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皇明圣孙 > 第259章 与近代步枪的差距

第259章 与近代步枪的差距


清晨。

    金色的阳光如绸带般轻轻洒落,给皇宫披上了一层少见的色彩。

    今天朱雄英接到了一个小任务,与代表陆师的李景隆和代表水师的马三保一道,一起去兵仗局,根据征安南之战里火器的实际使用情况,去提一些改进意见,并且朱雄英本人,还要根据现在大明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未来能够从虫洞里获得的设备,来规划兵仗局产能的发展方向。

    穿过一道道宫墙与长廊,他们终于抵达了兵仗局的门前。

    只见一位身着锦衣、头戴乌纱帽的少监早已在此等候,见到朱雄英,他连忙跪地行礼,声音中透着恭敬:“拜见吴王殿下。”

    朱雄英微微颔首,示意他起身,目光却已越过他,投向了兵仗局内部,那里,是无数匠人日夜劳作的地方,是他们为大明制造火器的地方。

    少监不敢怠慢,连忙在前引路,转过一面墙,终于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场地,这里,不算大量的学徒,足有数百名匠人正忙碌地操作着各种工具,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之所以产能不能扩大,场地不能扩建,主要原因不是没钱,太仓库虽然紧张,但在军事技术突破的拨款上面,肯定是有钱的,就算太仓库没钱,五军都督府或者内帑,也会搭钱进来。

    主要的问题在于,火器的生产,现在虽然做到了初步标准化,但是做不到严格标准化。

    ——因为没有机床。

    这是个老问题,上次的时候就通过秦岭的虫洞那次开启,给现代世界反馈过,只不过压缩饼干好搞,在一次开启时间内就能搞得到,而适合大明世界的机床不好搞而已。

    数控机床虽然好,但是扔过来肯定用不了。

    数控机床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驱动系统、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多个方面,在这些系统中,驱动系统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点,因为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来驱动各种执行器和电机,以实现机床的加工和运动。

    对于大明来讲,给一个军工厂级别的大量数控机床稳定供电是基本实现不了的。

    无线电台,可以用干电池供电,也可以用手摇发电机供电,耗电量极少,相当容易保养。

    但是你用手摇发电机,给数控机床供电试试?胳膊摇废了也供不上。

    同样,所有的工业设备,都是需要先解决电的,工业用电的电力供应要么是采用三相380V供电,要么直接高压电线进户,与之对应的就是一整套的电力工业设施。

    能不能搞到?

    能。

    但问题在于——送不过来。

    就算有些虫洞没有时间回溯的限制,但这些发电设备的体积,都是远远超过虫洞横截面的,所以根本送不过来。

    送個图纸过来倒是行,但有图纸这个时代的人也建造不出来不是?毕竟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跟手搓一个风帆战列舰还不一样,风帆战列舰是在大明世界的人的理解范围内的技术。

    而这种需要批量的工业设备,如果不够数量,哪怕弄出来一个,其实也没用,这就跟朱雄英身上带着手枪,但是这东西只能他自己用,没法普遍给明军列装是一个道理,任何事物只要数量上来了,伴随着的消耗,必定是类几何级数增长的。

    主流的发电方式,就是火力、水力、核能、风能、太阳能这几种。

    水力发电的设备,肯定是送不过来的,核能更别提了,风能对于南方来讲极不稳定,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其实就是太阳能发电,毕竟太阳能发电板的体积其实是相当小的。

    但小型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发电效率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大明来讲,其实最正经的攀科技树的路子,其实是走火力发电,也就是蒸汽轮机发电。

    毕竟,现在大明是能够自主研制蒸汽机的,虽然原始了一些,但这条路已经走了好多年了,起步比较简单,也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

    火力发电厂一般包括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发电系统共三个系统,前两个系统,就是蒸汽机的东西,具体来说,煤炭等燃料和空气被送入锅炉,经过化学处理的给水也被注入锅炉,燃料在锅炉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水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蒸汽,这些蒸汽随后被引导到汽轮机中,使其旋转做功,汽轮机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带动发电机,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一系列过程实现从燃料到电能的转换。

    如果想要大规模的获取电力,现在大明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前两个系统的初步条件,可能还需要研制改进,但基本的东西都已经有了,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中楼阁。

    所以,现在获取电力,需要的就是能跟蒸汽机配套的发电机。

    呃,倒是还有柴油发电之类的选项,但是柴油的提取又涉及到了石油化工,而且大明现在没办法获取足够方便得到的柴油,所以这个选项就被排除了。

    因此,所有用电的工业设备,眼下是肯定都用不了的,等送过来能跟蒸汽机配套的发电机以后,才能考虑。

    而往复式蒸汽机驱动的发电机.估计得一顿好找了。

    而且要是更往前的爱迪生式两极直流发电机,那玩意是通过皮带和蒸汽机相连的,就更加古老了,不过这种图纸倒是相对好弄,原理不算复杂,但在大明世界进行制造和组装的话,难度还是相当大。

    不过朱雄英参考现在大明世界蒸汽机的发展情况来看,觉得这种往复式蒸汽机驱动的发电机还是挺靠谱的,因为现在大明世界的蒸汽机的转速不高,每分钟在几十转的样子,所以配套的发电机肯定不能太先进,这就跟单买一个4080显卡,主板和cpu还是原来的破烂货,肯定发挥不出显卡性能,甚至有可能不兼容,是一个道理。

    配合这种原始蒸汽机的发电机,都是大而扁的样子,极数多、转速低,为了弥补往复引擎速度的波动,转子部分要做的惯性尽量大,励磁线圈上加上阻尼绕组也有利于稳定工作,而且,全是自然风冷.

    “殿下?”

    听到唤声,朱雄英收回了飘飞的思绪。

    朱雄英和李景隆、马三保,先是参观了一下火铳的制造工坊。

    阳光透过半敞的工坊大门,洒在忙碌的匠人们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铁与火,不,准确的说是钢铁和硝烟的气息,那是火器制造的独特味道,既有金属的坚硬与冷酷,又带着一丝炽热的希望。

    少监引领着朱雄英、李景隆和马三保步入火铳制造的核心区域。

    只见一排排铁砧上,匠人们或挥锤锻打,或精心打磨,一件件火铳的零件雏形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形,那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在匠人们熟练的操作下,却能够变成构成火铳的一个个部件。

    “殿下请看,这便是现在做燧发铳的铳管。”少监指着一个刚刚成形的铳管说道。

    朱雄英拿了起来,如果要求不严格,或者说肉眼大概一看的话,那么这些铳管基本上是一样的,但用测量工具来测,里面的差异就出来了。

    少监解释道:“虽然我们已经尽量按照一致的要求来做了,但每一支枪管的尺寸还是存在一点点差异。”

    这是没办法的,手搓就是这样,取决于工匠的熟练度,甚至取决于当天的状态,是不是吃得太饱,是不是太冷导致手抖,是不是太热导致手心都是汗

    不过朱雄英并没有责怪什么,而是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正在加工的枪管,心中已经有了主意.要实现火器的大规模生产,并且保证每一支火器都具有相同的性能,就必须引入更先进的测量和加工设备,当然了,测量还在其次,主要是加工设备,也就是车床。

    朱雄英的心里,已经基本上定下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一方面是要获取电力,就要搞来能跟蒸汽机配套的发电机,以煤炭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制造,就要有机床,数控机床没条件不要紧,可以先弄一些落后的机床,毕竟不管怎么落后,对于大明世界来讲,都已经很先进了。

    实际上,之所以产量提高不上来,跟现在明军基本上不再新造火绳铳是很有关系的,之前的火绳铳结构比较简单,直接一个圆管,尾端会有一个放点火引线的孔,和火炮一样,装入黑火药,再放入弹丸,后面小孔插入引线,使用时候点燃引线,等到火药引燃,将前端弹丸发射出去。

    而现在就复杂多了,毕竟燧发铳跟火绳铳之间,看起来只加了一个燧发机构,但内部的差异却很大。

    而燧发铳想要继续向近代枪械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冶金技术,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让金属材质的枪管强度更高,加工工艺的变化进步也让枪管制造更容易,管壁更薄而能保证承受火药气体的力量而不炸开大明现在突破了“钢的获取”这一技术难点,因此是可以继续往前走的。

    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了火药填装的工坊,这里的气氛更加紧张,匠人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生怕一丝火星引发不可预知的危险。

    朱雄英仔细观察着火药填装的每一个环节,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确保安全.看了半天也没什么好想法,劳动人民都是很有智慧的,只要不是那种跨时代的想法,一般在不断地实践经验中,都已经总结出来了。

    实际上,粒状火药早就开始用了,二十年前明军就知道火药作为混合物,粉状火药容易分层,容易受潮,其燃烧效能不稳定,因此开始采用颗粒火药,只不过是比较原始的颗粒火药。

    但不管如何,颗粒火药的性能都更稳定,威力更强,而且火铳手的训练成本远远低于弓弩,自然远程武器开始从弓弩向火枪转换。

    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所列的鸟铳火药配方,就已经非常接近现代黑火药配方,在这个时间点前,世界的其他国家并没有类似的配方,所以现在大明的火药水平,其实是很不错的。

    或者说,相较于火铳,其实火药是先进的.毕竟现在大明用的火药,就算放到现代世界历史上的清末,其实都是够用的,到十九世纪中叶时,黑火药仍然是轻武器的基本发射药。

    而火枪技术的突破,重点并不在于火药,而在于另外两项,这也是今天朱雄英来的主要目的,因此火药的事情,他并未说什么。

    穿过火药填装的工坊,他们来到了火铳组装区域,这里匠人们正忙碌地将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每一支火铳的诞生,可以说都凝聚了无数匠人的心血。

    朱雄英驻足观看,看的相当认真,仿佛要看透这每一道工序的精髓,他走上前去,仔细观察匠人们的手法,不时地点头称赞。

    说实在的,对于朱雄英来讲,这些匠人可比绝大多数文官要有用多了,在他看来都是大明最宝贵的财富。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他们的双手,承载着国家的安宁与荣耀。

    李景隆站在一旁,也被这繁忙而有序的场面所吸引,他此前其实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军器制造场景。

    而马三保则是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着朱雄英,马三保觉得这位长孙殿下对军事、对战争的理解与洞察,远非一般人所能及,这时候肯定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殿下,这便是我们兵仗局目前的生产状况。”

    少监恭敬地说道:“虽然已经尽力提高生产的速度,但由于熟练匠人数量的限制,还是无法大幅度提升产出。”

    朱雄英点了点头,他知道少监所说的话都是事实,但他也相信,只要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大明的火器制造水平一定能够迎来质的飞跃。

    而他负责的,就是找出问题,然后点明方向,至于其他的事情,就是这些工匠来完成的了。

    “你们的努力和付出我都看在眼里。”朱雄英说道,“未来肯定会有更好的设备来提升产能,另一方面,这些匠人技艺精湛,为大明立下了功劳,也要好好嘉奖,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对火器制造的专注,只有真正热爱这门技艺的人,才能制造出精良的火器,对吧?”

    匠人们听了朱雄英的话,都纷纷点头,可以说是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为大明朝的火器制造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过朱雄英不仅要提升大明的火器制造水平,还要规划整个军事工业的发展方向,以确保大明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降维打击的地位。

    朱雄英环顾四周,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他转身对主管兵仗局的少监说道:“如今,我有一项重任需要他们协助完成。”

    少监闻言,连忙躬身道:“殿下请吩咐,定当竭尽全力。”

    朱雄英点了点头,沉声道:“现在需要调拨匠人,来研发下一代的火铳,也就是能够对燧发铳实现全面超越的火铳,具体的设计思路,我会跟他们讲,需要你安排十余名最擅长的大师傅来协助。”

    少监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应诺,他知道这位吴王殿下对火器的重视非同一般,这次调遣匠人,定是为了了不得的新东西。

    很快,少监就找来了这些人。

    所谓“大师傅”,指的是工匠里面最受尊敬,手艺最好的匠人,跟年纪有关系,但关系不是特别大,主要还是技术水平。

    而找到了这些人以后,李景隆和马三保继续去完成他们的任务,根据战争期间陆师水师的实际体验去反馈现在燧发铳的改进意见,朱雄英则是交代给了他们下一代火铳的研发方向。

    因为火铳的极大进步,再加上世界上没有同样列装足够规模火铳的对手,所以“排队枪毙”这种场景,注定不会出现了,大明会跳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到下个时代。

    而下个时代的关键,就在于三大技术。

    ——膛线、定装弹、后装发射。

    朱雄英的目光扫过面前十余位肃立的大师傅,每一位都是工匠中的翘楚。

    朱雄英从袖中取出一幅图纸,展开在众人面前,图纸上大略绘制了他构思的下一代火铳的形状。

    “诸位大师傅可先看看,看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朱雄英指着图纸说道。

    大师傅们纷纷围上前来,仔细端详着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

    “诸位师傅,火铳之威,在于其射程与精度,今日欲与诸位探讨的,便是为铳管上膛线,以进一步提升火铳的性能,简而言之,便是在铳管内壁刻出螺旋状纹路,使弹丸在火药推力下旋转飞出,如此既能稳定弹道,又能增加射程。”

    朱雄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并没有因为外表年轻或是不懂行,而被这些匠人在专业领域轻视。

    膛线这种东西,这些大师傅其实是知道怎么回事的,因为滑膛铳的弊端,这些人都看得出来。

    一般来讲弹丸都是要比铳管小的,但是因为小,因为尺寸差异,所以现在的火铳是没法打准的,哪怕是同样状态,射出去以后的弹丸,都是有很大的随机性的。

    而自旋稳定也不是什么高端原理,这玩意墨家在上千年前都玩明白了,所以膛线这种东西肯定是能够辅助弹丸打的更准,因为弹丸发射的时候,有膛线就会高速旋转。

    但问题在于,拉膛线会极大的增加火铳的制造耗时和成本。

    不久,一位中年匠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殿下,此图甚妙,但有一问,若要为铳管上膛线,恐需特制之工具,不知殿下可有此等工具?”

    大师傅中,另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微微上前一步,他恭敬地行了一礼,缓缓开口:“殿下,膛线之技,必能大增火铳之射程与精准度,只是,如何实施,还需细细琢磨。”

    这话说的委婉。

    不过工匠们,显然都有顾虑。

    朱雄英微微点头,对他们的见解表示赞赏:“两位所言极是,不过以后自然会有专门用来拉膛线的机器,现在的想法,就是按照这些要求,先在现有的基础上,考虑和设计下一代的火铳。”

    后装发射,其实跟膛线的设计,是配套的。

    前装发射有很多弊端,比如铳口朝下时,受重力影响的弹丸和火药很容易从铳管内滚落,造成哑火,毕竟弹丸的直径和铳管口径之间存在着游隙,所以军队里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尽可能的保持铳管朝上,另外选择直径略大于枪管内径的弹丸,虽然直径较大的弹丸很难用手直接塞入枪管内,但借助自己制作的小木锤或者标配的推弹杆,还是能够较为轻松的将弹丸送入铳管内的。

    炮兵也研究出来了一些土方法,比如在装完火药和炮弹以后,往炮管内塞入湿泥,或是稻草加上湿泥,能够增加气密性。

    但如果要搞膛线,让弹丸旋转,那就要让弹丸比铳管略大一点,这样发射才能让弹丸嵌入膛线而旋转,但这样装填弹丸会非常的麻烦,因为铳管的尺寸本来就是有差异的,如果弹丸卡住了,火药推不动,那么得到的结果就只有一个——炸膛,这对火铳手来讲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可能眼睛鼻子手指头就都会被炸掉。

    所以就有了后装的设计,让弹丸和火药从后面装入铳管,装好后密闭后部然后射击。

    这种后装火铳,其实跟近代步枪,在设计造型上的差异,就已经不大了。

    但是现在毕竟都是前装的火铳,突然说要设计一款后装的火铳,其实是颠覆所有人的观念的,这跟手机从下半部分实体按键变成一整块屏幕,对用户的冲击,是一个道理。

    整体来讲,这是一个颠覆式的设计。

    而除了与膛线配套的后装设计,朱雄英的图纸里,还有一部分,画了另一个工匠们一眼看上去不太好理解的东西。

    ——定装弹。

    定装弹就跟用稻草和湿泥巴塞炮管一样,其实雏形随着火器在实战中的应用,已经在明军里产生了,一些比较心灵手巧的火铳手会把一次发射所需的火药、弹丸放置在一张油纸上,然后将油纸卷成纸筒用线绳绑紧两端,使火药和铅弹被纸筒包裹,还可以在纸筒中间再用线绳绑紧一次,用于分离铅弹和火药。

    在使用时,这些火铳手只需要取出一枚纸制定装弹,然后用牙咬,在纸制定装弹的尾部撕开一个缺口,将火药从缺口处倒入铳管内,然后再将剩下的纸筒以及纸筒内包裹的铅弹一起囫囵塞入铳口内,最后抽出明军火铳标配的推弹杆将其推入铳管底部即可。

    可以说,是一种能够提高发射效率的办法,要说有缺点,那就是保存起来数量多了就会比较费劲,因为油纸很容易因为颠簸等各种原因破裂,造成火药的流散。

    而这种定装弹的雏形,油纸还不能弄得太厚,因为要靠火铳手用牙齿咬,太厚要么咬不开,要么很费力,还不如按部就班地从火药壶里掏。

    朱雄英需要的,是早期的金属定装弹。

    当然,这只是他心目中的第一步,后面肯定还是要搞无烟火药的。

    只不过就技术难度而言,早期的金属定装弹现在大明能搞出来,因为这东西仍然还是以黑火药作为发射药,使用裸铅弹头,普遍口径比较大,正适合大明的现状。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把“后装发射金属定装弹的线膛铳”这种全方位突破的武器搞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小型化的无烟火药定装弹,那是以后的事情。

    而在这一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横针击发式的金属弹壳。

    这种金属弹壳在发射药得到激发后会迅速膨胀,从而紧贴膛尾完美解决了枪械闭锁的气密性问题。

    朱雄英肯定是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问题,目前也只能交给工匠们去研究了,不过相信应该不是什么完全无法攻克的难题。

    无烟火药尤其是军用无烟火药,原理朱雄英倒是明白,化学老师提过,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并加入了适量的稳定剂使它成为一种胶状物,然后通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制成军用无烟火药,能够极大增加弹丸的射程,并提高弹道的平直性和射击精度。

    而这种军用无烟火药的出现,也给子弹和步枪实现革命性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就是八毫米的勒贝尔1886步枪,即近代步枪的鼻祖。

    换句话说,现在大明自主批量生产火铳的技术,距离近代的栓动步枪,其实就差三大步了。

    当然,这三大步不好迈过去就是了。

    (本章完)


  (https://www.misongxs.com/xs/25556/20954.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