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火炮和轨道马车
推荐阅读:重生之资本传奇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炮火弧线 小轩窗,玉珠忙
前装滑膛燧发火铳发展到自流引药这一步,在朱由检看来已经达到巅峰。
有前装这个动作限制,这一类火器的射速最快也就能达到六七发每分钟。
想要进一步提高,只能改为后装火铳。
这也是朱由检把自流引药燧发火铳确定为第二代火铳后,下一代研发目标就定为后装火铳的原因。
甚至在他看来,普通的后装火铳还不够,要把滑膛铳管改为线膛铳管,进一步提高威力——
这也是后装最大的优势,可以更方便地装填各种弹药,而非局限于米尼弹。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在他的指点下开发出箭形弹和锥形弹。使用米尼弹的前装线膛火铳相比滑膛火铳优势并不大,朱由检已经打算跳过这一步,直接发展后装火铳。
第一种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后装火铳是什么呢?
就是大名鼎鼎的德莱赛针发枪。
它的旋转后拉枪机,直接启发了一系列后装枪械,直到后世仍广泛采用。
朱由检为了启发吕祥等人绘制的毛瑟式旋转后拉枪机草图,就是基于它发展出来的,而且更加完善,没有了漏气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制造难度也较高,远胜此时的前装火铳。
再加上现在没有自动膛线机,拉制膛线非常困难。朱由检对它的定位是补充火器,等待发展成熟。
同时,他更期待的是雷汞出现,摆脱燧发打火这种不靠谱的击发方式。
无奈他只记得雷汞是硝酸汞和什么东西反应而成,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东西。现在装备院也只制造出硝酸汞,没有摸索出雷汞来。
负责此事的官员和工匠正在努力用各种东西试验,以求制造出雷汞,像薄珏一样被封爵。
比他们更急着期望雷汞出现的,其实是吕祥。
在皇帝提出纸壳定装弹、以及用击针击发雷汞、摆脱燧发点火后,吕祥顿时明白,他设计的后装火铳想要装备,还要等雷汞发明出来。
再想到自己设计的迫击炮、箭式榴霰弹引信,也都需要雷汞才能更好地击发,他就更期待雷汞能够发明出来了。
吕祥在心里面已经决定,要对火药研究所提供更多的支持,让他们早日研究出雷汞。
——
在观看了吕祥研制的后装火铳后,朱由检又看到了吕祥在自己指点下,基于虎蹲炮研制的迫击炮。
因为之前他画出的草图,这种迫击炮已经在身管、两脚架之外,有了座板为依托。而且脚架也有了改进,更便于调节射界。
炮弹尾部有四片环状尾翼,可以固定丝绸药包。通过调整药包多少,改变威力和射程。
不过因为没有底火,炮弹在装入炮管后,还需要点火击发。射速相比后世的迫击炮自然比较慢,而且木制引信可能不会爆。
所以吕祥制造的箭式榴霰弹,自然不能在此时大量装备。因为它的制造成本太高,每一次哑火都是损失巨大,就算是大明也无法承受。
现在的迫击炮主要用的是霰弹,打击近距离的敌人。
还有就是铸铁弹体榴弹,像手榴弹一样使用预制破片弹体。即使哑火损失也不太大,大明能够承担住。
朱由检对于这种火炮很是满意,下令把60、80毫米的轻型迫击炮装备于支援保障中队,战时加强给步兵中队,提高作战能力。
更大口径的迫击炮则装备在大队等级别,摸索使用方式。
他对迫击炮的要求,就是进一步降低重量,满足近距离所需。
更远距离的火炮,则是吕祥制造的后装炮,它是基于佛郎机炮而来,被朱由检命名为吕氏炮。
不过军中试用后,更多地按照此时的习惯,称之为吕公炮。对制造出这种火炮的吕祥,亲切地尊称为吕公。
朱由检得知这个情况后,同样把吕氏炮改称为吕公炮。让吕祥的地位,又进一步提高。
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吕祥和装备院的工匠经过一年完善后,彻底定型的吕公炮,有30、50、75、100、125五种口径。
朱由检看着最小的30毫米口径火炮,皱眉道:
“这么小的口径,好用吗?”
“它在战场上的作用是什么?”
吕祥对此回道:
“军中佛郎机炮多有25到28毫米口径,他们需要这种小炮代替原有的佛郎机炮。”
“而且相比二三十毫米的城墙火铳来说,小炮更重容易制造,威力也不逊色。”
“使用的两脚架或三脚架也和城墙火铳相同,完全能替代城墙火铳。”
细数这种火炮的优点,建议用它取代城墙火铳。
相比铳管细长、制造难度较高的城墙火铳来说,后装吕公炮的口径更大、装药更多、能发射更多的霰弹,近距离威力极为出色。
而且在使用旋转闭锁后,它的漏气现象减轻了很多,远距离威力同样很大,加长倍径后在射程上不逊于城墙火铳。
朱由检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也明白了为何大明守卫长城和城墙的士兵喜欢使用佛郎机铳,它在很多方面,确实比重量大、射速低的城墙火铳更出色。
再想到城墙火铳在历史上也没有存在很长时间,他下令道:
“城墙火铳和狙击火铳合并,作为重型狙击铳研制。”
“朕之前提到的后装线膛火铳,就可以研制20毫米的。”
“同时也要摸索一下,把使用木托的箭形弹,用于线膛火铳。”
允许这种小口径吕公炮装备,代替昙花一现的城墙火铳。
吕祥闻言大喜,又请求用这种火炮,代替原有的小号佛郎机炮:
“嘉靖、万历年间制造的佛郎机炮,多是用铜制造。”
“臣以为可以用这种铁炮,回收佛郎机铜炮。”
这是他受皇帝回收铜钱、铜器铸炮的启发,想出来的办法。
大明各地装备的铜佛朗机着实不少,如果都用铁炮取代,能回收很多铜料。
朱由检见吕祥连财政因素都考虑到了,对他更加满意。又嘱咐他一定要严把质量,让换炮的士兵满意。
其实不用他说,吕祥对这点就抓得很紧。再加上新式火炮使用的子铳、药包都定量,胡乱装填的炸膛风险降低了很多,军中很欢迎这种新炮,抢着请求装备。
若非如此,吕祥也不会应他们所请,制造30毫米火炮。
30毫米往上,就是50毫米,到了这一级别,就不能只用两脚架、三脚架固定了。
吕祥按照皇帝的提示,制造了开脚炮架和车轮,可以用马拖曳。
朱由检看着演示更加满意,认为这种火炮适合野战。
因为定性为野战炮的关系,吕公炮现在的最大口径就是125毫米。再往上子铳的重量很大,士兵搬运和装填都很困难。
而且加上炮架后总体重量也太大,很难用马匹拖曳。
朱由检对此皱了皱眉,让装备院和太仆寺合作,培育专门的挽马、摸索拖曳方式。同时更期望出使泰西的孙元化等人把橡胶树带回来,制作橡胶轮胎。
然后是红衣大炮和舰炮,朱由检对此所知不多,只是让工匠仿制,尽量提高威力、降低铸炮成本。
他对这种火炮的主要改进,也是在运载方式上,就是之前在观看棱堡攻防战时,提出的轨道炮车。
在装备院和太仆寺等衙门一起研究了半年多后,逐渐确定了轨道的可用性。
不过在城墙上使用的火炮轨道上,他们没按皇帝说的用铁轨,而是用木制轨道。只是在一些容易损坏的地方,才包裹上铁皮。
朱由检对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很是赞赏,又有些担心地道:
“这种轨道能用吗?”
“能否承载红衣大炮?”
太仆寺卿陈奇瑜道:
“能用,而且好用得很。”
“现在把红衣大炮在城墙上移动,已经容易多了。”
“而且还能用马车运载士兵,太仆寺打算在京城修建一条轨道。”
这个表现的好机会,陈奇瑜算是抓住了。他在得知皇帝要视察火器研究进展后,就把和装备院联合研制的火炮轨道,同样在这展示。
朱由检听到果然来了兴趣,让陈奇瑜演示。
陈奇瑜当场命人铺设了一小段轨道,演示红衣大炮在上面的移动。
而且还用马拉车,让士兵坐上去运载。使用敞开的平板车,能左右各坐一人。
朱由检对此赞了几声,说道:
“可以在京西修建一段轨道,方便京城和诸王府、大学城的往来。”
“昔年秦始皇统一天下,首先定的就是车同轨。这种轨道的间距,确定下来没有?”
陈奇瑜对此回道:
“城墙上道路狭窄,而且火炮的宽度也不大。”
“臣和工部的诸公认为,600毫米或800毫米都可以。”
“1000毫米勉强也行,但是铺设双轨和转弯就不太方便了。”
这三种轨距,都是朱由检让试验的,他听到后问道:
“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选择哪种轨距?”
陈奇瑜犹豫了一下,回道:
“臣等以为,可选择800毫米轨距,使用一匹马拉车。”
“再定一种宽轨,用两匹马拉车。”
把皇帝让他们选的一种,确定为了两种。
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道:
“800毫米可以,能用作火炮、矿山轨道。”
“宽轨你们打算选择多少,用两匹马拉车运什么?”
他对此是没有什么意外,因为后世除了1435毫米标准轨距外,762毫米等轨距同样广泛使用。
800毫米轨距,就是和762毫米接近的一种,他认为可以接受。
这种轨距在他看来已经能承载两米多宽的车辆,满足此时所需。所以他之前并没有提出更宽轨距,而是打算等窄轨成熟以后再发展。
没想到太仆寺的心很大,现在就想用宽轨。
陈奇瑜向皇帝道:
“800毫米窄轨最多能承载两米多的车箱,更宽会不稳当。”
“这种车辆中间设一个过道,左右两边各坐两人都要挤。”
“而且车辆还不能太大,否则一匹马拉不起来。”
“臣等合计之后,认为两匹马拉车更适合,轨距也要更宽。”
这是大明众多的人口数量决定的,陈奇瑜等人一开始就看不上窄轨,认为宽轨更合适。
朱由检想了想后世的公交车,宽度大多在两米五到三米,两米出头确实有点窄。
所以他就问道:
“800毫米轨距不能承载两米五的车厢吗?”
“1000毫米轨距行不行?”
陈奇瑜对此回道:
“1000毫米也不行,除非换用陛下说的工字型铁轨。”
“但那样成本就高了,不如再加宽点,使用更宽的轨距。”
“臣等造出的车厢,宽3600毫米,过道宽750毫米,每个座位宽475毫米,左右各三个座位,能并排坐六人。”
“而且还能用双层车厢,上面也能坐人。”
命人把双层车厢拉出,呈给皇帝观看。
朱由检见他们连双层车厢都造出来了,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连双层客车都搞出来了。
不过想想京城这么小的地方,人口就接近百万。他对陈奇瑜等人的选择也能理解,因为需求在这里。
这么昂贵的铁轨,还要用两匹马拉,不使用双层车厢多拉些客人,何时能收回成本?
所以他颔首道:
“这种车厢的轨距是多少?”
“最大能承载多宽?”
陈奇瑜见皇帝认可这个,当即高兴地道:
“陛下提出的工字轨非常稳定,只需要1400毫米就能承载这么宽的车厢。”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臣等以为可用1600毫米规矩,正好是800毫米的两倍,两种轨距并用。”
“车厢的最大宽度可以定为四米,是800毫米能承载的近两倍。”
“陛下出行之时,可以用更宽的车厢,乘坐更加舒适。”
这个马屁,拍得朱由检很舒服。
他是想把铁路限界定得宽一点的,以便后世运输火箭之类的大件物资,所以他貌似欣喜地道:
“这种轨距的铁路限界,就和公路车道宽度一样,确定为四米。”
“从轨道中间开始数,左右各两米不得有阻拦物体。”
“两条复线之间,也要隔开安全距离,防止车厢碰撞。”
让陈奇瑜等人,根据这个数字,确定1600毫米轨距的铁路限界等标准。公路车道宽度标准,也要和它统一。
至于800毫米轨距的铁路限界,被朱由检定为最大2.8米。方便将来由木轨换为铁轨后,承载更宽的车厢——
至少要能左右各放两个座位,运载更多客人。
(762毫米轨距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宽2800毫米。
书中800毫米轨距的规格和它大体相当,只是采用整数更方便计算。
762毫米轨距的铁路以前很常见,河南修了一千多千米,东宁岛上运载甘蔗、蔗糖的五分车修了大约三千千米)(本章完)
(https://www.misongxs.com/xs/28318/20652.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