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 第432章 班师与论政

第432章 班师与论政


朱靖垵在狼居胥山封狼居胥,并同蒙古各部成功会盟的消息,被用快马迅速传回关内。

然后,第一时间便被送入了京城,准备向皇帝报捷。

养心殿内,朱简灼躺在病榻上,额头上敷着一块白色的丝帕,他的脸色蜡黄,满是病容。

就在前几日,朱简灼熬夜批阅奏章,偶感风寒,再次病倒。

几天的药吃下来,却也始终不见好,只能是就这么将养着,让他慢慢恢复。

正因为如此,最近一段时间,政务便暂且交由了内阁和司礼监来暂且负责处理!

除非有相当要紧的事情必须由皇帝决断,那么才会上报,否则的话,王顺和杨和可自决之。

不必叨扰朱简灼养病。

这一日,朱简灼才刚睡下。

皇后刘氏轻手轻脚的为他掖了掖被子,生怕吵醒了朱简灼。

老朱的身体不好,觉浅,稍有动作,便有可能将他惊醒。

他好不容易才睡着的,若是惊醒了,不免又是一阵难受。

刘氏看着自己丈夫脸上的病容,眼神中满是关切和心疼。

之前的时候,他们朱家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一家人的生活却尚且也算富足。

可现如今,朱家虽富贵已极,可自己的丈夫却是经常积劳成疾病倒,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自己的儿子更是常年领兵在外,经常是数年不得一见。

刘氏忍不住有些怀疑,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她不明白,男人们到底要多大的权势富贵,才会满足啊?

就在刘氏望着自己丈夫的病容,怔怔出神之际,殿外响起了一阵轻巧的脚步声。

宫内的规矩大,太监宫女们走路也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力求一个姿势好看且脚步声要小。

并且速度还不能慢了!

脚步声刚停下,旋即便是一名小太监的询问声。

“杨公公怎么来了?可有要事?”

“陛下刚睡下了,皇后娘娘交待了,若无要事,不得打扰。”

拦住杨和的人叫做李怀,是皇后刘氏身边的心腹太监。

地位很不一般!

当然了,若他只是一个普通太监,肯定是不敢就这么阻拦杨和的。

杨和闻言,并不恼火,只是轻声开口说道。

“是关外传回来的捷报,咱家在司礼监那边刚接到消息,不敢怠慢,第一时间便来回报陛下了。”

“有劳李公公代为通传!”

李怀的地位虽然高,但杨和也不是吃素的。

虽然他不至于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同李怀这个皇后的心腹翻脸。

但这并不妨碍他暗戳戳的扎一下李怀的心。

他杨和现在可是司礼监掌印,号称内相的存在,哪怕是内阁首辅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的。

你李怀一个只会伺候人的奴才算什么东西?

李怀闻言,点头表示明白。

不知道他是听懂了杨和的暗示装单纯,还是压根没听懂的真单纯,应了一声,便准备去通传。

但就在这时候,觉本就很浅的朱简灼已经自己醒了。

他揉了揉昏沉的脑袋,干脆高声说道。

“进来吧,关外捷报?可是太子要回来了?”

朱简灼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禅位荣养了。

他琢磨着,等自己禅位之后,第一时间便要先回一趟广西老家,在广西那边的老宅住上一段时日。

人啊,往往年龄越大便越怀旧。

朱简灼也是如此。

当然了,这也有朱简灼从小在广西长大,有些不适应北方的环境有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朱简灼身体频繁抱恙,和他不适应北方的环境估计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他若是能返回广西修养,即便不吃药,身体也肯定会好转很多。

杨和闻言,和李怀一起从外边走了进来。

他将手中的急报呈递给了朱简灼,然后下拜说道。

“奴婢不知陛下安寝,叨扰了陛下休息,实在罪该万死,还请陛下治罪……”

朱简灼闻言,先是猛然咳嗽一阵,旋即开口说道。

“无妨!”

“朕本来也没太睡着,稍微眯了眯而已。”

刘氏上前几步,亲自为把他搀扶坐起,并在背后塞了一块枕头。

朱简灼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笑了笑说道。

“有劳皇后了!”

刘氏闻言,摇摇头说道。

“臣妾不幸苦,只是陛下如今身体抱恙,国事可以先放放,还当多多修养,保重身体才是。”

朱简灼笑了笑,没有和刘氏争执的意思。

两人老夫老妻数十年,他当然知道刘氏是为了他好。

“皇后所言有理。”

随意应了一声,朱简灼翻看起了手上的捷报。

很快,随着翻看捷报,他的脸上露出一个发自真心的笑容。

“好消息啊!”

“靖垵已经派兵收复了贝加尔湖,并准备将贝加尔湖改名北海,然后还在狼居胥山,完成了和蒙古诸部的会盟,敲定了大明将来控制草原的基础。”

“很快,靖垵就要带兵班师回朝了。”

说到这里,朱简灼脸上的笑容越发明显。

“好啊,好啊,靖垵快要回来了。”

“朕身上的这幅担子,终于也能有人帮着分担一下了。”

皇后刘氏也是忍不住面露笑容。

“靖垵终于要回来了,他孤身一人在关外,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好睡好,不知道瘦了没有……”

身为一个母亲,她真正在乎的并非孩子的功业,而是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她看来,只要朱靖垵的身体健健康康的,那就比什么都强。

朱简灼闻言,笑着说道。

“靖垵虽是率军远征塞外,但他身边又不缺伺候的人,放心吧……”

说着说着,朱简灼又忍不住一阵咳嗽。

在咳嗽完之后,朱简灼又开口说道。

“等靖垵回来,便先让他监国。”

“等到年节时分,朕便禅位于他。”

“等到禅位大典之后,皇后随朕回一趟广西如何?”

刘氏闻言,点点头说道。

“自宣武元年咱们从广西出发抵达广州,便再也没回去过。”

“如今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也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也不知道咱们家的那座老宅现在怎么样了……”

刘氏对于家乡也是思念的紧。

因为,她同样也是在广西出生,长大,结婚,生子……

她的人生中,几乎全部的重要时刻都是在广西,在那座朱家的老宅中发生的。

她怎么可能不想家?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眼神中的思念。

朱简灼琢磨着,自己退位之后,要不要干脆在广西修一座行宫,用于养老呢?

至于说修行宫会耗费民脂民膏?

怎么,他老朱辛苦了半辈子,到老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

大明宣武七年七月底,在结束了会盟草原诸部的事情之后,朱靖垵率部踏上了班师回朝的道路。

在班师回朝的过程中,朱靖垵顺路去了一趟杭爱山,也就是燕然山,重现了一下当年大汉勒石燕然的壮举。

在勒石燕然之后,朱靖垵带队继续向南。

八月底,明军抵达了绥远城。

朱靖垵下令大军在绥远城修整,一个月的辛苦跋涉,明军上下都很疲惫,急需修整。

一连修整了五天,明军开始继续南下,九月初,大军回到了大同。

然后便转向京城,准备返京。

等时间到了九月中旬,朱靖垵带队抵达了京城。

他骑在马背上,眺望远方那座高大雄伟的城墙,眼神中满是疲惫。

自今年年初,朱靖垵率军前往山西,主持忻州之战算起,直到现在的九月中旬,朱靖垵一直在奔波劳累,未曾休息。

八九个月的奔波下来,朱靖垵明显清瘦了许多,脸颊越发的棱角分明。

在路上的时候还好,朱靖垵心中有事,虽然累,但也没觉得。

如今终于回京了,朱靖垵那根一直紧绷着的弦终于松了下来,瞬间,浓浓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袭来,几乎要让他坚持不住。

但是,朱靖垵最终还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口招呼道。

“回京!”

他的话音落下,大军继续开拔,向着京城的方向行去。

很快,大军便行至了德胜门外。

德胜门的城门大开,城门楼上,黄罗盖伞,团龙大旗,皇帝的仪仗展开,就这么展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朱简灼在得知自己儿子今日班师回朝的消息之后,早早的便带人来到京师城门外等待,准备迎接自己的儿子凯旋。

朱靖垵的这一战,直接扫平了草原,让草原各部均臣服于大明。

这可是当年就连朱元璋和朱棣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对于大明而言,这件事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简灼才会亲自来到北京外城的城门楼上,迎接自己的儿子凯旋。

朱简灼站在城头,远远望到大军即将归来,他开口对一旁的杨和说道。

“杨和,命人准备一下,朕要亲自去城门口迎接太子。”

杨和闻言,不敢拒绝,点头说道。

“喏,奴婢明白!”

旋即,他便去安排了。

很快,朱简灼便亲自出现在了城门口,继续远眺西方。

朱靖垵骑在马背上,策马而行,也是注意到了城门口的一幕。

他的脸色稍有动容,然后开始催促胯下的战马加速。

很快,他便带着亲卫纵马奔行,来到了城门口。

然后,朱靖垵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自己父皇面前,单膝下拜道。

“儿臣班师回朝,有劳父皇相迎,实在惶恐。”

朱简灼闻言,一边伸手将朱靖垵搀扶起来,一边笑呵呵的说道。

“快起来,靖垵快起来!”

“这次你率师远征,为大明,为天下扫平北方鞑虏,可谓是有功于社稷,父皇自该亲自出城相迎……”

看着自己儿子清瘦了许多的脸,朱简灼满是感怀的说道。

“靖垵这次着实是辛苦了,竟然清瘦了这许多。”

朱靖垵闻言,只是摇摇头说道。

“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

朱简灼十分欣慰的用力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然后开口说道。

“哈哈,好啊,好啊!”

“走吧,随父皇入城吧……”

朱靖垵应了一声喏。

再安排了军队在京城外的校场内扎营修整,并安排人为军队准备酒肉金银以做犒赏之后,朱靖垵随着朱简灼上了车驾,然后向京城内行去。

车驾上,朱简灼开口询问道。

“靖垵,现在蒙古各部也算是平定了,接下来你对如何治理草原,可有什么想法?”

朱靖垵闻言,先是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说道。

“首先就是要保证军事安全,儿臣准备要在草原上,沿着河流和水源,每隔一段距离修筑一座堡垒哨所,派遣兵马驻扎。”

“然后,将这些单个的堡垒串联成线,编制成网,将草原彻底锁住。”

之所以要在水源旁修建堡垒,则是因为草原虽然广阔,但人如果想要生存,那么,就离不开水源。

明军只要能控制住水源,就不怕草原上有人造反。

这招虽然简单粗暴,但却绝对有效。

至于为什么历朝历代不用这一招?

怎么说呢,不是不用,而是用不起。

要在广阔的草原上修建堡垒稍多,并进行驻军,成本实在太高。

以农业时代的国力基础,很难担负的起这样的消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初时候,大明在长城沿线设立的大小卫所了。

明初国力强盛的时候,大明确实是凭借这些大小卫所,对草原有了一定的掌控力。

最起码,靠近长城沿线的草原部族,如朵颜三部等,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但是,等到大明的巅峰期一过,宣德便开始缩边,放弃这些大小卫所了。

原因为何?

说白了,还不就是成本太高吗?

而现在的大明之所以有力在草原上修建大量的堡垒哨所,并准备驻军,那是因为现在大明已经开始进行工业化改革了。

正是有了工业化后的国力支撑,大明才能在草原上这样大兴土木。

朱简灼闻言,微微颔首,然后继续询问道。

“然后呢?”

朱靖垵也没有卖关子,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在保证军事安全之后,其次便是文化上的同化与经济上的甜枣。”

“在修建哨所要塞的同时,儿臣还建议在草原上进行汉化教育,宣扬儒家的思想,以保证即使将来大明在军事上的手段失去威慑,文化上的吸引力依旧能够让草原再不会脱离大明的控制。”

“而在经济上,儿臣则是建议朝廷拨款专项资金,在扶持草原上的养殖业种植业采矿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让草原各部的生活方式,尽快从游牧该为定居。”

养殖业不必说,后世的内蒙古的养殖业是相当发展的,外带养殖业的一众附加产业,为内蒙古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及税收。

种植业也是同样的道理,玉米土豆甜菜等作物的推广种植,才是让草原各部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

而采矿业自不必说,后世的历史证明,不管是内蒙还是外蒙,矿产资源都是相当的丰富。

即便其他产业全部都停摆,光是采矿业只要能发展起来,也足以养活现在蒙古各部加起来不到二百万的人口了。

而采矿业想要发展,铁路则是重中之重!

否则的话,即便矿石能开采出来,运输也是一个大麻烦。

“等到草原各部的生活方式改变,汉化进行到了一定程度,到时候,朝廷再行对草原设府置县进行直接管理。”

朱靖垵后续补充了一句。

他相信,只要自己上述的设想全部完成,那么草原就将真正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于说蒙古王公?

呵呵,到时候他们也就不重要了。

朱靖垵想怎么处理他们,就能怎么处理他们。

朱简灼闻言,也是满意的点头。

“靖垵所言有理,此事便按照靖垵你的意见来处理吧。”

像是想起来了什么,朱简灼忽然开口说道。

“对了,靖垵你休息几日,便准备接旨监国吧,等到今年年节过后,朕便正式禅位给你,然后回广西老家养老去。”

朱靖垵闻言,有些没反应过来。

但他还是开口说道。

“父皇何必着急禅位?儿臣惶恐!”

朱简灼闻言,只是摇摇头说道。

“不要推脱,朕是认真的。”

“朕现在的身体是真的扛不住那每日里繁杂的政务了,你趁早继位,朕趁早去养老,也能多活些时日。”

朱靖垵闻言,也就不再推脱,而是开口说道。

“儿臣遵命!”

朱简灼见此,这才满意的颔首。

然后接着说起了别的话题。

“对了,山西方面的几家晋商上奏朝廷,想要他们自己出资金,朝廷这边出技术,众筹修建一条连通太原和京城的铁路。”

“靖垵你觉得朝廷应该答应他们吗?”

朱靖垵闻言,表情先是错愕,旋即便反应了过来,沉思许久之后,点头说道。

“可以答应!”

“铁路修通之后,营收可以按照出资比例给他们分红,但铁路的所有权必须归朝廷。”

“并且,紧急时刻,朝廷可以无条件征用铁路。”

自从连通京城和天津的铁路修通之后,铁路这个东西便算是进入了天下人的视线之中。

很多嗅觉敏锐的人,都已经意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南方那边有江河湖泊可作为水路运输,对于铁路虽然重视,但不至于感到急迫。

可北方就不同了!

受自然环境限制,北方的商路大多走的都是陆路,这个成本可要比水路高多了。

修铁路对北方来说,是一个相当迫切的刚需。

山西的那群晋商作为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商人,自然不会坐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飞走。

是故,他们联合起来找上朝廷,想要出资修建这么一条铁路。

而对大明朝廷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现在大明朝廷正在全力支持连通南北两京的铁路线,无力再修别的线路。

如果这时候,地方的商人士绅能站出来,表示愿意出钱修铁路,对朝廷来说有利而无害。

就拿晋商们准备凑钱出资修建的京太铁路来举个例子。

首先就是铁路修建需要大量的工人,可以吸收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维持社会稳定。

其次,是京太铁路修通之后,可以极大的促进大明的华北重工业中心的重工业发展进程。

如果说在铁路修通之前,山西的煤和河北的铁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大明想要发展重工业,如何运输原材料就是最大的问题。

那么,在铁路修通之后,山西的煤和河北的铁就会结合起来,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到时候,大明在河北和山西的一系列重工业基地,发展进程都将走上快车道。

第三,便是在京太铁路修通之后,会极大的促进铁路沿途的经济发展,山西和河北的经济都将腾飞。

除此之外,修铁路在政治上,军事上也是有着一系列的隐形好处。

对此,朝廷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

至于说铁路分红?

怎么说呢,毕竟修铁路的钱是由人家晋商出的,那么,铁路分红自然是应该给的。

白嫖要不得啊!

当然了,朝廷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钱修建铁路,进而避免民营资本干涉重要国有资产。

但是,朝廷如果是通过发现债券来修铁路,那么地方上的士绅商贾所出的只是钱。

可朝廷如果是允许地方士绅商贾来凑钱集资修铁路,那么,士绅商贾为了铁路能尽快修通,那就不是只出钱,而是也会出力了。

不用朝廷出面,这些出了钱的士绅商贾,就会自发摆平所有挡在铁路修建前的困难。

比如说征地问题……

别看现在大明为了解决征地问题,干脆让铁路从孝陵旁边过,想要借此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让朝廷可以名正言顺的征地。

但是,现在大明修铁路的时候,征地依旧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负责征地的相关官员都快愁死了!

但是,如果地方的豪商士绅肯在征地问题上配合朝廷行事,那么大明再要征地,阻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嗯,只出钱和出钱出力,那肯定是两回事。

再说了,等铁路修通之后,朝廷还可以出台,类似于铁路股权转让朝廷拥有绝对优先权,且在一定年限之后,朝廷可以无条件出资收回铁路股权的法案。

事实证明,只要你肯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本章完)


  (https://www.misongxs.com/xs/3394/118487070.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