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
1633年2月8日,春节。
前一阵子在罗洽湖附近与西班牙人的意外交火事件就如一阵微风拂过一般,表面看起来仿佛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从最近鞑坦港和定远堡越来越密集的民兵军事训练来看,事情恐怕还在暗地里持续发酵。
春节也是执委会的法定节假日,鞑坦港城内的节日气氛在执委会的组织下显得较为浓烈,这些欧洲移民们也许并不理解春节的意义,但是他们只要知道今天有免费发放的酒水和食物就行了,节日的快乐产生得如此简单。
坐落于大鱼河口的海军造船厂内气氛格外热烈,因为这里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船只今天将进行海试。王启年这位之前一直只能指挥岸防炮兵的海军委员也终于结束了他的光杆生涯,他拥有了第一艘战船——250吨的“东岸之鹰”号。
“东岸之鹰”号由海军造船厂内60余名欧洲造船匠、200多名学徒努力了一年,才打造完成,期间还得到了航海学校多名欧洲教官的协助与指导。这艘圆形船艉的盖伦帆船拥有前桅、主桅和后桅三根桅杆,长27米、宽7米、吃水3.1米,排水量250吨。其中主桅和前桅均安装了可升降的上帆与顶帆,后桅安装了三角帆,船艏前斜桅上安装了上桅帆。每根桅杆的下帆和上帆之间还安装了桅楼。
“东岸之鹰”号水手定员为30人,除此之外,还需要超过80名炮手。王启年将航海学校32届的60名学生都调上船实习,当然他们都是在教官和一帮欧洲水手们的指导下工作。此外,80名岸防炮兵也被借调上船,暂时充当炮手。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东岸之鹰”号升起了主帆,缓缓驶离港口进行海试。
“风向:北偏东!转动转帆索,控制帆缘…”于连·德埃布洛尔扯着嗓子大吼道,在航海学校当了一年教师的他如今胡子拉碴,跟一年前那个精神的帅小伙完全是两个人,不过看起来倒是成熟了很多。
“明白!转动转帆索!”航海学校32届的学生吉文大声回应,带着他的小伙伴们麻利地解开固定在船艏斜桅上的帆脚索和帆角索,然后喊着号子一齐用力,主桅地帆桁在他们的操弄下缓缓转动,转动到位后,吉文又将帆角索固定在艏斜桅上。
“风速太大!撤掉主桅辅助帆…”于连继续命令道。
“明白!撤掉主桅辅助帆!”实习学生们飞快地将主桅帆下方两片可拆卸的辅助帆取了下来。
船艏有两门船艏炮,炮手们此时正无所事事,看到这帮小家伙们麻利的动作,顿时喝起彩来。小家伙们似乎有些羞怯,哄笑一声后散去了。
王启年带着陆铭、约翰·斯顿等航海学校的一干人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的操作。这些学生们每天上午学习航海知识,下午到船厂实践,几乎从头到尾参与了“东岸之鹰”号的建造过程,对这艘船可谓了如指掌。
艏楼下方为储藏室、上方为水手休息室,顶层是一层枪炮甲板,安装了船艏炮——2门12磅钢炮,同时还有供士兵射击用的掩体。
离开船艏,踩着舯部甲板下方、船舱上方的木制栅格状盖板,一行人来到了船艉部。艉部有一个低矮的融入整个船体的艉楼,艉楼共分三层:最下层是军官休息室、中层是船长室、上层是舰桥;艉楼上同样有个枪炮甲板,安装了两门12磅钢炮,同时还可容纳一定数量的陆军士兵射击。
艉楼每层之间用楼梯连接,王启年下到最下方低矮黑暗的军官休息室。这里是“东岸之鹰”号上中低级军官生活起居的场所,王启年就着吊在头顶的昏暗油灯四处观察,只见靠楼梯口放着一张长条桌,长条桌四周放着一些长条椅,这是供军官们休息娱乐(打牌、喝茶等)所用的场所。正对着长条桌靠舱壁的对面排列着军官们睡觉用的吊床,每人的吊床下方放着自己的行李物品。
艉楼二层是船长室和高级船员、军官的住所。船长室内的装潢相比这个时代其他国家的船只来说还是很简洁的:办公桌、椅子、物品柜、海图等等,地面上铺着进口的土耳其羊毛地毯,大概算是此间最为奢华的物品了。船长室后面还有一个露天廊台,廊台的一部分被加上了遮盖,这里是船长和高级军官们的厕所;其余部分廊台甲板的下方是尾舵舱,舵手们在这里通过一根木制的长杠杆操作尾舵,同时甲板上还开了一个天窗,这是为了方便舵手们观察船帆的情况而特意设立的。
三层就是舰桥了。军官们在此观察敌情、发布命令或是指挥作战,一般来说是整艘船上比较核心的部分。
王启年仔细观察着这艘船只,17世纪的风帆船就有这么多学问、这么多讲究,让他这个21世纪的海军士官也颇为感慨。
此时“东岸之鹰”号已经出了港口,目前在外海航行。于连看了看桅楼上的飘带,大声命令道:“风向北偏东15度,逆风;左转舵,航向北偏东30度!”
“明白!左转舵,航向北偏东30度!”32届航海生米特宁从甲板天窗上探出头,大声重复命令。
“升后桅上三角帆!”
“明白,升后桅上三角帆。”
……
“东岸之鹰”号顶着风朝北方行驶。其实逆风航行还真是一件挺有技术含量的活,此时欧洲的水手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逆风航行的技巧,他们称做“抢风航行”,但是对于具体的原理可能要到18世纪才有人能够准确地解释出来。
穿越众里虽然理工科人才不多,但是对于这种中学物理级别的受力分析问题还是能够轻松解答的。航海学校当时请了一名前中学物理老师来讲课,他在仔细分析了船在风和水流共同作用下的受力分析后,向大家指出,如果船在逆风航行时与风的方向间存在一个不大的夹角,那么船就能够在风力、船活动龙骨产生的水流反作用力下的共同作用下以一个很大的角度以“之”字形向前航行。当然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加了航程,不过在气候复杂多变的海域抢风航行时还是很实用的,属于航海基本技能之一。
250吨的“东岸之鹰”号以3节的航速缓慢前行,此时炮手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接下来将进行行船间的炮击训练。此时海面上风浪不小,船只颠簸地厉害,在这种情况下火炮射击自然没有什么精准度可言(当然风浪不大的情况下精准度也很可怜)。不过王启年只是想让大家熟悉一下海战的感觉,至于海上的射击技巧,这还需要大家在经过大量实弹射击后再总结经验。
“东岸之鹰”号除了艏艉各安装了两门12磅炮以外,在舯部甲板下两侧各安装了8门火炮。其中:24磅火炮2门、18磅火炮2门、12磅火炮4门,全船共20门大小火炮。以“东岸之鹰”号250吨的排水量来说,安装20门火炮、尤其是口径还不小的20门火炮本来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一个搞不好很容易就会像1628年瑞典的“瓦萨”号一样因重心不稳而沉没。
不过这一切在有了轻便的钢制舰炮的情况下就完全不同了。瑞典人现在肯定很后悔,他们要是晚几年再完工这艘花费了6万多镑巨资打造的战舰的话,可能就会因为可以从穿越众这里买到轻便的钢制舰炮而使“瓦萨”号幸免于难。
安装了20门火炮的“东岸之鹰”号仍然稳稳地航行在颠簸的南大西洋洋面上,随着炮兵出身的代理船长陆铭的一声令下,船艏的两门12磅钢炮首先打响,效果…呃…效果很不理想。王启年举着望远镜在预定弹着点附近看了半天,都没等到炮弹落下。
陆铭不为所动,挨个走到每一门火炮身后,大声发令“开炮”。剩下的18门火炮依次发射,结果有好有坏。发射完毕的炮组开始将火炮进行复位,这层炮甲板建造的时候特意留了些倾角,方便炮手们在火炮发射后能更省力、更迅速地将火炮复位。
“别太着急。”王启年看着陆铭笑着道,“我们的炮手习惯了在没有颠簸地炮台上打炮,这海上第一次炮击训练就打成现在这个模样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了解我们的小伙子,给他们一些时间训练,适应了之后,精准度很快就会上来。”
“我本来也没太担心。”陆铭也笑着说:“这年代战舰交火都是在离着很近的地方双方侧舷对侧舷,开火互殴,间或还有一些跳帮厮杀夺船的路数,就是因为这射程和命中率都实在是太可怜,不得不这样而已。练肯定是要再练的,不过我们现在炮手满打满算才一百多,水手也就航海学校这么些,是不是少了些?”
对于陆铭试探性的问题王启年没有立刻回答。这牵扯到的事情比较复杂,甚至涉及到了海陆之争,他一时也没法回答,只能打个哈哈掩饰过去。
(https://www.misongxs.com/xs/11142/47066779.html)
1秒记住米松小说网:www.misong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songxs.com