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捡漏王陆飞扬 > 第123章 小城故事(续二)

第123章 小城故事(续二)


“王老好!郭老好!晚辈陆飞扬,还请多多指教!”

  陆飞扬听了之后才知道,看起来年纪要大的郭王二人,只是瓷器的爱好者。不过,却没有失礼数。

  然后,陆飞扬才戴上了白手套,拿起桌上的一件叫做八方杯的瓷器仔细的观察起来,接下来还用到了放大镜、卡尺等工具。

  而一边的三位老人,则是喝着茶,一言不发的看着他鉴定,唯恐落下了某个环节。

  良久,装模作样的陆飞扬终于结束了自己的表演,喝了一口茶,理了理思路,说道:

  “三位前辈,我就先从这个八方杯开始吧,说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前辈们批评指正!”

  “这个杯子开口为八方形,圈足也呈八方形,所以被称为八方杯,它的口径为6.4cm  ,足径2.5cm  ,通高4.5cm;杯子里外均施釉,不过内壁釉层稍薄一些;开片符合宋代哥窑瓷器‘金丝铁线’的特征,开片较大的为铁线,小开片则为金丝,两者交织形成了均匀且无规则的网线;而杯口因釉层较薄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也符合哥窑瓷器‘紫口铁足’的描述”。

  “小陆,那这个八方杯就是宋代哥窑的了?”

  性急的王老不待陆飞扬说完,就问起了结果。

  因为,这件哥窑八方杯就是不久前他花了一万多元在地摊市场入手的。

  “王老,从造型、胎质上确实看不出差别,不过釉面上的缺点很明显。我们知道宋代哥窑瓷器釉质均匀光亮,晶莹润泽,胎体质朴致密,外型挺立大方,扣之瓷音清亮,抚之柔软流畅。而这个仿得还不到位,您看这里、还有这里,可见釉质晦涩,胎体厚薄不一,扣之音色浑浊沉闷,尤其是做旧的功夫还不到家,酸洗导致釉面受到了损伤,有的地方甚至已经脱釉,可见里面的胎体。”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件现仿宋代哥窑八方杯!”

  陆飞扬将杯子的几个主要缺陷一一指出后,才做出了结论,与李景德的一致。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华夏陶瓷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在传世瓷器中,哥窑以其风格独特的釉色和开片以及数量稀少为世人所珍爱。由于至今没有发现其窑址,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有如凤毛麟角、零碎有限,使传世哥窑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备受学术界和收藏界争议,并成为研究者和收藏家长期关注的瓷器品种。

  宋代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世的大约只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由于宋朝哥窑瓷器传世较少,交易记录自然也少,其中比较着名的还是1992年,在佳士得的一次拍卖会上出现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以1000多万港元的价格成交。

  虽然王老得到的这件八方杯虽小,但假如是宋代真品的话,一旦送到拍卖市场上去,陆飞扬估计成交价也应该是千万级别的了。

  当然,陆飞扬不会透露,自己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就有数件宋代哥窑瓷器以及不少于十件的后朝官仿。

  “唉,老李,这次我是打眼了!”

  听了陆飞扬和李景德的结论后,王老颓废的叹道,人一下子就像老了几岁。

  “所以啊老王,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你就别老想着捡漏了,真要想玩,来我这里就是,每件都可以让你上手的!”

  一边的李景德和郭老见了,忙着安慰他。

  这老王的两个子女都是生意人,做的还不错,加之自己退休工资也高,仗着也看过几本有关瓷器的书,和李景德这样的行家也多有走动,就想着捡漏的好事,经常在地摊市场转,被骗了多次还不自知。

  因为以前都是几百上千的损失,也就不当回事,而这次是一位常年在市场摆摊的朋友介绍的,才下决心掏出一万多块买了这件“宋代哥窑八方杯”,结果还是被骗了。

  可见,收藏这个行当的水是够深的,普通人除了当“肥羊”,哪有一夜暴富的机会啊。

  至于郭老拿来的另外一件瓷器是民国时期的,出自吉州窑的斗笠碗,无论是釉色、胎质、造型以及艺术水准都算不错,值得赏玩。

  另外一边,陈华他们几个也将陆飞扬买下的瓷器包括赠送的陶瓷都打包好了,于是,他们就告辞离开了古瓷坊。

  接下来,他们继续在古玩城的收购之旅,陆飞扬也成功的收到了几件不错的官窑瓷器。

  不过,在一家叫做有宝轩的店里,陆飞扬发现了今天最感兴趣的一件瓷器,可惜被老板当做镇店之宝列为非卖品,让他徒呼奈何。

  这是一件出自宋代磁州窑的梅瓶,造型特征为小口、圆唇、短颈、丰肩、体修长及圈足等特征。

  同时,磁州窑梅瓶还是古代陶瓷艺术的名贵品种,无论是造型之优雅,纹饰之秀丽,还是烧造之精美,都给人以无尽美感,以及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可谓美不胜收。

  陆飞扬知道,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非常有代表性的民窑体系,也是华夏着名的民间瓷窑之一,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因为窑址在今邯郸市的彭城镇和磁县一带,而磁县宋代叫磁州,所以才被冠以磁州窑的称谓。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随之就达到了鼎盛,南宋、元明清各朝仍延续生产。主要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着称,开创了华夏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为以上原因,加之陆飞扬收藏的磁州窑器物比较少,才对这件梅瓶格外上心,可惜人家不谈钱的事,根本就不给他机会。

  “老弟,快把你买的那串珠子拿来看看!”

  刚回到陆家老宅,陆晓成就催促着陆飞扬。

  在地摊古玩市场陆飞扬最后买下这串珠子的时候,他在一边嘀咕着,无非是说陆飞扬不识货之类的话,被一边的陈华听到了,和他打赌说陆飞扬买下的一定是好物件。

  所以,刚一进门,他就想兑现和陈华的赌约。

  “成哥,真的就是很普通的一串珠子,你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陆飞扬心里清楚这串珠子的价值,就连一边的陈华都瞧出了些许端倪,自然不想太过于高调。

  只是他没有想到,一向不言不语的陈华却和陆晓成拿这个立下了赌约,让他哭笑不得。

  “那好吧,不过无论你们谁输谁赢,都不能将最后的结果透露出去!”

  听说两人为这个打赌了,陆飞扬倒是不得不认真起来,让秦君感觉到自己今天真的有点得意忘形了。

  而陆晓成自是满口应承了下来。在他看来,陆飞扬估计是打眼了,害怕传出去呢。

  “老弟,这样行不行?”

  陆晓成一听陆飞扬马上答应了下来,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厨房,按他的要求,用脸盆打来了半盆热水,手里还提着一大瓶醋。

  “辛苦你了,成哥,差不多可以吧!”

  陆飞扬接过脸盆,放在客厅的茶桌上,然后将大半瓶醋倒进了热水你,用手搅动了几下,然后取出买来的手串放进热水中。

  过了十分钟左右,陆飞扬双手入水,手指小心的捻住一颗颗珠子,反复揉搓起来,几遍过后,众人看到盆里的水开始浑浊,珠子也慢慢有了变化。

  直到换了三盆热水后,陆飞扬才让陈华换成了冷水,手法依旧,直到十几分钟之后才站起身来,然后用准备好的棉纱小心的将水吸干。

  整个过程不仅缓慢,而且小心翼翼,似乎怕伤害了这串珠子一般。

  “大爷爷,请您看看这个如何?”处理妥当之后,陆飞扬将手串递给了闻讯从书房出来的陆满林。

  “应该是沉香,而且是最少见的奇楠沉香!我没说错吧,晓辉?”

  陆满林接过后感觉了一下分量,然后闻了闻气味,确认了下来将手串递回给陆飞扬。

  天然沉香味辛、苦、性温,归肾、脾胃、肺经。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沉香的记载: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能通经络、辟邪安神、解风水之邪毒,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等。无怪乎佛家中的大师坐禅也需先焚香,借助香的作用凝神聚气,才能安然入定。

  而奇楠是沉香中的魁首,它具有很强的蜡质感,入手较为柔软,而且有黏韧性,削下的碎片甚至可以捻成团。在常温下,比其他沉香更加芬芳,燃烧时会散发出明显的甜味,是香中的绝品。

  由于奇楠产量绝少,使得其尤为珍贵,在宋代,占城(今越南境内)奇楠就已经是“一片万金”了,哪怕到了今天,最好的奇楠仍然产自越南。

  而陆飞扬得到的这串,就是由产自越南的奇楠制成。

  “是的,大爷爷,不过关键的还不在这里,您再仔细看看吧!”

  见陆满林并未窥破其中的奥秘,陆飞扬并没有接过来,而是难得的卖起了关子。

  “哦,还有更奇妙的地方?”陆满林一听,知道一定是自己疏忽了什么,不仅仔细查看每一颗珠子,还用手小心的揉捏。

  “晓成,快去把我的放大镜拿过来!”

  片响之后,陆满林脸色一变,吩咐陆晓成道。

  “好的,爷爷,马上就到!”看到自己爷爷的表情,陆晓成飞也似的跑了进去,很快就取来了放大镜。

  “稀世珍宝,稀世之宝,真是太玄妙了!”放大镜下,珠子上的秘密显露无疑。

  “飞扬,你这真是在地摊上买到的?”

  良久,陆满林放下放大镜,问道。

  “是啊,爷爷,我亲眼看到飞扬买的。不过,我记得飞扬说过好像就是普通物件。”

  一边的陆晓成听了,马上站出来作证,还质疑陆满林的判断。

  “飞扬,这可是无价之宝,既然你得到了,就要好好保存它!”

  陆满林没搭理自己的孙子,而是叹息了一声,早些时候在电话里听弟弟说陆飞扬的好运气时,还觉得不可思议,一直不信呢,现在倒好,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了。

  “大爷爷,您能讲讲它的来处吗?”

  陆飞扬是凭借手串发出的宝光和神识的鉴定来确定的,并不知道里面的故事,而陆满林能鉴定出来,估计是知道的吧。

  “好吧,那我就给你们讲讲吧!”

  将手串还给陆飞扬后,陆满林示意大家坐下来,却对陆晓成说:“晓成,你去书房将那本《天下奇闻录》找来。”

  陆满林不说,陆飞扬或许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本书,待到陆晓成拿过来交给陆满林时,他才看到这是一本蓝色书皮的线装书。

  “喏,就是这里啦!”

  陆满林接过书后,翻到了一五二页,然后递给了陆飞扬。

  “丁亥秋,三宝太监自占城归,献奇木,有异香,上闻之,龙心大悦,遣人斫之,得念珠三,命刻《孝经》于其上……”

  陆飞扬轻轻的念着书中的内容,也觉得很是神奇,如此珍贵的东西都能遇到,自己的运气真是好呀!

  “大爷爷,请您跟我们说说呗!”

  虽然明白了,但陈华他们不懂这些。

  “丁亥,是明成祖五年,也就是1407年。这段话说得是这年秋天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航海归来,将从占城搜集到的沉香献给了当时的皇帝朱棣。这皇帝一高兴,就让人打制了三串念珠,也就是现在的手串,还命人将《孝经》微刻在珠子上,然后分别赐给了皇后和最喜欢的两个皇妃的故事……”

  听了陆满林的讲述,大家才知道这珠子还和大名鼎鼎的永乐皇帝以及郑和有关系。

  显然,这串珠子就是朱棣命人制作的三串中的一串,因为从微雕的文字里就可以知道。至于怎么流落到了民间,并且被人用胶封住隐藏起来,陆满林也无法解释。

  真是不虚此行啊!陆飞扬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也为自己的这次姑苏之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s://www.misongxs.com/xs/36224/21090.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