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试探
“朗费罗认罪了。”
“朗费罗是谁?”
“前几天的地铁站伤人案,警察局找到的嫌犯。朗费罗是个大学生,本来是拒不认罪的,警察现在重新采集了证据,从凶器上找到了他的皮屑,从伤者的衣服上找到了他的血液,经过PCR仪鉴定,本来已经移交法庭审理了,结果朗费罗认罪了。”
《瑞典日报》的办公室里,社会版的编辑银格索尔脱下大衣,一边说话一边跺脚。
旁边的几名编辑都很感兴趣的看过来,就听人问道:“PCR仪是马尔勒案用的仪器是吗?马尔勒案呢?找到嫌犯没有?”
“警方没有公布,而且也没有抓人。”银格索尔微微摇头,道:“他们应该是在用朗费罗案做试探。”
“如果法官没有宣布DNA鉴定有效,试探就不算成功。”科技版的编辑转过身来,道:“认罪是不能算的,如果马尔勒案的嫌疑犯坚持不认罪,法官是否认可DNA鉴定的结果,依然是未知数。”
银格索尔道:“但是造成了很好的舆论效果,至少说明,他们找对人了。”
“一对一的鉴定,不能算,警察找到了一名嫌犯,然后一台机器突出一个结果,说你找的对,你们认为这样的科幻结果能得到认可吗?”
“不是一对一的鉴定。”
“恩?不是吗?”
银格索尔将自己的笔记本掏出来,向中间翻了一下,道:“朗费罗案里面,警察总共抓到了3名嫌犯,都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学生,因为不确定刺伤人的是谁,案件始终没有进展。现在通过DNA鉴定,才确定了朗费罗是主犯,其他很有可能被判缓刑了。”
“从三人中选中一个人?”科技版的编辑思考着,道:“这样看来,DNA鉴定是能发挥作用的。”
银格索尔道:“PCR仪功不可没。”
“PCR仪的核心是鉴定DNA吧。”科技版的编辑试图纠正他的说法。
银格索尔哈哈一笑,道:“现在用PCR仪这个名称,可比DNA鉴定更受读者欢迎,对了,你们有没有看《视觉》最新一期的报道。”
“有什么?”
“杨锐的照片,在内页,《视觉》将之称作最值得关注的东方男人。”银格索尔笑的更欢了,道:“我真想看看科学院的家伙们,看到杨锐的照片的时候的模样。”
“杨锐去拍了时尚照?”有编辑一惊,道:“这可不像是一名严肃的科学家的模样。”
“严肃的科学家?科学家就得是严肃的吗?嘿,这是个好题材啊。”银格索尔一边记录下来,一边又道:“可惜视觉没有用杨锐的时尚照,应该是被拒绝了吧,他们用了杨锐在商场里逛街时的照片。”
“这样还好。”后面的编辑道:“科学院的老头子们,是不会喜欢时尚照片的。”
“读者们喜欢就行了,杨锐是中国人,他用不着在乎瑞典科学院的老头子们的想法。”
科技版的编辑这时候笑了起来,道:“如果杨锐在乎诺贝尔奖的话,他就得在乎了。”
“杨锐今年才二十多岁吧,哈哈哈哈……”银格索尔用社会版编辑特有的笑声嘲讽世界。
科技版的编辑看着他,露出微微的笑容,嘴角也带一点点的嘲讽。
银格索尔一愣,惊讶道:“不会吧,杨锐能得诺贝尔奖?”
“PCR就是诺贝尔奖水平的成果。”科技版的编辑对此非常清楚。
当然,瑞典人对诺贝尔奖都足够熟悉,银格索尔亦是一笑,说:“诺奖水平的成果不止PCR。”
科技版编辑微微露笑,说:“杨锐做出的诺贝尔奖水平的成果也不止一个。”
银格索尔这下子算是明白过来了,整个人也突然变的振奋起来,道:“这么说,杨锐是真的有可能冲着诺贝尔奖来的?他来瑞典是为了诺贝尔奖?”
“你可以问问他啊。”
银格索尔面现犹豫,过了片刻,缓缓道:“历史上,诺贝尔奖候选人都不会提前宣布角逐的,我如果问了杨锐,他怎么回答都不太好。”
科技版的编辑奇怪的看向银格索尔,道:“你这么关心他做什么,请记者去问就好了嘛,你以前也不是没有问过。”
“以中国人的身份,竞争诺贝尔奖原本就不容易,如果我再报道的话,对他不够公平。”银格索尔说过再道:“PCR的技术非常厉害,我相信将对犯罪行为进行沉重打击,唔……虽然我知道诺贝尔奖水平的成果都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以社会的角度来看,杨锐的发明将发挥相当积极的作用,我认为他应该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你这家伙……”
办公室里的编辑们并不奇怪银格索尔能说出这样的话,他原本就是一个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的人,只不过,他的观点终究只是他的观点而已。
“其他的报社,是不会放过这条新闻的。”有人轻声回应银格索尔。
“我们是《瑞典日报》。”银格索尔说过,就埋头工作起来。
第二天,银格索尔特意翻找了一圈其他十几家报纸的标题,没有找到与杨锐相关的消息。
银格索尔松了一口气,当然,他并不认为那是其他十几家报纸更有节操。
“大家都在等待马尔勒案的结果吧。”想到此处,银格索尔也坐不住了,出门喊了一名相熟的记者,就一起前往斯德哥尔摩警察局。
他们到的很早,报了名字之后,就被领到了会客厅,不长时间,就开始有同行走了进来。
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会客厅里竟然就有了三十多名记者,有超过20个报纸或杂志的工作人员出现。
银格索尔略显吃惊,低下头看书都有些静不下心来。
不过,虽然有三十多人坐在房间里,但并没有人会说话和聊天。
闲谈或者寒暄之类的事情,瑞典人是很少做的,事实上,沉默是瑞典人与瑞典人之间最常见的状态。
在某些瑞典居民的家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前,各自用刀叉处理红肉,却只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发出来,就像是看僵尸片一样骇人。
公共场所内的寂静更是瑞典的基本行为习惯,哪怕是记者们也不例外。
这样的场景,或许会让某些外国人感觉尴尬,但在瑞典人看来,这种疏远的关系才是健康的关系,没事聊两句是令人无法忍受的行为。
当然,谋杀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寂静的小镇中连续发生三起谋杀案,更加令瑞典社会震动。
这也是如此多的媒体关心马尔勒案的缘故。
瑞典的新闻报道崇尚深入和严谨,尽管很难做到,但严肃媒体总是少不了对马尔勒案连篇累牍的分析,因此,大部分的瑞典人,其实都已经持有“案件可能无法侦破”,“或许要等凶手下一次作案才有机会”的心态,斯德哥尔摩警方愿意才用PCR做尝试,也是受到了重重压力后的选择。
不过,几天前的PCR仪测试,以及警官们对马尔勒镇的样本采集,并没有吸引如此多的媒体,特别是高端媒体。
也是有了朗费罗案等小案件的发酵,媒体们才渐渐的将注意力转向PCR仪的破案结果。
“各位,请跟我们来。”一名警官推开了会议室的门,低声说了一句。
“结果出来了吗?”
“即将抓捕,你们可以来同步等待。”警官和颜悦色的回答。
……
(https://www.misongxs.com/xs/15988/372458136.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