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
如今的金山港在经过了一年半时间的开发后,已经初具模样了。当然,这个初具模样也是原来相比的,自然不能和国内本土的那些城镇相比。城内的小砖窑刚刚立起来,还没来得急烧砖——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足够的制作砖坯的人手。因此,城内目前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木制的,甚至还有一些土坯建筑,总之一切看起来都迥异于本土的红砖青瓦房建筑群。
城外的两百多亩土豆已经收获过两遍了,只可惜这边的土壤肥力不佳,再加上又是第一年的荒田,即使大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将河底的淤泥覆盖在田里,比如又在田里洒了一层草木灰,但产量终究还是不高。因此,目前城内的存粮加起来还不到两百吨,就这数量还是加上了上次路过时留下来的一百吨小麦呢,要不然还要少。
现在冬季没法种田,而开春后即使种上生长期短的土豆最快也要在12月中下旬才能收获一茬,这两百吨粮食维持到那时候真的有点紧巴巴的。看来还是得去孤山港那边协调一批粮食过来,那边开垦的田地面积大一些,本土也运过来一批粮食,情况比这边富余多了,支援一点过来不在话下。
“本土造的那六条笛型船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入役了,据说会有两条加入到新华港与孤山港之间的航行。那样一来的话,这就有四条运输船参与这边的移民运输行动了,一次能运将近两千人。”安处站在码头上和李毅闲聊着。
“想得美,本土的运输任务也相当繁忙啊,我很确定只会有一艘调到这边来参与移民运输。”李毅拍了拍安处的后脑勺,说道:“好了,以后你带着‘破浪’号就在这两个点之间打转吧,来回运人运货,我要返回黑水港了。”
“我明白了。”安处无所谓道,“不就是让我一个人在这玩单机嘛,没事啦。”
……
1643年7月31日,黑水港。就在李毅的“斩波”号维修保养完毕,踏上返程的危险旅途的时候,正处于一年中最好季节的库页岛黑水港也正迎来一件盛事。
宽阔的黑水河中,一排用白杨木做成的木栅栏墙竖在河道中央深水处,栅栏墙中间开了一个口子,口子两侧是漏斗形逐渐向后收紧的另外两道栅栏墙。最后,这两道逐渐收紧的栅栏墙开口处挂上了一层渔网。随着一年一度大马哈鱼洄游渔汛的到来,东岸人怎么可能放过这种几乎和躺在家里捡鱼吃也没啥区别的增加粮食储备的机会呢?
去年的渔汛因为大家没做好准备,因此错过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肥硕的大马哈鱼溜走。但是今年不同了,从7月初发现第一批洄游鱼群开始,强森上士就一边飞快报告远在烟台的莫茗,一边开始在河道内竖立栅栏。莫茗对于此事也相当重视,由于黑水港及其附近区域实在不适合大规模垦荒种地,因此他便把主意打到了此地丰富的渔业资源头上。
出发前本土曾经给过他一份资料,上面记载了一些关于大马哈鱼渔汛的信息。可惜只有寥寥几笔,很不全面,到黑水港后他又想办法和当地土著进行了交流,最后总算得到了一些关于此地这种最出名鱼类的信息。
大马哈鱼学名叫鲑鱼,也被称做三文鱼,是一种分布于北纬35度至70度、东经110度至140度范围内太平洋海域的名贵冷水洄游性鱼类。其中,鄂霍次克海、库页岛沿岸以及千岛群岛海域是其重点产区。该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每年夏秋季节,生长于鄂霍次克海内的大马哈鱼群便开始集体洄游至岸上的淡水河流内产卵,形成渔汛。
这种鱼体型硕大,一般都有七八斤重,大的二三十斤不在话下。它们出生在江河里,长大后进入海中生活,3-5年性成熟后又返回出生地进行产卵。整个过程极为壮观,洄游的大马哈鱼不吃不喝、逆流而上,就为了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去繁衍后代。整个路途凶险无比,浅滩、瀑布无数。每当遇到这给情况,大马哈鱼总是奋起全身之力,艰难潜行。很多水浅处,它们侧着身子、甚至蹭着水底的沙砾一步步挪过去;而每当遇到瀑布或断流的时候,它们甚至会一跃而起,跳过这段艰险之处。而在一路上,狐狸、棕熊、大雕等捕食者更是守在水浅处,将洄游的大马哈鱼群视做自己一年一度的盛宴。
很多大马哈鱼在半途就因为体力耗竭、人类捕捞、动物捕食等原因死去,最终能够遍体鳞伤地来到产卵地的大马哈鱼只有20%左右。而当他们产完卵后,大鱼便营养耗尽死去(此时它们也失去了食用价值),而他们遗留的尸体也将成为出生后的小鱼的食物来源之一,以供这些成长的小鱼食用从而安然返回大海。
大马哈鱼洄游的整个过程极为艰险、壮观,它们死也要叶落归根繁衍后代的本能更是令人动容。不过人们动容归动容,但该捕的鱼还是照样得捕,自己也得生活不是。
大马哈鱼的洄游路线一般有两条,一条是从鄂霍次克海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一条则是顺着库页岛沿岸进入日本海,然后溯游进图们江、珲春河以及朝鲜部分通海河流。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大马哈鱼(主要是驼背大马哈鱼)会进入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上面的一些内陆淡水河流、湖泊内进行产卵。而每年这个时候,便会形成著名的大马哈鱼渔汛。
据历史上一些记录,曾经有人形容江河里面大群洄游的大马哈鱼密度高得几乎能“让人踏行”,当然这是夸张的文青抒情手法。不过黑龙江内的渔汛时期鱼群密度曾经高得能“别断船桨”,由此可见洄游的大马哈鱼的数量之多。
库页岛上有六千多条河流,其中相当数量的河流都有大马哈鱼洄游产卵。附近区域比较著名的产区有波罗奈河,以及南千岛群岛上的一些淡水河流,这些都是驼背大马哈鱼的主要产区。苏联时期,俄国人每年在库页岛上的河流内捕捉超过一万吨的驼背大马哈鱼;而在择捉岛上的淡水河中,即便是产量低的年份,也能捕捉到八千吨以上,产量之高,令人咋舌!
而黑水河虽然只不过是一条库页岛上的中型河流,但每年渔汛期间仍然会涌来成千上万的驼背大麻哈鱼。这些鱼从六月份就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在7月末、八月初的时候数量开始爆发性增长,一直持续到月末才会下降,而九月上旬的时候则可以见到最后一拨洄游鱼群,整个捕捞期长达一个多月。
东岸人的渔网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设立好了,他们也没贪心,只是在鱼群最密集的河道正中心挂了一道网。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每两三天收获一次渔网,每网大约有百余条,都是肥硕的成年鱼,平均重量在十斤左右。到了最近两天,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收一次渔网,每网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达到了六七百条。强森上士估计,依照目前这个趋势,这今后每网鱼渔获的数量怕是还要直线上升,这更换渔网的频率也会逐渐增加。
岸边数百名朝鲜女人和小孩一字排开,在农业部几名技术员的指导下现场杀鱼,然后用白花花的精盐腌制咸鱼。甚至于,还有相当一部分鱼将被制成熏鱼。这种腌制或熏制过的大马哈鱼能保存较长时间,再加上此地气候相对而言比较寒冷,保存起来作为储备粮的话可以够城内的居民们吃很久了。
只可惜去年忘了在城内挖一个大型地窖,然后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凿取冰块储存在地窖内。只要做好保温隔热措施,这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冷藏库。只要有了这个冷藏库,那么捕获来的大量大马哈鱼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急吼吼地腌制起来,而是可以直接放进库内冷藏储存了。
可惜了!强森上士摇了摇头。今年说啥也要把这个冷库挖起来,然后趁着冬天气候寒冷的时候到黑水河里去凿取冰块,再塞进冷库内。岛上的那些土著们饲养有大量的驯鹿、牛,每年冬天都会有数量巨大的种群因为衰老、缺乏草料等原因而倒毙。这个时候东岸人完全可以以一个很低廉的价格去向他们收购这些牲畜,然后自己宰杀,宰杀完毕的肉可以储存在冷库内,而皮则可以在简单处理后输送回本土进行销售。甚至,大家还可以向这些土著猎人收购驼鹿,岛上野生驼鹿群非常庞大,肉可以吃,皮可以运回本土,非常划算。
而就在大家在岸上兴高采烈地捕捉大马哈鱼的时候,目前停泊在港湾内五艘船只(包括那艘小型朝鲜渔船)也开始了行动。除了有两条运输船要运输物资到利尻岛及烟台要塞外,那条朝鲜渔船将被水手们驾驶着前往大泊附近与山丹人进行贸易、兼且招募兵员,而最后剩下的“伏波”号与“蹈海”号探险船将临时转职成了渔船出海。(未完待续。)
(https://www.misongxs.com/xs/11142/53046801.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