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千头万绪
这实际就是固定军费,让枢密院和三衙有自己独立的财政能力,同时减少中书的麻烦。现在的军费很复杂,分属几个衙门。平时的俸禄,归属三衙。每月定了数额,将领士卒自己到粮料院去领,其间无数争端。粮食是小米还是大米,还是麦子白面,月月不同。发的钱还有折支,有多少折支换成其他货物,这些货物价格,无数争端。节日赏赐,多来自于皇帝从内库发出来。名目是赏赐,其实已经是固定了。
成为军费,按年月拨转,由枢密院和三衙负责,就少了许多麻烦。
听了杜中宵的话,几个大臣议论纷纷。有的赞成,现在全国统一发行纸币,有了这样做的基础。有的反对,认为直接把钱拨到枢密院和三衙,中书少了制约军队的手段,军队的独立性更强了。
杜中宵道:“以后军中事务,特别是禁军事务,都归属于枢密院和三衙管理,其余衙门,包括地方官员,都不能过多插手。禁军是国之重器,主要对外作战,自然诸多不同。”
王尧臣道:“若是国内有乱,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一般来说,国内有乱,应该由厢军解决。乱子过大,厢军解决不了,才由中书行文枢密院,派出禁军平乱。一旦出动禁军,就是敌我之战,不一样了。”
文彦博摇了摇头:“这样如何使得?便如前几年的恩州王则之乱,不动用禁军,岂能平定?迁延时日必然生变,更加难以处置。”
杜中宵道:“相公,似王则之乱,多少年才有一次的事情。若是发生,中书行文枢密院即可。若是军制改完之后,当时参战的许多军队,本来就该是厢军序列。以后的禁军,专用于对外战事,跟厢军会有很大区别。差的可不是士卒,而是方方面面。”
文彦博道:“终究都是军队,又能差到哪里?便如前几年,陕西一路,多用弓箭手,还不一样?”
杜中宵摇头:“可是不一样了。禁军之中,会多炮兵,多骑兵,都是贵重兵种。而厢军则是以步兵为主,主要在国内防盗贼。没有炮兵骑兵,战力可是相差非常之大。”
说到这里,诸位大臣一下想起来,现在的军队跟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特别是炮兵,在军队中的作用突出,有和没有,大不一样。此次进攻党项顺利,便就与党项的炮兵不利有关。厢军没有炮兵,在禁军面前就不堪一击,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赵祯道:“太尉之意,现在天下一统,禁军以后专用于对外,对内则由厢兵负责。其间或有不方便的地方,以后慢慢再议,现在先这样定下来吧。太尉,除了枢密院和三衙,禁军如何编制?多少人数?”
杜中宵道:“依臣这些年带兵的经验,军中编制以指挥为基础,一指挥四五百人,编制就实在太小了。一到战时,再行编组,往往不能应付大规模战事。禁军编制,必须以战争为基本原则,以符合战的规律才是。根据经验,一路兵马三到五万人为宜,此人数便就是军中最大编制。”
文彦博道:“三五万人,一人为帅,太尉不记唐朝藩镇之祸?”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是,如此编制,首要的就是不要变成藩镇。所谓军权,无非三样,一是指挥之权,一是人事之权,一是财权。是以军中将领,分指挥官和庶务官,指挥官单独编列。原则上,指挥官序列归于枢密院,庶务官则归于三衙。不过,这还要分级别,最基本的编制,还是要依赖军中管理。”
这话出口,文彦博想了一会,道:“如此做,还是要看指挥官能不能压住庶务官。若是指挥官在军中一手遮天,还是能保其不会自成一体,不听朝廷军令。”
杜中宵道:“新的军制,就是要求指挥官在军中不能一手遮天。凡是军中庶务,三衙有专门的衙门管理,军中的庶务官,也都隶属其下。没有人事权和财权,指挥官只能禀命而行,无非如此。”
其实事情当然不会如此简单,权力如何,要看是谁为将。唐朝的藩镇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那样,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制度上预防,但意外来临的时候,这些预防措施完全失效,谁有办法?杜中宵只能这么说,要改变禁军不能打大仗的毛病,就必须加大军队编制。小编制,一到打大仗的时候就失灵,很难发挥出全部战力。将从中御,临战授阵图,都是与小编制相适应的,并不适合实际需要。
文彦博想了想,还是摇头:“此事不小,还是看太尉新的军制如何,才能够下定论。”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是,具体如何,还要看三衙和枢密院的编制权限。两者能发挥职责,才能限制地方将领。不过,为防藩镇,还有一条,就是军中用流官。刚才说到最小的编制,就是这个意思。到了这个最小编制之上的官员,必须都是流官才行。有任期,一般不许连任,到期换到其他军中。”
韩琦道:“便如地方官一样么?任期一到,便就别调他处。”
杜中宵点头:“不错,便如地方官一样。按照以前在河曲路带兵的情况看,依河曲路军制,这个基本编制设定为营比较合适。一营一千余人,指挥使三年或五年一任,期满调往其他军中。指挥使以下的将领,可以在本军中调任,指挥使以上,必须调往其他军中。”
文彦博点了点头:“如此,倒是要的。将领为流官,就难拉拢兵士,化兵为私有。只是,这样频繁地调来调去,又怕会出兵不识将的毛病。上下同欲者胜,兵不识将,很难做到这一点。”
杜中宵道:“所以军中必须增加将领,管理各种庶务。指挥官不必花心思在庶务上,只要用心于指挥,花心思与士卒同欲,容易许多。”
文彦博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其实现在军中,指挥使以上的官员,也是调来调去。能在一个地方带兵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实际少之又少。只是没有制度化,更多靠的是人为调动。杜中宵的改革,是把各职位的任期制度化,将领彻底流官化,完全改变军中封建的传统。
张昇道:“军中将校士卒,多是携家带口住在一起。低级将领为流官,则家人难住在一起,许多不方便。而若是允许低级将领携带家眷,则就显得混乱。”
杜中宵道:“不错,确实是这样。所以军中的低级将领,都有任期。官职越是低微,任期越短。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军中升上去,便就早早除役,一家团聚。”
赵祯道:“如此说来,军改之后,不但是军中士卒不再一士当兵,就连低级将领也不是了么?”
杜中宵点头:“回陛下,正是如此。军队要保持活力,就要能进能出。如果入了军营,便就要一辈子当兵,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兵就成了混日子了。再者让他们早寻出路,不必在军中沉沦下僚,对于将领们也是好事。现在许多将领,在军中为奉职、殿直,数十年不得迁,实在无益。”
宋朝的禁军以前是终身制,士卒都要当一辈子兵,更何况将领。由于僧多粥少,许多将领往往在低级职位上沉沦数十年,就连规定的五年一迁都做不到。便如杨文广,在立军功前,做了二十多年班直。如果不是兄弟都是恩荫入仕,不需要他养活,日子很难过下去。
文彦博道:“既然是将领,便就是官员,纵然除役了总不能朝廷不管。”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不错,朝廷应该有官职,给这些人。新的军制下,将领都需要认字,会基本的管理,也可以胜任其余职务。现在朝廷除了以前的官员,还有工厂,还有营田务,都可以安排除役的将领到里面任职。低级官员,也不费多少钱粮。”
军队的退出机制,怎么安排,是个大题目。一时之间,所有的人都不说话,都在思考。
军中待遇不好,俸禄不一定到手,许多人不愿意在军中待下去。前几年,年年都有士卒逃亡,一年数千人甚至过万。若是朝廷不管,要不了多少年,禁军就只剩下虚头编制了。但问题是,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逃亡,不在军队,他们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过上好生活。而越是老弱病残之类,越是留在军中。更不要说那些世代从军的人家,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这种时候更是把持权力。
士卒逃亡朝廷发愁,让军队的人正常退出,朝廷同样发愁。士卒还好说,无法让地方从赋税徭役上给予优惠即可,并不是大负担。将领不同,他们不当兵了,朝廷也要养起来。数量一多,不堪重负。
议论了一会,一时之间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很难统一起来。赵祯道:“此事涉及千头万绪,一时之间难以说清楚。杜太尉回去,与枢密院官员仔细讨论,编出章程,让群臣集议之后,才可施行。”
(https://www.misongxs.com/xs/22880/509599376.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