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大明风流 > 第1337章 未来已来(终)

第1337章 未来已来(终)


  锦绣二年春三月,一场引人瞩目的特殊会议在京城召开。

  说特殊,便是因为参与人员的特殊。除了朝廷官员之外,来自大明各地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被请到京城参与这场大会,这便是所谓的议政大会。

  参加议政大会的人员之中,三教九流都有。贩夫走卒,农夫渔民,砍柴放羊的,烧瓷烧炭的,杀猪卖肉的,砌墙打铁,纺织采茶,撑船赶车的等等,应有尽有。人数多达上千之众。

  这些平素根本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员第一次踏入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坐在了奉天殿上和文武官员同列。

  虽然此举被许多人斥之为失了体统,这些人也因为战战兢兢,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此次议政大会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收集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为之后户部牵头进行的大明行业制度规范的制定,全盘谋划大明行业布局都大有裨益。

  对张延龄而言,这次议政大会即便没有任何的实际的作用,那也是一次胜利。让各行业的底层百姓登上朝堂议事,这件事本身的象征意义便已经足够了。这对于抹平等级制度,缓解阶级矛盾,鼓励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有着难以估量的心理上的意义的。

  锦绣二年五月,王守仁提出奏议,全面修订大明会典。将已经运转如意的政务改革的成果列入其中,作为法典制度执行,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并提出在会典之中增加商贾贸易纠纷等条款,以适应新时期的现状。

  此举得到张延龄的支持,皇帝朱台浤当月下旨批准。王守仁亲自担任编纂,集结人力进行修订编纂。

  六月,有谣言在大明流传,说皇帝朱台浤意欲追授其父朱寘錖为太上皇。违背当初即位时诺言,意图反悔。

  七月,朱台浤封朱清仪为永宁公主,准其弟朱台濠继宁王爵位,为庆平王。十五日,朱厚照忌日,朱台浤文武官员拜祭康陵,于康陵拜祭现场宣布旨意,改名为朱厚炜。

  朱厚炜这个名字群臣皆知,那是弘治皇帝和张太后的第二个儿子的名字。只不过生下来一岁便夭折了。朱台浤改名朱厚炜,意思再明显不过。表明他遵守承诺,以先皇次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以粉碎外边的流言。

  八月十八,就藩彰德府的赵王朱佑棌联合当地守军,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发檄文讨伐朱台浤窃取皇位,斥张延龄张仑等为逆臣贼子。军改引发地方将领不满的情绪乘机爆发,延绥山西等地有人起兵响应。汇聚上万兵马,声势浩大。起兵十日,攻克洛阳。

  九月初一,朱佑棌在洛阳称帝。自称大明正统,号召天下军民归顺于他。

  八月二十三,大都督府发出命令,令水军一万人,京营兵马三万人组成平叛大军。徐延德陈式一霍世鉴等人率领的大军于,九月十六抵达洛阳。次日火炮轰城三日,九月十九轰碎洛阳东门。平叛大军攻入洛阳,霍世鉴突入皇宫活捉朱佑棌及其子朱厚煜及其家族成员。此次叛乱持续一个月便被彻底扑灭。

  朱佑棌朱厚煜父子,连同叛将及其亲眷三百余人押赴京城。数日后,朱佑棌父子及参与叛乱将领三十七人被斩于西市,家眷发配充军。

  锦绣二年十一月,刑部尚书刘璟上奏建议地方藩王全部来京城居住,不得就藩封地。但此奏因靖海王反对而未能被准许。

  锦绣二年过去,是年,大明财政收五千六百万两,恢复弘治初期水平。裁军五十万完成,全大明在册兵马一百零七万,增火器营十五营。

  是年,大明新增人口七十九万。全年造船只六百七十七艘,其中海船三百二十艘。市舶司统计,全年海贸进出口货物总价值八千万两。市舶司上缴海贸税四百万两。

  ……

  锦绣三年七月,南京府一名叫做李阿兰的妇人改造了一辆纺车。此纺车将原来纺织棉麻丝的效率提高了十倍。这个几乎是不起眼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张延龄当着十几名官员的面大叫起来,高兴的雀跃了起来。

  所有人都觉得好笑,大都督居然为了这么一件事而如此的高兴,令人费解。

  他们哪里知道,这正是张延龄等待的质变。印度大陆的庄园大量种植棉花,低价运回大明,经过大明转手织成棉布之后再出售,获利颇丰。但原料多,纺织效率低,造成原料的积压和成本的提高。终于有人做出了纺纱机器的改良,这便是极大丰富的生产物资催生了生产工具的提升,从而让生产力和生产资料进行匹配。

  这正是张延龄一直等待的转变,极大丰富的基础原料一定会催生出改变效率的生产工具,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个小小的纺机的改良,或许便为一场生产力的革命拉开了光明的一角序幕。

  张延龄当即专程赶往南京府,接见了那名纺纱女李阿兰,授予她巾帼英豪的称号,奖励她一千两白银,并将改良后的纺纱机命名为张阿兰纺机。随即,张阿兰纺纱机被大力推广开来,处理棉花原料的速度快了十倍。

  九月里,南京府落第秀才卢廷兰念及夫人织布辛苦,琢磨一个月改良了黄道婆织机,织布效率提高了五六倍。消息传出,纺织业轰动之极。张延龄大喜,命人前往验证之后,重赏卢廷兰。并破格录其为工部纺织司主事,专司织机改良。

  十月,西山兵工厂火药作坊配置出高爆火药,威力巨大。

  十二月,广州府纺织工坊主刘大用造出了水力纺织机,方圆十丈,可供十余人同时织布,效率更佳。

  ……

  ……

  锦绣四年十一月,工部侍郎徐杲在冶炼锻造工艺提高之后,根据张延龄提供的思路,在西山野狗岭造出了第一座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动能的装置。只是体积庞大,如一栋房子般大小。

  皇上率文武百官前往观摩这个庞然大物,当看到炭火烧沸之后,蒸汽催动巨大的转轴带动了前方一个打铁的数百斤的大重锤轰隆轰隆上下砸落的时候,众人都讶异不已。

  张延龄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心里一点也不嫌弃这东西的粗陋和低效率。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虽然它看起来是如此的可笑,耗费了五万两银子的巨款才造出来这么个东西来。但它的出现,是跨越有和无的界限,便是跨越了一大步。便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那是一个张延龄梦寐以求的新时代。张延龄本以为会等待很久,但现在看来,十年之内,一切便将天翻地覆。因为大明的土地上已经兴起了热潮,各种技术的革新改良应接不暇,就像遍地的花朵一般,目不暇接。

  量变引发质变,在不断盛开的花朵之中,便会诞生美不胜收的花朵,香味扑鼻的花朵。

  张延龄已经可以坚信,工业革命的浪潮一定会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兴起。世界和历史将因此而改变,未来也将因此而改变。


  (https://www.misongxs.com/xs/3404/100690237.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