皇上带着我去骊山宫避暑。那年的七月,正好是牵牛和织女相会的夜晚,秦地的人们有个风俗,就是在那晚张灯结彩,摆上好吃的,还有瓜果,然后在院子里烧香,祈求心灵手巧。这习俗在皇宫里更是盛行。那天晚上,大概快半夜的时候,侍卫们都去休息了,只剩下我一个人陪着皇上。皇上靠着我站着,他抬头看着天空,感叹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还互相发誓,说希望来世还能做夫妻。说完这些,我们两人都哭了。这事儿啊,就只有皇上知道。”

  玉妃娘娘说着,又叹了口气:“就因为有了这个念头,我就不能再待在这里了,我得下凡去,和皇上再续前缘。不管是变成天上的神仙,还是地上的人,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到时候还是像以前那样恩爱。”

  她又对道士说:“太上皇在人间的日子也不多了,你就劝他好好过日子,别自己折磨自己了。”

  道士回去把这些话告诉了太上皇,太上皇听了之后,心里特别难过,每天都闷闷不乐的。那年夏天四月,太上皇就驾崩了。

  到了元和元年冬天十二月,太原的白乐天,当时他是个校书郎,被派到盩厔当县尉。他和鸿、琅玡王质夫都是当地人,有空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去仙游寺玩。有一次聊起了玉妃和太上皇的事儿,大家都挺感慨的。王质夫端起酒杯对白乐天说:“这种稀世奇事,如果不找个有才华的人来记录下来,那就跟时间一起消失了,别人都不会知道的。乐天你诗写得好,情感也丰富,要不你试试写首歌来唱唱这事儿,怎么样?”

  白乐天想了想,就写了那首《长恨歌》。他写这首歌,不仅是因为被这事儿感动了,还想通过这事儿来警示后人,别因为美色而乱了国家大事。歌写好了之后,白乐天就让鸿去传唱。那些大家不知道的事儿,我不是开元时候的人,所以我也不清楚。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事儿,都在《玄宗本纪》里写着呢。我现在只传唱这《长恨歌》给大家听听。

  二十一

  冯翊之东的窟谷里,住着一个名叫赵存的隐士。元和十四年,他年过九十,却仍然服用着神奇的丹药,身体轻盈矫健,仿佛不是凡人。他说自己的父亲赵君乘也是个长寿之人,曾经侍奉过兖公陆象先。赵存每次提起兖公,都是赞不绝口,说他的度量非凡人所能测度。

  这陆象先啊,特别崇信佛教。他的弟弟陆景融却常常不以为然,总是嘀咕着:“哥哥你这么迷信佛教,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陆象先笑了笑,说:“如果这世上真的没有来世,没有因果报应,那等我百年之后,自然会和你们一样。但万一真的有,那我可就比你们幸运多了。”

  后来,陆象先当上了冯翊太守。他手下的一群参军,大多是名门望族的子弟。他们见陆象先性格仁厚,就商量着跟他开个玩笑。一个参军说:“我能在大厅前旋转笏板,瞪大眼睛,给太守行个礼,然后唱着歌走出去,你们信不信?”

  大家都说:“如果你能做到,我们就请你吃一顿好酒好菜!”

  那参军就真的做了,可陆象先就像没看见一样,一点反应也没有。又一个参军说:“你那算什么,我能在大厅前涂黑脸,穿绿衣裳,跳个神舞,然后慢慢走出去。”

  大家都说:“这可不行,你真敢这么做,我们就出五千俸钱给你当赌注!”

  那第二个参军就真的跳了舞,陆象先还是没什么反应。大家都觉得好玩,输了也心甘情愿。第三个参军更来劲了,他说:“我能在大厅前化妆成新娘子,给太守行四个大礼,你们信不信?”

  大家都惊呆了,说:“这可不能乱来,万一陆太守生气了,你可就惨了。你真敢这么做,我们就出一万俸钱给你当赌注!”

  那第三个参军就真的化了妆,穿了新娘子的衣服,给陆象先行了四个大礼。可陆象先还是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你们这几个小子,真是会开玩笑。我可没把你们当笑话看。”

  以前啊,还有个叫房琯的人,也当过冯翊的尉官。有一次,他在大街上遇到了陆象先手下的孔目官党芬。党芬因为避让马匹慢了些,就被房琯拽下马,狠狠地打了几十下。党芬疼得受不了,就去找陆象先告状。

  陆象先问:“你是哪里人?”

  党芬说:“我是冯翊人。”

  陆象先又问:“那房琯是哪里做官的?”

  党芬说:“他也是冯翊的尉官。”

  陆象先笑了笑,说:“冯翊的尉官打冯翊的百姓,你告到我这里来有什么用?房琯要是来见我,我就跟他说,打也行,不打也行;你想继续做官也行,不想做也行。这事儿啊,就这么着了。”

  几年后,房琯当上了弘农湖城县令,后来又调任阌乡县。恰逢陆象先从江东被召回京城,途经阌乡。中午时分,他遇到了房琯,两人一直聊到天黑。房琯心里直打鼓,不知道陆象先会不会提起当年的事儿。可没想到,陆象先突然说:“你带床被子和绸缎过来,咱们晚上好好聊聊。”

  房琯一愣,但还是照办了。可这一晚上,两人竟然一句话也没说。到了京城,陆象先居然推荐房琯当了监察御史。陆景融又纳闷了:“几年前房琯在冯翊的时候,哥哥你一点儿也不知道他的事。现在分别了四五年,路上偶然遇到,也没说一句话。到了京城,你却推荐他当监察御史,这是为啥啊?”

  陆象先笑了笑,说:“你这就不懂了吧。房琯这个人啊,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一张会说话的嘴。现在他不说话了,那我就用他。”

  这话一出,大家都对陆象先的度量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十二

  进士赵合,长得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性格直爽,为人义气十足。在大和年间,他游历五原,路途中经过一片沙碛,看到周围荒芜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之情。于是,他坐下来喝了点酒,连带着仆人也跟着喝得酩酊大醉,最后两人都倒在沙碛上呼呼大睡。

  半夜时分,赵合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只见月色皎洁,周围一片寂静。突然,他听到沙碛中传来一个女子的悲切吟唱声:“云鬟消尽转蓬稀,埋骨穷荒无所依,牧马不嘶沙月白,孤魂空逐雁南飞。”

  赵合心中一惊,立刻起身寻找声音的来源。果然,在不远处,他看到一个年轻女子,虽然还未到及笄之年,但容貌绝美,令人心动。女子告诉他,她姓李,家住奉天,原本打算前往洛源镇探望已出嫁的姐姐,却不料途中被党羌人掳走,最终在这里被残忍杀害,首饰也被抢走。后来,她的遗体被好心人掩埋在沙碛中,已经三年过去了。女子请求赵合能将她的遗骨送回奉天城南的小李村,她的家人一定会感激不尽。

  赵合心生同情,答应了女子的请求。他询问了女子遗骨的掩埋之处,女子感动得泪流满面,告诉了他。于是,赵合小心翼翼地收起了女子的遗骨,装进囊中,准备天亮后启程。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紫衣的男子骑着马飞驰而来。他向赵合拱手行礼,说道:“我知道你是一个仁义、守信、廉洁的人,女子向你祈求,你一定会有所作为。我就是李文悦尚书,曾经在元和十三年守卫五原。当时,我们被三十万犬戎人围攻,城池四面受敌,形势异常危急。然而,我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击退了敌人。我还告诉城中的居民,不要拆屋烧柴,我会为他们取来柴薪。后来,我又用铁索下烛照明,发现敌人只是在驱赶牛羊来恐吓我们。此外,当城池西北角被摧毁十余丈时,我利用敌人的狂喜和松懈,成功地守住了城池。”

  赵合听完李文悦的讲述,心中佩服不已。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女子的遗骨送回她的家乡,完成她的遗愿。同时,他也对李文悦的英勇和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接下来的旅途中,赵合历经艰险,终于将女子的遗骨送回了奉天城南的小李村。女子的家人感激涕零,为赵合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赠予他丰厚的财物作为答谢。而赵合也因为这次义举,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话说当年,某将军手头有五百匹上等马弩,他张弓搭箭,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接着,他下令筑起一道皮墙作为屏障。趁着夜色,工人们悄无声息地筑起了城墙,连一点声响都没发出来。完工后,将军又下令用水淋湿城墙。那时正值寒冬,第二天天气一冷,城墙就结成了厚厚的冰层,晶莹剔透,就像银子铸成的一样,敌人根本无法攀爬攻击。

  另外,羌族的首领有面大将的旗帜,是赞普赏赐的,他就把这旗帜高高地插在五花营里。某将军心生一计,夜里他亲自带人去偷旗帜,快如闪电,一举得手。这下羌族那边可炸了锅,他们哭爹喊娘,发誓要赎回那面旗帜,甚至愿意放出之前掳掠的所有百姓,包括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只求能赎回那面旗帜。将军见目的达到,就把旗帜扔还给了他们。

  这时候,邠州、泾州的两万救兵也赶到了,但他们却畏缩不前,不敢进攻。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三十七天。最后,羌族首领实在没办法,只能远远地拜了拜,说:“这城里有神将啊,我们可不敢再欺负了。”说完,他们就收拾家伙跑了。他们一路狂奔,没住店就直接到了宥州,结果一天之内就把宥州城给攻破了,城里三万多老老少少全都被掳走了。

  你看看,这要不是某将军守城有功,那后果得多严重啊!可惜啊,当时朝廷里那些当官的,就是不让他出城迎战,只给了他一个貂蝉的虚衔。我听说啊,以前钟陵的韦大夫修过一道堤坝,用来防水灾。过了三十年,老百姓和廉问周公还记得他的功劳,给他立了块德政碑。要是我当时没守住城,城里的人岂不都成了羌胡的奴隶?他们的子孙后代还能有今天吗?所以啊,你要是明白我的心意,就帮我跟老百姓说说,让他们去求州尊,给我立块德政碑吧。”

  说完这些,某将军就长揖一礼,转身走了。赵合听了这番话,就跑到五原去跟老百姓和刺史说。可他们都觉得这是妖言惑众,没人听他的。赵合心里郁闷得不行,就失落地回来了。走到沙地里的时候,他又碰见了之前那个神人。神人感激地对他说:“你去五原说了那些话,可惜那些无知的老百姓和不明事理的刺史都不信。这城里马上就要有人祸了,我正在跟阴间的鬼神祈求保佑呢。我在五原的事没办成,也就不想再费这心思了。不出一个月,祸事就会降临。”

  说完这话,神人就消失了。果然,没过多久,五原城就遭了灾,饿死了上万人,甚至出现了老幼相食的惨状。赵合把女子的遗骨带回了奉天,找到了小李村安葬。第二天,他在路边碰到了之前那个女子,她特地来感谢他。女子说:“感激你的义举,我大爷爷是贞元年间得道的高人,留有《演参同契》和《续混元经》两部着作。你要是能深入研究,不出几天就能炼成龙虎丹,长生不老。”

  赵合接受了女子的馈赠,女子便消失不见了。从此,赵合便放弃了科举,专心研究玄妙的道法,住在少室山。他按照书中所说炼丹,一年之后,竟然能把瓦砾变成金银财宝;两年之后,他就能让死去的人复活;三年之后,他吃了自己炼的丹药,竟然能飞升成仙。据说,现在还有人在嵩山遇到过他呢。

  二十三

  开元六年,一个神秘的道士吕翁,手握神仙之术,在邯郸的大道上漫步。他走进一家客栈,摘下帽子,解开腰带,像个老顽童一样,一屁股坐在了软绵绵的坐垫上。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少年——卢生。卢生身穿短打粗衣,骑着青驴,一副准备下田干活的样子。他也在这客栈里落脚,和吕翁坐在同一张桌子旁,两人谈笑风生,像是多年的好友。

  可是聊着聊着,卢生突然看着自己那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长叹一声:“唉,人生啊,真是处处碰壁,像我这样的倒霉蛋,居然还能活着。”

  吕翁笑了笑:“看你这样子,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怎么还说自己过得不好呢?”

  卢生撇撇嘴:“我这叫活着吗?简直就是苟延残喘!”

  吕翁打趣道:“那你觉得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啊?”

  卢生瞪大了眼睛:“男子汉大丈夫,当然要建功立业,出将入相,享受荣华富贵,让家族兴旺,家道昌盛,那才算活得痛快!我曾经立志苦学,游遍名山大川,本以为能一举成名。可现在都快三十了,还在田里刨食,这不是倒霉是什么?”

  说完,卢生就觉得眼皮发沉,困意袭来。正好客栈主人正在蒸黍米,吕翁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青瓷枕头,递给卢生:“你枕着这个枕头,保你梦想成真。”

  卢生一看,这枕头两头还有孔呢。他也没多想,趴下头枕上去,就觉得那孔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整个身子一轻,就钻了进去。眨眼间,他回到了自己家,几个月后就娶了清河崔家的漂亮姑娘,过上了富裕日子。

  卢生高兴得不得了,从此衣锦还乡,风光无限。第二年,他就中了进士,当了官。一路升迁,从秘书校官到渭南尉,再到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知制诰。三年后,他出任同州刺史,后来又升任陕州牧。

  话说有个哥们儿,姓生,是个地道的土夫子,从陕西挖了八十里长的河,解决了大家交通不便的难题。当地人感激得不得了,刻了块石头给他记功。后来这哥们儿调到了汴州,当上了河南道采访使,再后来又被征召做了京兆尹。

  那年头,神武皇帝正忙着开疆拓土,跟周边的小国打个不停。不幸的是,吐蕃那边儿的悉抹逻和烛龙莽布支这俩哥们儿,联手攻陷了瓜沙,节度使王君□新还挂了,整个河湟地区都闹得人心惶惶。皇帝一想,得找个靠谱的将帅来收拾局面,于是就把生姓这哥们儿提拔为御史中丞,派去当河西道节度使。

  这哥们儿一去,立马大显身手,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斩首七千,还开疆扩土九百里,建了三座大城来守住要害。边境上的人们感激涕零,在居延山上立了块石头来歌颂他的功绩。

  回朝后,皇帝给了他一大堆赏赐,还让他当了吏部侍郎,后来又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这下子他成了朝廷的大红人,可也招来了不少人的嫉妒。有人就编造谣言中伤他,结果他被贬为端州刺史。

  过了三年,皇帝又想起他的好来,把他召回京城当了常侍。没多久,他就跟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一起执掌大权,成了朝廷的顶梁柱。他们出的主意,皇帝一天能听三回。这哥们儿因为经常给皇帝出谋划策,还得了个“贤相”的美名。

  可惜好景不长,同僚们又开始嫉妒他,诬陷他跟边境将领勾结,图谋不轨。这下子皇帝也生气了,把他下了大狱。

  府吏们到他家门口,急吼吼地就把他抓走了。这哥们儿吓得魂飞魄散,跟老婆说:“咱家在山东还有五顷良田,本来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我干嘛非得当官啊?现在落到这地步,连想穿件粗布衣服、骑个青驴在邯郸道上溜达都成了奢望。”说着就要拔刀自刎,幸好老婆眼疾手快给拦住了。

  跟他一起被抓的人都死了,唯独这哥们儿因为有人保他,捡了条命,但还是被投进了大牢。过了几年,皇帝查清了真相,觉得冤枉了他,又把他召回京城当了中书令,还封他为燕国公,待遇特别优厚。

  这哥们儿后来生了五个儿子,个个都有出息。他的孙子也有十来个,家族兴旺得很。这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啊,就像一场大戏,有时候风光无限,有时候又跌落谷底,但只要活着,就有翻盘的机会。

  两度跨越荒芜的边境,再度登上显赫的台铉,他出入于中外之间,像只优雅的鸟儿在台阁间翱翔。五十多年的时间,他一路风光无限,崇盛得就像那夜空中最亮的星。但这哥们儿,性格里颇有些奢侈和放纵,特别喜欢享乐。他的后庭里,歌声缭绕,美女如云,每一个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皇帝赏赐给他的良田、豪宅、美女、名马,简直数都数不过来。

  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开始慢慢衰老,多次向皇帝请求退休,可皇帝总是舍不得放他走。终于,他病倒了,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名医良药也应有尽有。在他临死之前,他上疏给皇帝说:“我本来就是个山东的读书人,以种田为乐。偶然遇到了圣明的皇帝,才得以位列官场。承蒙皇上厚爱,让我官运亨通,出外可以执掌大权,入朝可以辅佐皇上。多年来我周旋于朝廷内外,岁月如梭。我深感愧对皇上的恩德,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现在我已经年近八十,身体也日益衰老。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无法再为皇上效力了。我对皇上的恩德深感愧疚,只能永远告别这个圣明的时代了。”

  皇帝看了他的奏疏,下诏说:“你以卓越的才能,成为朕的得力助手。出外可以镇守边疆,入朝可以辅佐朕治理国家。这二十多年的太平盛世,全靠你的努力。没想到你病得这么重,朕深感痛心。现在朕派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去探望你,希望你积极配合治疗,好好保重身体。朕还期待你能康复,继续为朕效力。”

  然而,就在那天晚上,他去世了。卢生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还躺在客栈的床上,吕翁坐在旁边,主人蒸的黍米还没熟,一切都和梦里一模一样。他猛地坐起来,说:“难道刚才的一切都是梦吗?”

  吕翁对他说:“人生的舒适与满足,也就像这样罢了。”

  卢生沉思了很久,然后感慨地说:“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我现在都明白了。这是先生您用来抑制我欲望的方法啊。我怎么敢不接受您的教诲呢?”说完,他恭恭敬敬地向吕翁拜了两拜,然后离开了。


  (https://www.misongxs.com/xs/42796/21186.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