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松小说网 > 风雨大宋 > 第56章 买书

第56章 买书


  夕阳西下,凉风习习,杜中宵与苏颂走在大相国寺前汴河边的大道上,悠闲而懒散。

  八大王府里的酒糟已经蒸得差不多了,杜中宵不想再在京城里待下去,正抓紧完善自己制酒的小册子,请苏颂帮忙审稿。游学的一大目的是士人交流,跟同样的读书人谈论学问,再就是增长见识。可杜中宵的运气太好,有李兑这种高官引荐,来往的多是馆阁里的优秀之士。他们饱读诗书,大多又有一副忧国忧民的热心肠,谈天说地,偏偏杜中宵最需要的科举经验谈得少。这些离杜中宵还过于遥远,再跟这些人混下去,没有大太意思了,不如回乡安心准备科举。

  苏颂对技术有兴趣,反而跟杜中宵谈得来。两人都是要参加本届科举的,议论起学问,比馆阁官员实际得多。怎么才能够入考官法眼,比继承圣贤衣钵实用得多。

  看了看天色,杜中宵道:“乘天色还早,我们到相国寺后面卖书的地方看一看。过些日子我就要回许州去了,若有合适书籍,多带一些回去。”

  苏颂自然答允,与杜中宵一起,穿过热闹的待道,向北行去。

  走不多远,却见迎面而来一个大和尚和两个青衫读书人,远远拱手:“杜小兄弟,这是哪里去?”

  杜中宵回礼:“左右无事,到后面卖书的摊子去看一看。三位哥哥这是从哪里来?”

  一个读书人道:“去衙门里有些杂事,却才办好回来。兄弟若是无事,晚上一起饮酒。”

  杜中宵答应着,与三人拱手而别。

  看着三人离去,苏颂问道:“这三个是什么人?听他们口音,好似来自西北。”

  “正是西北来的。那两个青衫读书人,是永兴军进士,一个名杨著,一个名卢凯。西北战起,他们自觉胸中有些才学,上书朝廷,冀望搏个一官半职,为国效力。那个大和尚法号道信,一身好本事,马上马下都是一把好手,同样是来京城搏前程的。与我一样在大相国寺这里居住,偶然相识,闲时在一起喝酒谈天。听他们话里的意思,事情都有些眉目了。”

  这个年代的官跟后世不同,很多低级事务官员职权不大,就是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用起人来比较随意。特别是西北因为战争,正是用人的时候,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可毛遂自荐。杨著和卢凯两人都是永兴军的乡贡进士,自觉科举考上正榜进士的希望不大,便来京城求官。道信是个僧人,孔武有力,是来京城试武艺的。这些事情都有专门衙门受理,只看自己运气。

  大相国寺这里鱼龙混杂,热闹非凡。杜中宵贪这里消息灵通,卖书的店铺多,住在这里,闲时便到书铺里逛逛,这些日子淘到不少好书。从唐至宋,二百多年间科举进士优秀的诗赋,都快要收集齐了。若论科举真题收集之多,杜中宵是这个年代最顶尖的人物之一。此时科举命题,经常用唐时考过的题目,不过是唐人考诗,此时改赋,诸如此类,真题有其独特价值。只是读书人看重的一些经典名著,他这里反而很少。杜中宵现在读书就是为了考进士,与此无关的,本就没多大兴趣。

  到了书铺,随便看了一圈,杜中宵对掌柜道:“主人家,最近可有什么好的科举书籍?”

  程掌柜笑着拱手:“我这里的书,小官人看上眼的都已买了,新书却是不多。前些日子得了一套今人省试殿试的拟题,虽不十分好,也还过得去,小官人要不要看看?”

  “既然有,那便拿来看。”对杜中宵来说,这类书籍越多越好,反正价钱又不贵。

  程掌柜从柜上取了一个木匣,打开来交予杜中宵:“这是一个江南来的士人,身上没了盘缠,卖在我这里的。说是家里长辈所作,题目极是灵验,没奈何了才拿出来卖。”

  杜中宵取出书来,见是一册手抄本,极是工整,并不是印的。翻看内容,是按着省试和殿试,自己拟了题目自己作,看来真是家里教自己子弟的教材。此时文化最发达的,除了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便数江南西路和福建路最发达。特别是科举,那里有很多家族,从唐时一直延续下来,经验特别丰富,是其他地方所比不了的。这种拟题便就是内容之一,非是科举世家做不来。这些家族的子弟自小便做这种题目,学这种文章,在科举上的底蕴这杜中宵这种小门小户远远不能比的。

  随便翻了翻,里面的文章却是平常,并不比杜中宵自己强到哪里。

  苏颂也拿起其他几册,略翻了翻道:“这拟作太过平庸了些,怕是哪个乡下秀才,作了来教自己子弟的。在江南福建,这文章连过发解试都不能够,学来何用。”

  杜中宵笑道:“福建和江南那里的发解试,据说比省试还要难一些,你当然看不在眼里。但在我们中原州军,似这种文章,发解来京城已经足够了。”

  把书放下,杜中宵道:“这书看来是近一两年所作,赋论题目戎祀国之大事赋,正扣西北。而顺德者昌论,又连着上次殿试,看来做这拟作的是个有心人。主人家,多少钱,与我包起来。”

  苏颂摇头:“这书里的文章着实平庸了些,杜兄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苏兄话不能这么说。单看这里面似的考题,就能看出花了心思的,文章平庸一些又何妨。”

  科举也有猜题,里面的文章不一定学,仔细揣摩一翻人家的出题思路,买书就不亏。而且文章再是平庸,思想上也会有一些闪光点,可以开阔思路。杜中宵的想法跟苏颂不同,苏颂基本功扎实,随便出什么题目,只要不是太过古怪,都不影响他的发挥。而杜中宵则希望开拓视野,最好一见题目,自己心中就有一个大致框架,再填些闪光的句子进去,一场考试就十拿九稳了。

  这书苏颂看不上,杜中宵却觉得值得买,因为里面的题目大多有新意。杜中宵又没有大家族可依靠,从小就有许多这种书看着当作业。

  付过了钱,杜中宵抱着木匣出了书铺,对苏颂道:“左右回家无事,苏兄便多待一会,一起饮两杯如何?听听那几个西北来的人说说边疆战事也是好的。等到明日,我们把那个烧水的扇子做好,几件大事也就做完了。苏兄看过蒸酒的册子无甚不妥,我便献上朝廷,准备回乡了。”

  苏颂点头称是。这些日他两人闲时便鼓捣那个原始的蒸汽机,已经能够初步工作。苏颂在这些事情上既有天赋,又有兴趣,对这东西很是着迷。杜中宵只是要制个演示原理的样机出来,说起来还没有苏颂热心。


  (https://www.misongxs.com/xs/22880/424590006.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